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思潮的后现代主义不可避免地呈现在教育研究中形成后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与后现代教育观产生了某些理论与实践中的契合与背离,后现代教育观与素质教育在内涵、教学内容以及研究思路上产生了一些契合,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受到了后现代教育观的一些冲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在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全面、辩证、理性的看待后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过程中,竟发现高等数学中蕴含了很多的哲学思想.难怪有人说数学与哲学是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哲学中融入了数学逻辑,而数学中又融入了哲学原理.在研究高等数学中运用哲学原理,会使高等数学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运用哲学中的对立与统一、量变引起质变等原理去研究数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交流与倾听     
张秀琴 《教学随笔》2009,(12):23-23
几年的历练,我终于学会克制自己,少了些冲动与粗暴,多了些冷静。我也在一次次冷静地处理事情中受益匪浅,学会了交流与倾听,并把它应用到每个学生中,在倾听中解读学生的心声,在交流中传递自己对他们的关爱与理解,让彼此增进了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系统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性质和作用,讨论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何时需要引入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引入信息技术,如何引入信息技术等问题,并提出了整合点的概念与做法,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了有益的策略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制宪与修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百多年前,美国制宪者在其宪法中注入了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原则、保护少数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和保持稳定与秩序原则。二百多年来,这些基本原则没有改变。美国人对其宪法的评价不一,对其适用性提出质疑。美国宪法在矛盾和冲突的两难境地中发展,在正式与非正式的途径中得以修改和填充。  相似文献   

6.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质的提升以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并结合当前的教改实际,提出了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观点,并对其实现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思想的土壤上逐渐发展,并且最终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在唐朝,随着文人对佛禅的接受和拓展,诗与禅开始了相融相通。这样的结果使诗与禅各自的文化都有了新的发展,诗境中蕴含着禅理,禅境中蕴含着诗韵。于是,诗境与禅境在一定意义上有了审美联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引导农地流转和适当集中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于土地流转的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在角色的演变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农地流转进展较快,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基层政府与农民在互动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基层政府与农民关系的重塑中构建良性的互动机制和环境,实现政府职责与农民权益实现,成为了当前我国农地流转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三角形与梯形的中位线不仅体现了线段与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且还蕴含了线段与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运用类比联想,笔者想到了四边形中一类位置特殊的三角形,提出了中位三角形的概念,并且得到了一组有关它的性质定理.现总结如下,以期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多体现了卡塔西斯的平衡和谐理论,在他的悲剧中体现了恐惧与怜悯的平衡;在喜剧中体现了笑与严肃的平衡;在历史剧中体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在传奇剧中体现了幻想与现实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关系。人类初始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一体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也使人类在生态危机等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人与自然尖锐对立。当今人类正在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恋爱中的女人》被西方文学界认为劳伦斯创作上取得的最高成就之一。他运用精湛、细腻的心理分析探索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运用高超的象征手法,巧妙地赋予作品深邃的意蕴。文章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该小说的主题:劳伦斯从侧面抨击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本能的扼杀和摧残,洞察出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并努力探索解决这种冲突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全新战略。在儒家文化中也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天人合一”观有着多重内容,表达了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意蕴;儒家文化也论及利用和分配资源的代内公正性、代际公正性及资源与发展的相关性;他们还对保护动物、山林、水泽、土地等自然资源有着深刻的洞见。  相似文献   

14.
纳撒尼尔·霍桑 (180 4- 186 4)与艾米莉·勃朗特 (1818- 1848)这两位作家都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他们从文明和自然的角度去理解人 ,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一贯传统。把人视为文明的受害者并向自然寻求安慰的看法同为霍桑与勃朗特所持观点。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位作家一致认为 :现实中 ,文明之爱将最终获胜 ,因为社会对个人具有决定作用 ,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的束缚 ;精神上 ,自然之爱独具魅力 ,虽死犹荣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自由和爱情的无限追求中 ,这也是浪漫主义作家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一种和谐与统一,既包括人与自然又包括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的思想启示着我们保护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世界和平与稳定,同时现代人又继承并超越了这种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都是对该思想的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形态,也是构建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创建新时代下人与自然互利互惠、共生共荣的和谐社会,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彤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26-129
21世纪是一个"环境的世纪",人类面临着如何摆脱现实困境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转变的问题.向一种新的价值观过渡,迫切需要认清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危害和误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把制度变革和生态革命结合起来,强调制度变革和科技进步相统一的原则来解决生态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是建构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基础,对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完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其中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以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于是生态文明呼之欲出。为实现生态文明.我国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被定义为自然科学,迄今主要从自然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现在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是工业改变了的地球,需要有关于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文从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研究古代土地崇拜的地学文化以及现代人统治自然的地学文化。如今,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新的地学文化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地学文化。新的地学文化,是一种新的地学人文精神。它作为地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指导地球科学的发展,引导和制约人类改变、利用和保护地球的活动,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道德教育对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社会的和谐具有精神支撑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环境道德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从工业文明范式的价值观向生态文明范式的价值观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