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近年来在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在日语教学领域,我们尝试了认知语言学提出的一些假设、理论和模型,从认知语义、认知语用、认知心理三个方面确立了日语教学中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在验证认知语言学假设和理论有效性的同时,也考察了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言学理论学习者的角度梳理了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的三大假设、研究方法以及五个发展阶段,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叙述,并阐述了认知语言学与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谭亚婷 《海外英语》2014,(15):237-238
语言输出受学习者的社会文化环境、心理成熟程度、认知发展水平影响。该文从社会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整合为一体,为输出假设提供理论依据,以及输出驱动假设对其继承与发展。重点提出将输出假设与聚焦于形教学法相结合以达到有效性输出,并结合已有输出假设的实证研究对其合理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4.
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从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认知的研究正是这种方法的体现,彰显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拓展出广阔的研究空间,并且在认知理论研究、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或者英语教学三个方面为语言认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是以前语言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是对传统语言理论的补充与发展。它试图解释语言形式的认知,可以说认知语言学是目前研究者最新的,最具有创见的语言理论。本文简述认知语言学概况,主要论认知语言学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认知语言学长期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五项主要研究题目,三项主要语言观以及其语言方法论简明而详细,易懂得方法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正>认知语言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研究范围表现出三个轴线和三个层面(Divjak et al.2014;张辉等,2018),其中三个轴线反映了其研究的三个取向:"还原论"取向,"社会"取向与"方法论"取向。"社会"取向指的是,最近十多年来认知语言学开始考察语言的社会层面,把塑造语言的社会动力纳入到语言结构的解释之中,衍生出认知社会语言学与批评认知语言学,产生了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与"批评转向"。为了进一步促进认知语言学这一新领域的发  相似文献   

7.
贾芝 《教学与管理》2012,(12):137-138
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想认知语言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由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等。认知语言学是人们加深了对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研究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语言观层面,认知语言学强调对现象的解释,而对外汉语教学重视规则的描写。二是语言学习观层面,认知语言学将语言学习视作信息的主动建构和加工过程,而对外汉语教学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语言习惯的养成。三是语言教学观层面,认知教学法强调理性学习和语言知识的作用,而对外汉语教学界则是交际法占据主流。因此,当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虽然热门,但应用到汉语教学实践中时只能在局部的具体问题上发挥作用,尚难以在宏观层面实现全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对中学词汇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一门学科,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完形心理基础和认知方式三方面来阐述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从而使我们纷繁复杂的词汇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理据和一定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首先是认知的工具,可是,已往的语言学对语言的认知功能研究得还很不够。从汉语和思维的关系出发,探讨汉语语言要素在认知过程中所起的指称功能、类化功能和区别功能这三种认知功能,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一门学科。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影响,它能使我们纷繁复杂的词汇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理据和一定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诞生,到1990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再到本世纪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广泛研究,表明了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为我们展现了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理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这一课题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其研究范围、相关课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第11届世界认知语言学大会(简称ICLC 11)于2011年7月11日至17日在中国西安外国语大学(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ina)召开。本文对第11届世界认知语言学大会的主旨发言分几个方面进行概述,然后简单介绍小组专题发言和论文展示的情况,以及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及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史概要》三个版本的比较表明,岑麒祥先生及其子岑运强教授对语言学史研究的贡献及对相关学者意见所采取的客观包容的态度是值得尊重的。在第二版,岑麒祥先生在相关学者意见的基础上不仅对第一版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修改,而且还对部分章节进行了重写;此外,还出版了《普通语言学人物志》以弥补《语言学史概要》之不足。在第三版,岑运强教授在客观公正对待相关学者意见基础上,通过评注不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完善,还对语言学史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代霞 《海外英语》2012,(3):246-247
认知语言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产生的新兴语言学流派,其前沿性不仅表现在产生时间上,而主要表现在它迎合了时代的要求,以最新哲学流派和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与之前的语言学流派相比,它有许多的进步,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普遍语法论和认知语言学代表了两种不同本质的语言哲学观,在解释二语习得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对立性。但两者并不完全是对立关系,而是处于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连续系统的两端。两个理论系统的结合与互补,可以更全面地解释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不仅成功促进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同时也使得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语用研究阶段。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研究的核心理论都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找到思想的源头,这些理论都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观,如"语言游戏理论""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等有密切的关系。其实仔细研究发现,其实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语言生态系统,可以很好地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18.
从普通语言学到艺术语言学的呼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然语言包括常用的普通语言,即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语言学家们对普通语言研究达到了精密化和理论化的程度,推动了普通语言学的繁荣与发展,但由于语言学家们很少涉猎到艺术语言的研究,造成了艺术语言学的缺位。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语言,人们往往就感到“理不直”,“气不壮”,并产生了对普通语盲学的质疑。这不能怪普通语言学自身,而在于艺术语言学的“缺位”。语言学家们应该着力对艺术语言学的研究,还自然语言学一个完整的“自我”。人们的交际呼唤着艺术语言学。这也正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和2001年出版的《艺术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再探索》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认知心理学术语"认知图式"是指关于某个对象的模型化概念知识结构。认知语言学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和创造是一个"旧具体实例→抽象认知图式→新具体实例"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日语中的和制外来语简缩词、和制外来语复合词与和制外来语派生词的形态理据就是造词者脑中的一个个认知图式,这些认知图式均提取自日语和英语中本已存在的具体语言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