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8年席卷全欧的革命风暴中,创办了“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①——《新莱茵报》。《新莱茵报》的全称是《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虽然举的是民主派的旗帜,但“它到处,在各个具体场合,都强调了自己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②随着革命与反革命决战的临近,报纸的语调变得叵猛烈和热情。最初不能一下子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无产阶级性质,在决战时鲜明地写下了。在革命年代,《新莱茵报》是德国最有威力、最有影响、最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的报  相似文献   

2.
廖金英 《新闻界》2024,(4):4-15
《新莱茵报》政治纲领的两个要点的确定和贯彻,对于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办刊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1884年纪念马克思和《新莱茵报》时提醒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工作者:“任何一个工人政党每当背离了这个策略纲领的时候,都因此而受到了惩罚。”这里值得注意的字眼是“策略”。《新莱茵报》能够留下丰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遗产,不仅在于其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刊物,更重要的是,唯物史观就在新闻实践中被展开,“策略纲领”就是症候和产物。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采取的策略包括:接受运动的实际起点、坚持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德国统一方案、以全欧洲大陆为视野确定报纸纲领、克制而有立场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审理《新莱茵报》诉讼案的陪审法庭的发言(以"《新莱茵报》审判案"为标题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进行考证。在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同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一贯性进行了论述,以原著为依据解释了自由报刊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生前先后是《莱茵报》、《德法年鉴》、《新莱茵报》和《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编(相当于目前我国的总编辑),他和曾经作过编辑的恩格斯指导过数十家报刊主编的工作。他们对总编角色的天才论述和在此岗位上的经纶鉴戒,足可深化和拓宽令人对这一社会角色的思虑和体验。本文企求对这两位先驱心目中的“总编角色”作一大略的勾勒和评介,不当之处,恳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5.
张月 《传媒观察》2023,(6):65-71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的源头。翻译《新莱茵报》通常采用直译的方式,以准确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使用“编译”来说明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编辑+翻译”,而是依靠编译者的知识积累和大量复杂查询、考证,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原文做出解释、校正文字、说明背景,有时甚至注释文字篇幅超过原文。因而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通过对报纸的翻译、审读、编辑和注释,全面、真实地还原《新莱茵报》版面的本来面貌,为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与实践提供原始材料,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1849年2月7日和8日,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科隆市陪审法庭审理关于《新莱茵报》的两桩指控,一桩是普鲁士前检察长茨魏费尔的指控,一桩是六个被报道宪兵的指控。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在法庭上为报纸进行了有力的辩护,最后陪审团宣布《新莱茵报》无罪。他们在法庭上为报纸所做的辩护,全文发表于《新莱茵报》,并随后出版了合集小册子《两个政治审判案》,得以留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法治思想的一份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开创者,他们主办的《新莱茵报》是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这是他们新闻观的第一次完整实践,这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光荣传统的起点.然而,2019年以前中国马新观研究中关于《新莱茵报》研究文章[1]的作者,没有一位是通过阅读、研究《新莱茵报》本身写出文章的,都是根...  相似文献   

8.
1848~1849年的《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和实践的源头。报纸上所有编排的内容,均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哲学-经济学理论和新闻职业意识的体现。《新莱茵报》通过全文发表草案文件、引用统计数据等多种方式贯彻了政治纲领的两个要点,提供“明显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在事实的选择与报道中体现报刊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9.
张宸 《新闻与写作》2004,(11):14-16
本文所说的“报联体”,是“报业报道联合体”的简称,它是指国内一些报纸为竞争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以相互交换稿件、共同参与重大报道为主要合作形式的报业联合组织雏形。“报联体”是“媒介报道联合体”(以下简称“媒联体”)的一种类型。这里有必要先对“媒联体”做一个简要的说明,有助于读者对“报联体”的理解。所谓“媒联体”,顾名思义,是国内一些媒体为竞争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以相互交换稿件、共同参与重大报道为主要合作形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报的“自传”、“公传”行为具有同体性(传播主体相同)、同时性、异旨性,受众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自传”的重要性较“公传”为大。以下,仅就企业报“自传”行为及其效能加以分析。 先简析一下企业报“自传”行为的生成环境、条件,再就如何提高企业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是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革命实践传统的起点,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一份大型日报。近一年的时间里,《新莱茵报》面对变幻莫测的革命形势,能够尊重报刊内在规律,通过娴熟的报道技巧和创新的经营策略,甚至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较短时间取得“大报”规模的发行量,赢得良好的声誉,为无产阶级报刊留下了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8月中旬在北京评选揭晓。江西省《赣中报》副总编辑简秋雄写的《假如我办县(市)报……》一文获一等奖。获二等奖的论文有5篇、三等奖11篇,另有40篇被评为入选作品。“怎样办好县(市)报”征文  相似文献   

