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区学校是"活化"羌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羌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启蒙地。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重建美好家园、办出有特色的民族教育。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途径有:搜集整理羌族文化资源、重启羌族语言文字课程、增加羌族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羌族文化的魅力、聘请羌族文化传承人做教师等。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转型与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羌族中学生的文化认同体系受到挑战,本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行为适应呈现不均衡发展特点。469名羌族中学生在羌文化符号认同、羌文化价值认同、文化认同总分和文化适应总分上呈现显著差异,高中生在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初中生。羌文化认同与本民族活动参与、汉文化活动参与、文化适应总分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羌族中学生的文化认同态度能有效预测其文化适应倾向。帮助羌族中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体系,是当前羌族青少年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羌族文化被史学界称为"中国的玛雅文化",本文将羌族文化的基本形态作了系统的梳理,并将其归纳为羌语、释比文化、萨朗文化、工艺(技艺)文化、艺体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传说文化以及岷江上游古文明与古蜀文化九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各种表现形态的基本特点,指出了羌族文化保护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释比是羌族宗教祭司,是羌文化的传承者。释比文化是指由释比参与推动的社会生产、经济活动、精神生活、文化艺术、行为习俗乃至人生礼仪等所表现出的文化现象,是羌族宗教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文化象征符号视域下,羌族释比文化可持续性保护研究是针对羌族保持自身文化传统,传递文化发展动力,展示民族精神风范而展开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此进行研究,有利于唤起羌族人民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意识,积极投身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艰巨事业。  相似文献   

5.
羌族云云鞋是最具羌族特色的服饰之一,它记录了羌人的历史、文化,是羌人智慧和审美文化的体现.本文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羌族云云鞋蕴含的文化内涵,提出了让云云鞋这一文化遗产继续保持民族特色、传承不衰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释比是羌族文化的传承大师,是羌族的精神领袖。释比文化是绚丽多彩的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现了羌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也体现了他们乐观的精神风貌和坚韧的民族性格,是认识羌族及其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羌族自古以来都以石砌技术精湛而闻名遐迩,其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为石砌碉房和碉楼。它不仅是羌族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因为它的实用性和抗震性能使它成为羌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人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羌人对宗教信仰的表述在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深入探析了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宗教文化内涵,解读了羌人浓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守护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提出了把发展羌区旅游业和羌族传统民族文化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将既有利于提高羌族地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让羌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地震带上的羌族与震后羌文化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应对多发的灾难。羌族培养和造就了坚思不拔的民族性格,积累了丰富的抗震经验和智慧,这是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底气和力量之所在,也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鏊。要认真研究羌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充分认识羌文化与地震灾害等自然环境的关系,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在孕育羌族文化的土地上重建羌文化;坚持自主、自助的原则,依靠创造羌文化的主体重建羌文化;坚持保护、创新的原则,在活态传承羌族文化中发展羌文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恢复重建与建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羌民族永续发展的秀芙家园,把祖先积攒下来的文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等方法,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探析《羌族释比图经》中的武术元素,全面解读羌族远古武术文化特征。笔者认为古羌民族武术文化大多以宗教祭祀为载体,活动既体现古羌民族的尚武精神,又展现古羌社会人际交往的和谐意境,其器械使用的独特性和攻防技击性等文化特征。通过本文研究,对丰富我国武术文化内容,弥补羌族武术史料的描述不详,从而展示古羌民族武术文化存在的真实面貌,填补羌族体育文化史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四川各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羌族传统节日文化在羌区幼儿园课程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也成为羌族地区幼儿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对此,本文从创设良好的节日文化环境、感知羌族文化、参加羌族社区(村寨)、家庭节日活动等方面对羌区幼儿园开展羌族节日文化活动的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关于羌人的记载。历史上,羌人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高原农牧文化的创建,都曾起着重要的作用。今日岷江上游的羌族,由于历史发展、居住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等诸多原因,人们仍有原始信仰、自然崇拜等宗教观念的遗存,"释比("巫师)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导者,许多民间舞蹈形式,多是在"释比"主持下的民俗活动中进行的。本文拟以羌族舞蹈的动态形象特征作为切入点,探索"释比"文化对羌族民间舞蹈影响;探索羌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规律;以及动态保护与多种开发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羌族释比的占卜术种类繁多,源远流长,是羌族传统信仰习俗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渊源于古羌时期的羌人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而且还逐步渗透到了近现代羌族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释比占卜的表现形式透露出一个民族古老文化的遗风,它承载着该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变迁的痕迹,同时又映衬出该民族与周边民族在文化上的借鉴、交流与融合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3.
近10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医药文化遭受了西方医药文化潮涌般地冲击,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医药文化又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这个古老民族所创造的羌医药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充分展示羌族医药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们更加理解羌人发展史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和多彩的羌医药文化。当下,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羌族医药文化,我们应如何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羊子以羌族后裔的身份言说羌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汶川羌》书写羌族历史,传承羌族文化,关注羌族的心灵史。羊子以个人的方式进入羌民族的心灵,思考现代文明与羌民族生存的关系,思考时代之波与羌民族生命的关系。羌的生存环境、生活画卷与生存状态,羌的心灵与性格,羌的信仰与习俗构成羌的文化世界。由此《汶川羌》成为羌族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15.
古羌原始宗教文化中万物有灵观念及神话传说给道教神仙思想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素材.同时,道教通过对羌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系统化、理论化提升来赋予古羌民族原始宗教新的活力.羌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一直是羌族人民征服自然、战胜困难汲取力量和勇气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着手,探讨以大禹为首的羌王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途径和领域,透过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阐明了古羌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通过对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类型,文化扩散的概念,文化扩散的分类等相关问题进行阐释和总结,归纳出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的两大特点:一是从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向羌族的文化区扩散,再由羌族文化区向非文化地区逐步扩散,有时甚至直接由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域迁徙到非羌族文化区;二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羌族传统文化的扩散出现了千年难遇的"级别式扩散","拯救式传播"与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扩散,其速度快,力度大。  相似文献   

