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襄樊学院学报》2013,(4):F0003-F0003
2013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杨叔子应邀到湖北文理学院作了以"踏平坎坷,成人成才"为主题的报告。党委书记马小洁、校长李儒寿、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700多名师生代表一起聆听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魏跃春主持。讲座开始前,80高龄的杨叔子院士给大家深深一鞠躬,然后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起,阐述了如何成人成才、如何报效祖国等问题。演讲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会场掌声不断。  相似文献   

2.
该学院由化学系、化学物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讷与工程系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组成。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教授,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士6名,教授8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7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8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名.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绿色”象征着春天与生命,象征着成长与生机,象征着健康与未来,象征着文化与文明。“绿色”寓意学生朝气蓬勃,多姿多彩;寓意莘莘学子有如青苗般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4.
表达了作者作为席泽宗院士的第四代弟子,在阅读席院士文章、以及与席院士数次接触后的一些感受;文末附上了作者对席院士《“气”的思想对中国早期天文学的影响》一文的读后感想。  相似文献   

5.
在4月13日召开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向社会各界宣布了关于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的决定。名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叔子院士任院长,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电脑》2011,(10):5-5
“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的师生关系如何?这项名为《上海“80后”“70后”中学教师师生关系的比较研究》显示,分别有56.7%、24.4%的中学生觉得自己与“80后”“70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课上是师生,课后是朋友”.也正是这一原因,中学生更愿意主动与“80后”教师交流。  相似文献   

7.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07,(13):108-109
2007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体育考试在集美大学举行;百家民企组团进江南大学招募人才;“杨叔子院士工作室”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中国计量学院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相似文献   

8.
刘永和 《班主任》2012,(4):71-71
一位同事送来一本2011年第11期《班主任》杂志。品读后,我发现这份杂志的确是一座班主任工作与研究的“富矿”。这里,重点谈谈“特别关注”和“我该怎么办”两个栏目。 这一期“特别关注”的焦点投向了“80后班主任”。专栏分为关注“80后”、我是“80后”、我看“80后”三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80后”使用网络传播的社会条件以及网络传播“满足”了“80后”的“需要”,着重探讨了“80后”在使用网络传播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80后作家”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作者.也可以叫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不经意间.“80后”已经涌过了三渡创作浪潮。然而面对这代人异彩纷呈的写作.专业的文学批评却处于缺席的状态。目前.对“80后作家”文学的批评存在着重大的问题并导致了一系列后果.因此.专业的文学批评家绝对不能对“80后作家”视而不见.关注“80后作家”写作.这不仅是“80后作家”自身的需要.也是当代文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杨暄 《云南教育》2014,(12):1-1
跟一位刚学成归国的小青年聊天,他说在国外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粉”了一首歌,叫《不变的信仰》。听名字就知道是“主旋律”的歌,怎么进入了这些“80后”“90后”的曲库?我有些纳闷。  相似文献   

12.
当一些人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对“90后”评头论足、横加指责的时候,似乎忘掉了类似于“9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评论也曾落在“70后”“80后”的身上!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充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当我亲耳聆听到杨福家院士这一“火把理论”时,内心再一次被震撼了。  相似文献   

14.
“70后”这个称呼鲜有耳闻,“80后”正备受关注。而“90后”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请注意,被称为“90后”的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15.
王岚 《考试周刊》2009,(30):9-10
本文通过浅析80后教师“务实”的特性并将之与其他年龄段教师相比较,旨在引发对“80后”教师这一群体的更多关注和对“80后的教师现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日,重读了本刊第2期所刊发的杨冬梅老师的文章——《味在读中浓情在读中升》。文中,杨老师以约匕京的春节》一课中的“除夕”语段为例,强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初读,感受除夕的印象。自读,走进生活化情境。再读,感受除夕的热闹。不可否认,杨老师所举的语段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学,在“读”中,除夕“味”浓了,感悟“情”深了——这是“得意”。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 所谓的“80后”,主要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这个名词最早是从作家开始叫起来的。此后由“80后”推广出去,便有了“60后”“70后”“90后”“00后”这样一些名词。现阶段“80后”已经逐步地走出了校园,步入了工作岗位。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已经全部被“90后”所占据。2008年,以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为代表的“80后”,令外国媒体惊呼中国出现“鸟巢一代”,同样2008年也是“90后”成人的元年。  相似文献   

18.
黄玉杰 《成才之路》2010,(15):I0003-I0003
“五四”青年节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罗锡文受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之邀,结合该校五月“读书、思考、进步”的专题活动,为500多名在校师生讲治学、谈人生。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的质疑理当宽容和赞赏 李政道教授特别欣赏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训中的两个字:“学”和“问”。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钱学森与他的导师争得面红耳赤,把导师气得拂袖而去;但第二天,他的导师进了钱学森的办公室鞠躬说:“你是对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午安排好孩子们午睡后,我正准备打个盹儿, 两个学生跑来神秘兮兮地说:“杨老师,我们在地上 捡到一张纸条。”我顺势接过,看见纸条上写满了对 话:“你最喜欢哪位老师,是邓老师还是杨老师?” “邓老师太罗嗉,我不喜欢。”“那杨老师呢?”“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