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 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 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 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 一片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语?  相似文献   

2.
都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是的,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义了.  相似文献   

3.
声音可以划破夜空的寂静,而一颗寂寞的心又如何安抚另一颗?一个人最深刻的痛苦和幸福,往往只能独享。纵有千种风情,便与何人说?说到底,每个人都有一颗寂寞的灵魂。而今天,我才终于明白,寂寞的灵魂不但可以相互安抚,而且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小蓓  相似文献   

4.
机遇应该是一种别人还没有注意到而自己率先发现的一种东西,而所有的媒体都宣称面对机遇、尤其是上市门户网站像鲸鱼一样张开大口签下一切可签的媒体来做奥运宣传时,作为地方新闻网站,到底应该如何做?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去复制粘贴又缺乏深层垂直搜索技术的地方网站,也许注定只能被淹没在互联网海洋里无声无息。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  相似文献   

6.
七年感怀     
《今传媒》1997,(7)
七年感怀鱼坤七年,漫长人生历程中一段不算短的旅途。七年的编辑生涯,整天埋头采访、写稿、誊稿、校对,虽说也编出了几篇惊“厂”之作,但大多数作品现在回过头去重读一遍,都属“平庸”之列,实在有些汗颜。办了七年的企业报,经常是忙的又苦又累,有时也难免寂寞苦恼...  相似文献   

7.
Internet上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于刚开始介入 WWW的人们都迫切需要寻找有关 WWW资料,例如象:什么是HTML语言?如何用HTM L语言编写超文本?如何获取并使用各种相关的浏览器?如何建立 WWW服务器?如此等等,而他们又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本文提供了一些信息的来源,人们可以取来使用,并可以继续顺其线索去发现更多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寂寞的精神     
寂寞的精神宁志荣【太原】永远的时间产生了永远的困惑。在时间之河上,一叶扁舟,怎能穷尽无涯的广宇、无限的寂静和云烟不知处的胜景?居住于宇宙之一隅宛若沧海之一粟的人类,有限的人生、蹉跎的流光、狭隘的空间和智能的局限,又如何领略尽宇宙之路的莫测神秘?皓月临...  相似文献   

9.
校对的修养颇广,有政治、思想、文化、语言、专业、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不甚为人注意,但却比较普遍且并非无足轻重的几个有关修养的问题———归结为“三要”———谈谈粗浅体会和看法,企望能对校对人员加强修养有所裨益。一、要耐得寂寞有人认为,校对工作单调、乏味,从事校对,默默无闻。一言以蔽之,搞校对工作寂寞。笔者不否认这种寂寞的存在,但问题不在于客观上是否存在寂寞,而在于主观上如何对待寂寞。积极的态度是:首先,要解除自我思想认识上所造成的寂寞。“一个人能主动地、理智地驾驭寂寞,而不是让…  相似文献   

10.
小邪 《新闻世界》2006,(7):53-55
这里的电影都离不开爱情,这里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回放,在电影里,我们透视着爱情;在爱情里,我们阅尽了人生。十部经典影片,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历程。从“寻找”到“心动”,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缘份”,是该“珍惜”还是唏嘘?爱是“时间”?是“空间”?是“寂寞”是“责任”?还是“离别”之后的“重逢”?也许“爱”就是“人生”……[编按]  相似文献   

11.
相互交流性电视节目──一种新型世界性信息联网蔡帼芬;黄玉编译1993年有几位旅游者在美国佛罗里达遇害,本来打算去那里度假的人们闻讯而却步,不知此时还能继续到那曾经是热情好客的地方去旅游吗?由于有了世界性信息交流网络,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相似文献   

12.
到底有没有上帝?一个人如何能做到既匡扶正义惩恶扬善,又以仁人之心去爱你的敌人?宗教旗帜下的罪恶究竟是源于宗教的负面作用还是人心的邪恶—对这些平民百姓也常有疑惑的问题,一位中国政府高官和一位美国基督教领袖将同时给出怎样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谁之“发现”为新闻白承杰一时盛传“在庐山发现了黄远生的墓”,纷纷扬扬之后出现了异议:坟一直在那里,黄氏家人经常去祭扫,这算什么新闻?两种说法,哪个有理?黄远生之墓在庐山,这个事实对于报道者和许多读者来说是新闻;而对于“异议者”来说,则是旧闻。一新一旧...  相似文献   

14.
老百姓将医疗、上学、住房称做“新三座大山”,而这三座大山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干什么去了?甚至,遍及各地的民生新闻是否愧对民生?  相似文献   

15.
刘臻 《视听纵横》2006,(5):58-59
自1936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家公众电视台——BBC ONE开播以来,电视人创造了无数新闻、专题、文艺和影视剧的经典传世之作。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已有的电视节目资源,犹如浩瀚大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富矿”。那么,现代的电视人意识到了前人留下来的这座“富矿”了吗?又打算如何去开挖这座“富矿”呢?挖掘出来资源又将如何用在现代的电视节目中呢?这些既是摆在电视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进一步丰富屏幕、展示历史、满足观众收视需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05,(42):79-79
夜来香治疗乳腺癌,瑜伽不能减肥,吸烟导致失明?冥王星增加两颗新卫星,寂寞者易生病。  相似文献   

17.
如今.各地区各行业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新经济增长点。那么,电视传媒,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呢?换句话说,在我们传统的经营领域里是不是还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我们该如何去拓展这些空间?是不是还有新的经营领域可以让我们进入,我们该如何去开发这些领域呢?这些对于北京电视台是一个非常急迫,而且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到商场、菜市买东西,还是到邮局,难免碰到一些服务人员生硬的面孔,吃几句冷冰冰的话语.而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又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那一张张笑容可掬的面孔,于是有的观众就会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人都像在电视上这样就好罗!这是对这些服务人员的抱怨,还是对电视记者的讽刺?而有的记者也会这样为自己辩解:我去拍摄时,这些服务人员态度本来就不错,我并没有故意拍假新闻呀!谁知道这些人里面有谁平时态度不好而在我们镜头前面没有表现出来呢?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矛盾呢?我们说,是由于摄…  相似文献   

19.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年多来,网络上开始刮起一阵令人反感和不适的“炫富风”,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易烨卿”、“烧钱男”、“雅阁女”、“7万女”成为网络红人和“网络公敌”。而在现实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炫富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回顾这股炫富潮流,我们无需追问这些人究竟怀着什么目的炫富,我们需要厘清的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炫富行为中,究竟体现了人类与金钱、财富的一种什么关系?而新近出现的以网络为载体的炫富风,又呈现了一种什么新的社会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声讨笔伐之后,我们更应思考中国人,尤其是富人,该树立一种怎样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