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发挥电教优势全面提高弱智学生素质乐秀航弱智学校是一种特殊教育的学校,弱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弱智学生的智商IQ值大多在70以下,同时伴有某些生理上的缺陷,其中多数学生的弱智是先天不足造成的。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是:(1)注意力不集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与特殊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由原来的盲、聋哑儿童发展到现在的弱智与其它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称特殊儿童)。由于特殊儿童的身体、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认知能力差异大,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管理应狠抓特殊儿童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特殊儿童自觉、主动遵守学校安全行为规范并养成习惯,最终形成学校特色的安全文化,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把特殊的爱献给特殊的学生——弱智生随班就读教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智 (mentalretardation)是指现有的功能存在真实的局限 ,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在以往的观念中 ,认为弱智儿童应到“培智”学校进行特殊的教育。我们将特殊教育对象称为“特殊儿童”。现在 ,将他们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这种称呼的改变 ,不是一种文字游戏 ,它带来观念和实践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这种称谓 ,在充分肯定儿童作为人的本质基础上 ,再表明这些儿童具有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的特殊需要。新观念带来开放、正常化的大特殊教育———一种“没有特殊儿童”(无标…  相似文献   

4.
特殊学校是为同一残疾类型的特殊儿童设立的教育机构,它是特殊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在这机构中不仅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师资及其有关专业人员,同时还有异于一般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设施,以适应其教育对象的特殊需要。特殊学校可按其是否为学生提供食宿设施而分为寄宿制特殊学校和非寄宿制特殊学校。一般说来,特殊学校,在特殊教育的各种形式巾出现最早,较常见的有为盲童设置的盲校,有为聋童设置的聋校和为肢残儿童设立的肢残学校及为弱智儿童设置的弱智学校等。随班就读是我国对残疾儿童实行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里对残疾儿童实施特殊教育的形式。它和“一体化教育”不完全相同。“一体化教育”是一个国际通用的名称,指的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以便为特殊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同时它还指一切儿童不论何时何地,有了任何学习困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让盲、聋哑和弱智儿童也象正常儿童一样能够进入学校学习,是当前需要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本刊发表的徐航同志对英国、瑞典特殊教育情况的介绍,及对我国特殊教育的意见,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办弱智儿童辅读班和南通县聋哑学校办下伸教学点的经验,供各市县参考。希望各地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多种规格办学,努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弱智和盲聋哑儿童的入学率,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正>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中,有许多是智障儿童,尤其是中重度的智障儿童,他们通常被编入"培智班"。他们除智力弱外,有的还伴有失语、自闭、孤独、脑瘫、肢残及精神障碍等。这类孩子的教育难度较大,教育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些孩子的特点,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提高其未来的生活质量为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个别化教育,寓教于生活,提高其生活技能,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特殊教育形势的发展,各类特殊儿童逐渐选择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习障碍儿童的人数在这群特殊儿童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学习障碍儿童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记忆困难、注意力持久性缺陷、情绪焦虑等特点,从而导致学习困难或出现问题行为。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采取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策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提高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1994年,联合国世界特殊教育会议于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市举行,会后公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应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反对排斥和歧视学生。全纳教育的提出是对二元制教育(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共存)的挑战。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尖子生、普通生、困难生也同样存在,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尝试运用全纳教育思想来促进体育教学。一、强化全纳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北京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以下简称“新运”)是一所专门训练、教育智力落后(或弱智)幼儿的特殊教育机构。它是我组织十几位弱智儿童家长和热心人士于1986年10月创办的。我的科研课题就在这里进行。国内外同行也经常来此参观和交流经验。5年来,“新运”已接收50余名弱智幼儿,其中有11名儿童先后考入北京三所培智学校,1名上了正常小学,成绩均佳。目前在院学习的有34名3~8岁儿童,他们中  相似文献   

10.
弱智生随班就读,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弱智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保证弱智生学好所有课程的关键。一、听、说能力的训练听与说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听得清才能说得明。弱智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效果很好。弱智生不但自己要说(说他们自己熟悉的人,事或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要评价别人的“说”(评价语言师生能听懂即可)。这样就把听、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教授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弱智学生家长需要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关于我国弱智学生家长需要问题的调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穆克利一、问题的提出特殊教育中,特殊儿童、少年家长的积极参与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家长的积极参与,增加了促进儿童、少年发展的推动者。家长,能为学校提供有关其子女个性、发展、存在问题及家庭环境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幸随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团赴德国柏林考察。我们听取了柏林残疾人代表中心负责人关于柏林残疾人及残疾人教育的报告和德国国会四种不同党派议员对特殊教育特别是对全纳教育的看法,学习考察了位于柏林的盲童学校、弱智学校、肢残学校、听残职业学校、纽哈根(Neuenhagen)职业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3.
弱智教育是特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我县从1990年秋开始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努力规范就读管理。目前,我县已形成了以辅读学校为骨干、中心校附设辅读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办学模式。这种校、班、点的3类教学模式,满足了所有弱智儿  相似文献   

14.
前言 对于那些因身心障碍而不可能指望在小学和初中的普通班获得充分教育的儿童和学生,需要根据他们身心障碍的状况、发育阶段及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环境,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精心实施特别的教育,从而尽可能地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 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把这种注意体现特别教育必要性的教育领域叫做“特殊教育”。具体地说,是指盲童学校、聋童学校、保育学校,以及小学和初中附设的特殊教育班的教育。 本文以弱智儿童特殊教育班的教育为重点,按照身心障碍的不同情况,对特殊教育班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谭冠英 《山东教育》2004,(18):35-35
1994年,联合国世界特殊教育会议于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市举行,会后公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应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是完整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弱智儿童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根据广州市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1992年12月召开)公布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市辖十二个区、(市)、7~15岁儿童少年785.719人中,弱智儿童有5.480人.目前,我市有弱智学校三所(最近又建一所越秀区培智学校).各区、县(市)正准备开展弱智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工作.但是,我市弱智教育总的来说发展比较缓慢且很不平衡,与国家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同广州作为改革开放早、经济建设发展快的实际相比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7.
隆林县重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1992年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办起了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一个普通小学附设的弱智班;七十三个弱智随班就读班;二个盲童随班就读班;二个弱视儿童随班就读班和二个聋童随班就读班。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28%。在全县形成以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的学校里有一群接近"言语自闭"的儿童,他们的婴幼儿时代打上了"留守儿童"的烙印。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的儿童不爱说话,不会表达,是可怕的。对他们进行"言语能力"的诊疗是给他们完整人生的帮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越来越被研究者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活动有着其他学科和活动所难以取代的优势。在语文学科性学习的辅导中给予"言语自闭"儿童以情感弥补,是语文教师最合适的矫正学困儿童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班级的有效性,本研究以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对“构建智障儿童普校良好教育安置模式”的课题进行了研究。一年半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教育安置模式即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殊班级来安置弱智学生的教育方案是可行的,它促进了弱智学生感觉统合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课题建议:要构建智障儿童良好的教育安置模式需要重视教学管理、因材施教、动态评估、教学环境、家校联系等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弱智儿童的教育,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都已成为国民义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在受教育权利上,还是在教育目标上,都是与正常儿童一致的。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弱智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十多年来,中国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弱智教育的方针政策,摸索出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大量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发展特殊教育的道路,颁布了《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和《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到1995年,中国已有弱智学校446所,附设在普通学校的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