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日本华北驻屯军(以下简称驻屯军),成立于1901年,原名清国驻屯军,1912年改名为中国驻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把驻屯军扩大改编为华北派遣军,从而取消了驻屯军的番号。驻屯军是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华北的主要工具。早在“七七”事变前,驻屯军即以天津日租界为大本营,阴谋制造了一系例暴乱、走私事件。1937年,驻屯军又精心策划发动了泸沟桥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深重的灾难。本文拟就华北驻屯军的历史沿革和组织编制等情况作一简述。一华北驻屯军的由来 1900年,英、法、俄、日、美、德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进一步打开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七七”事变前日本对华北的经济侵略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研究这一课题,对于深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暴戾本质,剖析抗日战争爆发的经济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七七”事变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华北的猖撅走私,是它侵华政策的产物和侵占华北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华北。同时积极实现对华北的侵占,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在动用武力、玩弄骗术,培植和策动第五纵队进行分裂、颠覆、暴动以及大搞“独立”、“自治”等丑剧的同时指使大批日鲜浪人在华北进行猖撅的走私活动,妄图扰乱中国金融、动摇中国财政、摧残中国民族工业、破坏中国海关行政统一,配合其军事、政治、经济的侵略活动来实现对华北的侵占。  相似文献   

4.
何谓“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  相似文献   

5.
1935年5月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日亲善”的烟幕下,策划并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由此导致华北事变的发生。此时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可是,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仍在继续;对内“剿共”消除异已的方针仍在坚持;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制也未放松。国难日亟,国统区知识分子与其他各界一起掀起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浪潮。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他们均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以下笔者就对华北事变至“七七”事变这一时期国统区的左、中、右三类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6.
李琼 《历史学习》2004,(3):10-11
所谓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日本灭亡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华北事变不仅使华北的局势,而且使整个中华民族都处于危急关头,它决定着30年代中国政局的走向,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以及国际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牵一发…  相似文献   

7.
1937年至1945年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结束了国共两党的十年分裂.出现了两党团结抗日的新局面.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实施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然而.“七七”事变前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应该说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日益严重地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致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反蒋抗日倾向发展起来,国民党内部要求抗日的势力也逐渐兴起.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正确路  相似文献   

8.
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七七”事变后华北战场上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战役,它与淞沪、台儿庄等战役相配合,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一“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并作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侵占整个华北的战略部署。在这个部署中,占领山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冀察政务委员会和“七七”事变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从侧面加深对“七七”事变发生原因的理解和客观地评价冀察政委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侵占我国华北的目的,策动了华北事变,这是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的又一重大步骤。本文试通过有关史料的分析,论述华北事变策动的背景、经过,尤其是它所引起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若干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起因是“左”倾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已作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以另择革命根据地,极少把红军长征与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联系起来。本文作者认为华北事变是促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大转折的催化剂,是促使红军北上抗日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比较了“九·一八”事变后至“华北事变”前这一时期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客观变化,指出这一时期内,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大众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从对日本逐步侵华、中国东北和关内的关系、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以及1935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外政策的转变的具体分析,批驳了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才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重新评价了“华北事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七七”事变到武汉陷落期间 ,中国军队在各抗日战场进行了英勇抵抗。和“七七”事变前及武汉陷落后相比 ,国民政府的表现令人满意。究其原因 ,“七七”事变爆发后 ,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和国内的抗日浪潮 ,国民政府及民族主义情结浓厚的蒋介石不得不改变其前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抗日。而武汉陷落后 ,日本消灭中国的危险暂时消除 ,国内的抗日反蒋运动也因战争而平静下来。但共产党军队的壮大重新给国民政府造成威胁 ,其行为走向反动也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5.
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 ,企图独霸中国的重要一步。华北事变后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历史概念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何梅协定》撤走了中央军队 ,宋哲元的部队怎么留在河北 ?课本第 3 3页“……《何梅协定》……其主要内容是 :中央军队撤出河北 ,取缔一切抗日活动。”有的同学问 :“七·七”事变中 ,宋哲元的部队怎么在河北抗击日军呢 ?实际上 ,《何梅协定》中关于撤军方面的规定主要有 :(中央 )宪兵第三团之撤去 ;日本方面所谓蓝衣社、复兴社等有害于中…  相似文献   

16.
事变前的宋哲元芦沟桥事变前夕的华北,是中国民族矛盾和国民党政府派系矛盾激烈冲突的焦点。处在这个焦点的中心人物就是宋哲元将军。宋哲元是原冯玉祥西北军的主要将领。1931年中原大战,西北军惨遭失败,冯玉祥的部属分崩离析,只有宋哲元仍然留在军中,照料残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观点从国际到国内被认同了近五十年。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深入,"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越来越成为不被支持的观点,2008年9月18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征集的两份来自日本的史料更成为驳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起点论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两广事变”又称“两广兵变”,是指1936年6日,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和广东军阀陈济棠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在广东成立抗日救国政府和抗日救国军,并以北上保卫华北为名进兵湖南。“两广事变”由于知情者较少(当时只有蒋介石、何健、杨永泰、陈布雷等),加之这次兵变还未来得及发动就被蒋介石采取措施而平息,国共两党的文献资料也较少记录此事,因而,目前史学界对这一事件研究较少。本文就此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它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 一“两广事变”发生的原因 1.它是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杨虎城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他和张学良联合发动的西安事变,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功于国家民族”,被周恩来誉为“千古功臣”。一杨虎城倡导抗日,反对内战,联合红军,促进“三位一体”的形成,支持西北抗日救亡运动,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杨虎城“是国民党将领中首先倡导对日抗战的”爱国军人①。1933年,杨虎城大力援助冀察绥抗日同盟军,并将所部四十二师开赴华北参加抗战。杨虎城不仅主张抗日,而且  相似文献   

20.
1928年4月,日本政府违反国际公法,悍然出兵我国山东。5月初,在济南连续制造残杀中国同胞事件,受害民众达5000多人,史称“济南事变”或“济南惨案”。“济南事变”的缘起山东地处华北战略要冲,物产丰饶,又挟水陆交通之利,很早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觊觎的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攫占了我国山东的青岛要塞和胶州湾。不久,又提出旨在灭华的“二十一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人民强烈要求收回山东主权,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功,震动了日本朝野。这时,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