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杨长奎 《高中生》2009,(11):26-27
一、通过“遗传特例”,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 例1(全国卷一第5题)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高考理综考试生物卷的难度虽然比以前降低了,但是如果不能掌握简单巧妙的解题方法,还是会浪费许多时间,影响高考成绩。文中就用一繁一简两种解法来做两道高考试题。考题1(2009年高考全国卷第5题)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_1自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8,(14)
亲本杂交组合1.给出亲本基因型,判断子代基因型、表现型例1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相似文献   

4.
在考查遗传规律有关知识的练习题中,有一类习题要求以F_1表现型的数量比,推断亲代基因型,其推断方法可归纳如下。一、“单推双加”法此类习题要运用遗传规律所得出的分离比,推断亲代基因型。 1、如研究一对性状(DD,dd),推断依据有三种。①F_1表型比为:显性:隐性=3:1,亲代基因型为:Dd×Dd;②F_1表型比为: 显性:隐性=1:1,属测交结果,亲代基因型为:Dd×dd;③F_1表型比是:  相似文献   

5.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与互换规律,是中师《生物学》中的遗传三大规律。本文略谈三大规律题解归类。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用分离规律: 1、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的基因型。例:有芒水稻(A A)与无芒水稻(aa)杂交,其F1的基因型?F2的纯合有芒水稻占全部个体的多少?解:由题意知:纯合的有芒(AA)与无芒(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杂合有芒(A a)。F1自交分别产生2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雌雄配子结合,F2的基因型为:A A 2 A a as,纯合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68-69
<正>玉米是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开花时雄花位于植株顶端,雌花位于叶腋处。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玉米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之一。故此,本文探讨与玉米有关的一道易错遗传题的解法。例题已知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将有茸毛玉米自交,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  相似文献   

7.
1 熟练掌握F2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比例是解题的基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 的基本情况是 :例 1 小麦高秆 (D)对矮秆 (d)显性 ,抗病 (T)对染病 (t)显性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高秆抗病与矮秆染病两个纯合体作亲本杂交 ,在F2 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 ,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 中所占的比例为(   )A .1 / 1 6  B .2 / 1 6  C .3 / 1 6  D .4/ 1 6解析 根据题意 ,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ddTT是纯合体 ;再根据上述F2 中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可知 ,纯合体ddTT在F2 中占 1 / 1 6。答案 A。例 2 长翅红眼 (…  相似文献   

8.
对于遗传系谱判断分析题 ,一般学生感到分析复杂 ,判断较难。在教学中我总结出的判断方法 ,即肯定判断法与模糊判断法 ,学生用此方法 ,可以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1 肯定判断法系谱中有双亲皆有病 ,他们的后代 (子女 )中出现无病的情况 (即双有后无 ) ,则肯定是显性遗传 ;在该系谱中同时还有父亲患病其女儿正常 (即父病女正 )或母亲正常其儿子患病 (即母正儿病 )的现象 ,则该遗传肯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可表述为 :〔双有后无〕 +〔 父病女正或母正儿病〕 肯定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系谱中有双亲皆无病 ,他们的后代 (子女 )中出现有病的情…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7,(2):69-70
<正>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遗传系谱图是遗传模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感到非常棘手。笔者结合实例,介绍能快速突破遗传系谱的"三步法",希望对学生的备考有所帮助。(1)第一步:判断遗传方式。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女性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父病女病为(伴X)显性。世代相传为显性(再结合口诀判断,X~显为父病女病,母正子正)。隔代相传(交叉遗传):X~隐(母病子病,父正女正)。(2)第二步:确定基因型:根  相似文献   

