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羌族传统体育是羌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虽然在古时文字记载较少,但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并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对北川羌族聚居地进行调研,提出围绕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依托旅游、节庆、日常休闲健身等方面,在根本上保持羌族原生态的民族体育文化,促进北川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思路,为促进北川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羌族体育作为伴随羌族人民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节日庆典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以简洁、实用的动作形式,彰显出独特的民族性和价值功能。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结合文化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理论对羌族体育文化及其价值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旨在系统呈现羌族体育价值的演化和发展,提高羌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下的社会价值认可、价值接受与价值认同,这对羌族体育价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推杆运动是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个亮点,它将羌族地区的历史、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特征集中体现在其运动形式中,集娱乐和健身功能于一体。在健体强身和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效,且深受广大羌族人民的喜爱。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羌族推杆运动的起源、开展形式、发展方向和推广方法等进行研究,以期为推杆运动在羌族地区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有益的帮助,使羌族体育中的精华得到传承和发展,从而展示出羌族体育的特色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2015-2017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羌族文化研究论文,选择关键词"音乐、舞蹈、体育、服饰、节日文化、文化资本"等为代表的羌族文化研究方向,梳理近三年羌族文化研究论文的现状,分析研究热点及不足,进而对羌族文化的未来研究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在调研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族文化政策和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需要,分析了具有特定社会功能的羌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并扼要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羌族传统体育"蛾捉"活动的形成、开展现状及发展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羌族传统体育"蛾捉"活动的形成与羌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提出:在不改变原有的文化色彩的基础上,同时大胆吸收、借鉴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元素,不断把羌族传统体育"蛾捉"推向社会。  相似文献   

7.
作为羌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体育文化,是在没有文字记载的背景中得以继承,要它在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到发展,则应立足于自身的创新改造,立足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立足于保持民族传统文化,服务大众群体。为此,确立羌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等方法,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探析《羌族释比图经》中的武术元素,全面解读羌族远古武术文化特征。笔者认为古羌民族武术文化大多以宗教祭祀为载体,活动既体现古羌民族的尚武精神,又展现古羌社会人际交往的和谐意境,其器械使用的独特性和攻防技击性等文化特征。通过本文研究,对丰富我国武术文化内容,弥补羌族武术史料的描述不详,从而展示古羌民族武术文化存在的真实面貌,填补羌族体育文化史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利涛 《考试周刊》2011,(37):121-122
现今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也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对羌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未来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出相应对策,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群众健身、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制约羌族传统体育"蛾捉"项目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羌族传统体育"蛾捉"项目的发展受地理环境、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较为直接。通过建立完善的科研体系,引入学校教育和旅游互动发展等措施,可以使羌族传统体育"蛾捉"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羌族民间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羌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民间舞蹈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12.
谈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于四川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羌族自称"尔玛"民族,人口现仅存30余万人,是一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其居住的环境十分恶劣,大多居住在海拔1000m左右的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能歌善舞的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有带宗教性质的锅庄舞,有以军事斗争为目的的顶杠,还有以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斗牛、斗羊角力.对羌族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保护和发展这一民族大家庭里独特的文化形式,使它在民族文化产业化过程中走的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羌族传统节日文化与羌区幼儿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地区幼儿教育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从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对幼儿教育与羌族节日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遇到巨大危机,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与羌族文化的融合,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羌族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必要性的深度分析,进而揭示出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具体难题,最终从政策倾斜、人才培养和加强宣传三个方面提出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使羌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羌族文化旅游电子地图服务系统的设计,基于羌族文化区域内羌族文化遗产及其载体的地理信息数据、文化旅游相关地理信息及旅游POI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定位、电子地图及电子商务等进行服务融合实现.系统包括系统框架结构设计、羌族文化旅游区域地理信息数据库、电子地图子系统、服务接口,及其系统实现.与羌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相结合的羌族文化旅游电子地图服务系统,实现不同时期文化遗产数据和其他旅游相关数据的展示和查询,提供常规旅游的电子地图服务,及与羌族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的知识服务,也为羌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着手,探讨以大禹为首的羌王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途径和领域,透过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阐明了古羌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通过对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类型,文化扩散的概念,文化扩散的分类等相关问题进行阐释和总结,归纳出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的两大特点:一是从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向羌族的文化区扩散,再由羌族文化区向非文化地区逐步扩散,有时甚至直接由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域迁徙到非羌族文化区;二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羌族传统文化的扩散出现了千年难遇的"级别式扩散","拯救式传播"与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扩散,其速度快,力度大。  相似文献   

17.
异地安置对羌族语言、释比文化、羌族歌舞文化、传统技艺和手工艺文化、宗教文化都造成影响。我们要通过重构羌族文化空间、将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建立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等方式尽量来保存羌族原发地的生态文化;因为文化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纪录片凭借其纪实和以人为本的特点,在记录和传承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羌族人类学纪录片不断记录和传承着羌族民俗文化,其选取典型的文化符号祛魅抽象神秘的羌族文化,通过突出人性价值的柔性传播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众理解羌族文化提供可能性,利用精美的视听语言修饰羌族文化本体从而引起大众共鸣。羌族人类学纪录片借助人物和家庭等内容完成象征符的生产与表达,让大众在共通意义的空间内观照自身、理解羌族文化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羌族地区幼儿教育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服饰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民间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从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对幼儿教育与羌族服饰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既有利于羌区幼儿教育的发展,又有助于羌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白、黑、红、蓝四色是羌族的代表色,并有其象征意义。通过对羌族民俗中的色彩运用和色彩审美的分析,说明形成羌族代表色的四种颜色,是能够显示羌族文化内涵和典型特征的色彩。羌族代表色既是一种表达羌民族情感的载体,又是一种反映羌民族特征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