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湘黔苗民抗清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为稳定苗疆,重新修建了苗疆边墙。苗疆边墙的重修客观上促进了苗疆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巩固西南边陲创造了一定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
蜿蜒于湘黔交界的千里苗疆边墙,被专家确定为中国南方长城。据专家介绍,长城与一般城墙不同之处有三点,一是长度在数百里以上;二是不封闭;三是由许多城堡、墩台、关门、敌台、敌楼、城墙等所组成的防御工程体系。从这三点来看,湘黔交界的苗疆边墙完全符合。在北方的明长城也称边墙。每一“镇”(军防区)的边墙有长有短,北京保卫明十三陵的“昌镇”,有200余公里,与湖南“镇竿”一镇(古时凤凰)边墙的长度差不多。湘西长城不仅其防御体系与北方明长城一样,而且其军事机构设置、官兵制度也都相同,其为明长城的一部分无疑。湘黔…  相似文献   

3.
清帝国开辟苗疆之后,极力提倡用儒家文化教育苗民,兴办苗疆义学、增设苗额、鼓励汉苗通婚、允许苗民当兵等措施,采取全方位的文化再造,大治“化苗”,将苗民从“生苗”-“熟苗”-“民人”。  相似文献   

4.
“边墙”是明清两代对长城的普遍称谓。明代修筑南长城的背景,是在“动分彼此”的情况下,为了消极地对付湘黔川三省边境苗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封固疆围,更有效地做到“来则致截,去则不追”的。清代南长城的修复最先由铜仁的松桃开始。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在湘黔边境大修边墙、广设碉卡,企图“遏苗之来,截苗之归”。南长城虽然是封建统治者隔绝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联系的一个硬件设施,同时也是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融洽史的一个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苗疆边墙的完成以及依托边墙而设立的墟场,康雍乾时期的苗疆民族贸易政策相继而终,逐渐形成了"边墙贸易"政策。"边墙贸易"政策的确立对湘西苗疆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稳固清朝行政权力在苗疆统治秩序中的地位和重构苗疆区域文化;另一方面,密切而稳定的民苗贸易往来,推动了苗族经济、文化发展和苗汉间民族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6.
民族贸易是清代湘西苗疆民族交往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清代湘西苗疆民族贸易历经"民间自发"向"国家在场"的转变,贸易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等均受到官府严格的管控.清代湘西苗疆民族贸易与苗疆边墙密切相关,带有深深的"边墙格局"的印记.一方面,民族贸易集场紧密围绕边墙分布;另一方面,在以集场交易为中心的民族贸易中,边墙与集场...  相似文献   

7.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内部冲突,维持群体关系,倾诉内心痛苦,释放焦虑情绪,表达心中期望的对话渠道。苗疆边墙地区的苗、汉、土家族民众凭借白帝天王崇拜化解内部冲突,整合社会力量,逐渐达到相互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第一位有史可考的教育家——莫与俦赵一君贵州是一个地处偏僻、文化教育落后的多民族地区。明代朱元璋出于“变其夷俗”以利统治的政治目的,开始在贵州布依族地区开设学校。清代又大兴“苗疆义学”,准允“贵州仲家苗民子弟一体入学肄业、考试、仕进”(《圣主实录...  相似文献   

9.
清中后期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朝统治者重新调整了治理湘西苗疆的策略,采取了"以苗治苗"的民族政策,在湘西苗疆实施了"苗官制"。"苗官制"的诞生,冲击了苗族基层社会具有明显原始残余的传统组织制度,削弱了苗族社会宗族、亲族体系的合力,缓和了苗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湘西苗疆苗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方三文  刘利君 《科技文萃》2001,1(1):178-180
湘西凤凰新近发现中国“南部长城”,长约180公里。这一带曾是苗族、汉族文化的交界线和拉锯地带,明清修建的“边墙”即用以隔开汉(包括“熟苗”)和“生苗”,随着战乱和民族融合,这条边墙在大地上只留下了一条残破的曲线。  相似文献   

11.
明王朝经营西南,苗疆成为连通湖广和云南的腹地,因而打通并护卫湖广至苗疆而后至云南的通道,成为明经营西南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明王朝设置边墙,是管理苗疆的重要举措,更是拱卫湘黔驿道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长城漫谈     
长城是什么?长城是墙,边墙。住在长城脚下的人就亲切地把长城称为"老边"。"老边"确实够老了,距今最近的明长城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修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明长城的起迄地点明长城东起凤凰城南鸭绿江边,西达嘉峪关南祁连山麓.其中山海关到鸭绿江一段,倚山筑墙,依水建栅,工程比较简单,毁坏较为严重;山海关到嘉峪关一段,大都是砖石砌筑,工程较为坚固,保存又较完整.又山海关关城向东,嘉峪关关城向西,两关东西对峙.所以,长期以来明长城一般被认为是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其实,这是不确切的.二辽东边墙明朝时候,讳称"长城",把它叫作"边墙".所以,明朝时说的"边墙",就是指明朝时候筑的长城.明朝沿边设九镇,叫作"九边".辽东镇是最东边的一个镇.辽东边墙就是指山海关以东地区的长城.明茅元仪《武备志》卷205《镇戍二》,详载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文 ,完成 1— 4题。燕 子    (台 )席慕蓉初中的时候 ,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 ,常常爱唱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 ,父亲忽然叫住我 ,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的我 ,心里觉得很兴奋 ,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 ,古道边……”刚开了头 ,就被父亲打断了 ,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 ?怎么不是长城外呢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 ,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 ,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 ,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 ,所以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 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个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相似文献   

16.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  相似文献   

17.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  相似文献   

18.
炸“碉堡”     
妈妈陪同孩子一起做炸“碉堡”的游戏。妈妈拿出一个鞭炮,埋在用泥土堆成的“碉堡”里,并留出导火线。然后,把火柴递给孩子,说: “去吧!”于是孩子摇摇晃晃地冲向“碉堡”。“妈妈!你可别走呀!”半路上孩子忽然回过头来说了一句,又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笑话     
曾从一位军人那里听到这样一个笑话:董存瑞与一个江西人奉命去炸敌人的碉堡,可碉堡建筑在桥头上,桥下没有适当的地点放炸药包,情况万分紧急,聪明的老表讲他给找一些垫底的东西来,急匆匆地走了,董存瑞左等右等不见踪影,而部队的冲锋号快要吹响了,他气得几乎七窍生烟,大喊一声:“同志们,千万别相信江西人,永别啦!”一手托着炸药包,一手拉着导火线,“轰隆”,一阵震天响,这座坚固的碉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也光荣地牺牲了。  相似文献   

20.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谁知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的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