17.
羌族人崇拜白石,认为万物有灵,崇奉家中、郊野、山间的种种神灵。释比是羌族宗教文化的核心人物,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桥梁。羌族没有文字,也没有纸质经籍,其传统文化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随着社会的发展,释比数量逐年减少、羌语使用率走低,羌文化传承遇到了困难。为应对挑战和化解危机,地方政府寄希望于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旅游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达到保护和传承、发展羌文化之目的。然而,其实际的效果,仍需要时间和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神秘神奇的羌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中的一朵奇葩,但是受制于无文字羌语的限制,只能家传口授,造福一方。汶川大地震后,少数专注而无私的学者,执著地揭开羌族医药的神秘面纱,为羌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很多科学全面的思路。笔者认为新时期羌族医药文化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注重整体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羌族释比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比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核心,羌族释比经典是羌民族的百科全书,释比是羌族人心目中的精神领袖。释比的言行与传承的释比文化。规范、促进了羌族社会的发展进步。羌族人崇拜万物。崇拜自然,感恩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存条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神的旨意规范人类行为。以“神树林”的结果作为生活教材与教育典范,把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到释比经典形成习惯法而继承发展,科学地、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从而体现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的先进的自然观念。  相似文献   

20.
藏羌彝文化走廊长期耕耘的学者与著述中,新近出版《神圣与秩序——羌族艺术文化通论》是把一部把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作者掂出"神圣"、"秩序"为中国羌族文化的词眼,从艺术角度纵论其文化精神核心,备考就中承载的民族、人类文化的特定价值与终极诉求,给以我们从民族文化走廊与整个中华大文化中,一个小语种民族文化的文心表述,对于研究羌文化是一个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