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有鉴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3.
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的参与。第二,重视直接经验。新课程强调体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体验性学习开辟了一片新的广阔天地。下面就谈谈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网络资源开展体验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学生学习不仅要动脑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要求数学学习要基于生活,基于经验.在新课程条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一、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是中学阶段最枯燥的一门学科,加上学习难度大,学生一般都害怕学习数学.同时初中学生缺乏学习耐性,对一个事物的兴趣不能持久,要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就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适当的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要用大脑去思考,而且还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嘴巴去交流,用双手去操作,也即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学生学习不仅要动脑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新课改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升华,内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为道  相似文献   

9.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围绕既定目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引导学生亲自感知、领悟,从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是小学低年级的一门课程,是以小学生自身的生活为源泉的,是一门非科学性的活动型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型课程。据此,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仅要求学生用大脑去思考,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仅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加强实践活动是未来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更有意义。让学生在探索实践活动中,经历探索的过程,经历纠偏的过程,可以…  相似文献   

11.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平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去体验,去感悟.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操作,即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灵的真实感悟掌握所学内容。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认知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全面的身心。这是知情合一的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要用大脑去思考,而且还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嘴巴去交流,用双手去操作,也即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曾尝试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使导入、授课、结课始终与生活相连,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利用时代热点,导入新课新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思想政治学科是与时代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用时政热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我们一直坚持用…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教学艺术在外语课中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艺术性构成传统教学的艺术性,它是保证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首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是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学习意向,是推动、激励学习最有效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外语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中就能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创设情趣情境教师应营造一种教学情境,即教学中的感情境界,正如舞台需要布置才能吸引观众,增强艺术效果。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对外语教学工作的爱去唤起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热情,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去想,而且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心去悟,即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我依托于现代教育理念,联系自身教学实际,就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究竟需要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7.
<正>1.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体会。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探索、感悟,尽情地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在情境中熏陶学生的品德。文章从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活乐趣;创设感悟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创设体验情境,感悟现实社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需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创设生动的"社会"情境,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品德,而且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供学生深入地探讨相关的问题。因此,教师最好要创设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体育课堂的情境创设非常重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学习任务。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具体有:1.情境激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童心、童行、童语"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图像,创造出  相似文献   

20.
一节优秀的高质量的语文课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还要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熏陶。教师要用真心去感悟;用导语去激趣;以激情去范读;以点拨促想象;以写作促延伸,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