13.
“耳目”与“喉舌”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是对无产阶级党报作用、功能的传统概括。当第一张马克思主义报纸——《新莱茵报》在1848年欧洲民主革命高潮中诞生时,马克思就提出:报刊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千呼万应的喉舌”。即对反动统治的罪恶进行“孜孜不倦”的揭露,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奋起;对革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愿望、呼声作热情的表达,鼓舞他们英勇地投入斗争。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有“报纸”这一文献类型,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史学界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报学界则认为“邸报”就是我国古代的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对“邸报”产生的时间,报学界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唐代,目前后一种说法占上风。如梁家禄在《中国新闻业史》中称:“最早的报纸是距今一千二百余年出版的《开元杂报》”;郑如斯和萧东发在《中国书史》中也称:“‘邸报’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钢报”□王纪民“钢报”是冶金行业企业报的统称。目前我国冶金企业“钢报”已达200家。企业报命名无外乎两类,一、企业(行业)简答;二、企业(行业)产品商标。由于办企业报没有排名法“规矩”。所以同一类企业(行业)报便会出现两类报名,有的是企业(行业...  相似文献   

16.
范玲 《新闻传播》2004,(10):34-35
新千年伊始,在国内报界掀起的新一轮改版浪潮中,“瘦报”是突出的特点之一。随着《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改成“瘦报”,各地的党报和都市报也纷纷“瘦身”以迎合这一潮流。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新闻理论家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说法,剔除偏激的因素,此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新闻求新、求异、求吸引人、求视觉和感官上的刺激是对的。而企业报大多因出版周期较长,在新闻的“新”上往往是打折扣的。企业报的新闻工作者要“喜新厌旧”,要挖空心思立异标新,要多抓新题材、善找新角度、新的表达方法,以满足读者求新、求异、求深、求  相似文献   

18.
李斌  季为民 《新闻大学》2023,(1):1-15+118
主持《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唯一一次完全掌握了报纸编辑权和经营权的新闻实践,在1848年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莱茵报》一直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如果只强调政治环境的影响,则不能完整理解该报的处境和立场。文章从报刊经营的角度去考证解读,以此作为研究《新莱茵报》的有益补充。面对资金短缺、激烈竞争、盈利压力等市场问题,马克思以市场规律制定经营策略,并得到市场认可。这是报刊在政治上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范玲 《新闻采编》2004,(2):10-11
新千年伊始,在国内报界掀起的新一轮改版浪潮中,“瘦报”是突出的特点之一。随着《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改成“瘦报”,各地的党报和都市报也纷纷“瘦身”以迎合这一潮流。  相似文献   

20.
1848-1849年的《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和实践的源头。那时,中国还不知道报纸为何物。1903年,报纸的名字从日本传到中国,可能只有极少的人看懂是什么,因为根据南方语音音译,叫“新意希野额西特”,而且被理解为杂志。1922年李汉俊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唯物史观讲义中,首次在党内介绍了马克思的“《新莱因新闻》(Neue Rheinische Zeitung)”,提供了准确的德文报名、德文出版地“Köln”,汉字160个(其中5个字无法辨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