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体操动作的神与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操是一项要求艺术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具最高艺术追求贵在传神,这是能否上9.9以上高分的关键。本文着重从神发于心、神出于形、神得于体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体操动作的神美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绘事心声     
《收藏界》2010,(8):151-151
“以形守神”。“形神兼备”历来是我在绘画创作中的一贯追求。没有“形”就谈不上“神”.没有形象的美.传神就是一句空话!中国画中的笔墨是表达形与神的手段.单纯地玩弄笔墨则是一种过眼烟云的游戏而已.素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绘画当以“真、善、美”为宗旨,以真诚的心待之。  相似文献   

3.
郑楚兴 《收藏界》2012,(8):146-147
引言:"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千百年来奉行的一条艺术真理,它明确地、简练地概括了中国画的造型原则。本文从中国画论中的以形写神、形具而神生、神在形似之外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画的形与神之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道家的体育养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追求身与心、形与神、内与外的一致性,其“天人合一”、“重人贵生”、“我命在我”、“形神相依”等基本观点,构成了道家养生哲学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安心健脑 脑藏神,“神为形之主”,神全则形健。故健脑首重颐神。颐神之法在于心境安宁,心情愉悦。方法很多,比如西方流行的“冥想”、传统的“静坐”等都可采用。其原理不外乎“制心一处”,减少思想杂念,使头脑和身体得到彻底的休息,而达到健身、健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郑楚兴 《收藏界》2012,(9):142-143
四、以形写神西汉《淮南子》提出:"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观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意谓画西施的脸,美而不可爱,看孟贲眼晴大而不可怕,就是表现不出人物内在的精神。以形写神,首先是由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的。古代对于"形与神"的不同观照方式与角度,当时的顾恺之、宗炳、王微就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倾向,他们都是主张"神"是至高的原则,但又体现出不同的论述主旨。顾恺之画论强调绘画以形写神,形在先,神在后,提倡重形;而宗炳的画论则体现出轻形的思想,他认为"以形写形"这种绘画活动本身应  相似文献   

7.
夏日主火,内应于心,心藏神,主神志。暑气逼人,易使心火上炎,使人烦躁易怒,焦急不安。所以,夏季应调神。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天也不宜做过分剧烈的体育活动。此季最适宜的是静坐养生法。但静坐养生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体位:身体端正,嘴唇微闭,牙关不相接,不可紧咬。后背微圆,前胸不必开张,端身正坐,不歪不靠。自小腹以上端正挺直即可,但周身肌肉筋骨要完全放松,不可有一部分紧张。呼吸:吸长而缓,呼长而促,宜行于不经意间。入静:精神注意点应在脐下,脑中无杂念。在瞑目静坐的时候可以想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心、肝、脾、肺、肾。心为…  相似文献   

8.
朱天册 《武当》2009,(4):22-22
形、意、神为形意拳的三大基础,它们之间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形”为基础,“意”作灵魂,而“神”则为神。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认为:外显的"形"是中国武术内在的"神"所寄托的依据,以形传神;其次,内化的"神"是中国武术外在的"形"所体现的灵魂,神为形之用;最后提出,"内外合一"的"形神兼备"是中国武术整体体现的关键,"形者,生之具","神者,形之本。"唯有如此,才是中国武术技术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完整呈现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形意浅悟     
杨龙 《武当》2003,(3):20-21
笔者承武当神意派掌门人谭本伦先生授以神意形意拳以来,不断揣摸心悟,现就内心体照,浅述管见,以求前辈和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一部志人小说,在杂记体的基础上,自成一体,后世号为"世说体"。它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体例灵活。这部作品以人的内在才性、品德、气质等方面的分类体制、刻画人物以形征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时代风貌和作者自己的审美情趣,有着独到的特征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美学视角对武术套路中的形、神、韵及相互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证明了形、神、韵是体现武术套路运动之美的重要方面,而武术套路运动之美又贵在形、神、韵三方面的结合。文章就此提出静势定眼,动势随眼等训练方法,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卢艳彬 《武当》2013,(7):29-31
蹬、踢、摩、探、踩,是八卦掌拧旋走转中脚下的五种劲,是八卦掌功夫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五劲"作用下,走转中以空入定,以定生慧,以慧生意,以意带形,动中生静,静中养气,动中炼气,以气帅形,以神帅气,充分展示出八卦掌以阴阳为体,以刚柔为用之功。  相似文献   

14.
孙其才 《收藏》2010,(4):162-163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灵魂与核心。把骨力强劲、墨色斑斓、意境深远、气韵生动、神随形出、诗书画印相得益彰这些华丽的词汇用在陈欣的山水画上一点都不为过,他笔下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庭字楼阁足以表达他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和气韵;  相似文献   

15.
顺:心生于性,意生于心;意转为情,情生为妄。逆:检妄回情,情返为意;摄意安。心归性地。即意念情志的纷杂为顺,净化返朴为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所谓“顺去生人生物”,为顺三关;由形化精,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此所谓“逆来成佛成仙”,为...  相似文献   

16.
申昌明 《精武》2009,(5):41-41
武术的抱拳礼是武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向人施礼宜以心施礼,诚心则能使人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做到礼仪有嘉、礼尚往来。《内经》说:心藏神,心主神志,心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而藏象学说认为,凡是肌体表现于外的征象,都是内脏生命活动的外在反应。这与中医学十分重视的“望神、得神、失神”的所谓广义之神的基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王勋 《中华武术》2015,(3):42-43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艺术的重要特点,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形散而神聚"就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课堂中的"形散"是指教师引导的方式不拘一格,学生主体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就是指学生开展训练的方式、活动很"散";"神聚"是指无论课堂教学的"形"多散,都不会脱离一个主题、一个中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开展训练的方式和活动多"散",但都不偏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和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形神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远 《武当》2003,(10):18-20
身心之在,古哲谓之形神。《练功秘笈》曰:“有形谓之形,无形谓之气,运有形与无形而会之谓之神。”哲者又云:“形者有为之功,神者无为之德。”古人又云:“灵明知觉之谓神”。清玄散人曰:“神者,变化(阴阳)不测之为神,昭感应化者为神,出乎意料者为神,不由思虑智慧而得者为神,拳技武艺运用自如,依随自然,不凭思虑所出而制胜者为神。”  相似文献   

19.
武功百家,源出同处,穷究其理,虽终不外以神导意,以意颁气,以气换力,变力还神,神凝于心,意溶于体。就其整体而言,无非内外两家之分。外家以调呼吸练百骸,身法矫健,进退敏捷为主;内家以强筋骨,运气功,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仆为主。  相似文献   

20.
郎孝文 《武当》2007,(6):22-22
太极拳为武当门的内家拳术,主张以心为主,以气为用,故练法有重意不重形之说。外练筋骨皮,为有形之体,唾手可得;内炼精气神为无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