10.
以P_1(大板黑瓜子白瓤籽瓜)和P2(红瓤西瓜)及其杂交的F_1代、F_2代、F_1代与双亲的回交后代为材料,研究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F_1代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趋向于白瓤籽瓜亲本,F_2代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被明显分为两个群体,呈15:1的分离比例;同样F_1代与红壤西瓜亲本回交后也被分成两个群体,但统计分析结果不符合3:1的分离结果;而F1代与白瓤籽瓜亲本回交后代集中于一个群体中。由此认为两对重叠显性基因决定着低番茄红素含量的解释相对符合本实验结果。再者,在低范围番茄红素含量和高范围番茄红素含量区域可能还存在数对微效基因对番茄红素含量起着修饰的作用,以至于在一定范围内使其呈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1.
综观近年的理综生物试题,遗传学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其中遗传推理又是遗传学知识考查的热点。下面就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遗传推理作简单的总结。1.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判断1.1二合一式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F_1的表现型相同,则F_1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适用于常、X染色体遗传)。  相似文献   

12.
遗传系谱的判别问题,一直是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总是感到无从下手。有些刊物上介绍的判别方法又比较繁琐,不易掌握,应用起来也比较麻烦。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种快速简便的判别方法,收效甚好。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可编成顺口溜记忆:“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显性遗传着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如图1所下的系谱判别:首先判别该系谱的显隐性:亲代I1和I2都无病,其子代有患者Ⅱ4和Ⅱ6,即“无中生有”,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其次,再确定是不是伴性遗传,“隐性遗传看女病”,…  相似文献   

13.
题目: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C对马铃薯叶c是显性,让紫茎缺刻叶亲本与绿茎缺刻叶亲本杂交,F_1植株是:紫茎缺刻叶321,紫茎马铃薯叶101,绿茎缺刻叶310,绿茎马铃薯叶107,如果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_1为双显性个体,F_2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由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致死基因的存在,结果往往会出现与9∶3∶3∶1不一致的分离比。一、例题呈现例1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1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生物学试题第二部分简答题必做部分的第2/J‘题,是一道遗传系谱判断分析题。一般学生解这类题感到分析复杂,判断较难。在教学中,我们总结整理出几句简单口诀,学生依此口诀可迅速作出判断。现就此题解法,介绍口诀法判断遗传系谱的方法。基本D诀:显性遗传亲有子无(系谱中有双亲皆有病,子女出现无病的情况)。隐性遗传亲无子有(系谱中有双亲皆无病,子女出现有病的情况)。伴X显性子母父女(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伴X隐性母子女父(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伴Y遗传父子子父(父病子必…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全国卷I 32题)现有两个纯舍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 看下面3个例题,题面惊人的相似,计算方法却不同,为什么?例1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F_1代,再自交产生F_2代,将F_2代中的所有黑身果蝇全部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_3代,问F_3代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多少?例2 豌豆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将纯种高茎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F_1代,再自交产生F_2代,将F_2代的所有矮茎豌豆全部除去,将所有高茎豌豆所结的种子继续播种,产生F_3代,问F_3代中高茎与矮  相似文献   

18.
在核遗传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杂种F_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没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这种性状在核遗传杂种F_1中表现出来的遗传现象称为显性。高级中学《生物》甲种本85年版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介绍了完全显性。又以金鱼体色遗传和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山东模拟卷中有一道遗传选择题,大多数学生第一次做的时候都觉得无从入手。下面我就此题提出两种解法。例题:(2015·山东模拟)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会考中常出现分析遗传图谱的试题。因试题中的遗传病种类多,既有显性遗传,又有隐性遗传;既有常染色体遗传,又有伴世遗传(位于X染色体之上的基因遗传),故常使学生无从下手。如何分析解答这种类型的问题,现浅析如下:首先应该判定遗传方式,这是正确书写各个体基因型的基础。题目通常不明确给出遗传病的种类,需根据遗传系谱图来判定是哪种遗传方式。一般来说显性遗传、伴性遗传都具有明显的特点:“显性遗传”:子代中有患者,则双亲之中必定有患者,且后代发病率比较高(至少为1/2)。而隐性遗传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在“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