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蒋介石重臣陈仪之死,的确颇为传奇,一直是人们探索之谜。要弄清这一事实真相,首先还得从他与得意门生汤恩伯的恩恩怨怨说起。陈仪,188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与蒋介石是大老乡。陈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成绩优良。1907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追随孙中山,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后又跟着蒋介石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多年,深得蒋总裁的信任与器重,对陈仪先后委以军界、政界的要职。  相似文献   

2.
李毅 《档案时空》2006,(3):18-20
1949年元月初,时任国民党浙江省主席的陈仪,这位蒋介石的浙江同乡、1945年国民党首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曾风云一时的政学系领袖人物,突然接到李济琛派人送来的特函,劝陈仪顺乎历史潮流,率领浙江人民举行起义,让蒋介石在奉化躲不下去。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蒋介石的数百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很已然要被攻破。陈仪思孝良久,决心起义,与南京政府脱离,使家乡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相似文献   

3.
1949年上海战役失败后,逃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议论纷纷.当时,汤恩伯部队装备精良,然而只抵抗了十多天就全城崩溃.为了弄清失败原因,蒋介石指示陈诚在台北主持召开一次上海防卫战失败检讨会.  相似文献   

4.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许多民国时期抗战爱国人士的珍贵资料,本年度"民国人物"将集中介绍抗战爱国人士。陈仪(1883—1950),字公侠,又改公洽,号退素,浙江绍兴人。两赴日本留学、加入光复会、参加辛亥革命、经营垦殖公司和银行钱庄、任孙传芳麾下浙江第一师师长、主浙两度、治闽七年,最后转向中国共产党而被蒋介石下令处死。陈仪的一生可谓色彩斑斓,颇具传奇色彩。但其传奇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应该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他先后担任台湾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台湾省行政长官等职务,参与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接收和重建工作,为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台湾光复后,首任行政长官陈仪大力推行文化重建工作,他邀请著名教育家、作家许寿裳出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着力去除日本殖民文化的影响,加强台湾的中国化.陈仪与许寿裳对光复初期台湾文化重建作出了筚路蓝缕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风 《出版参考》2011,(4):25-26
1950年3月,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复职后,掌握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便开始清算大陆失败的责任。有的被枪毙,如陈仪等;有的被判重刑,如李玉堂等。在蒋介石看来,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无疑是导致国民党江山垮掉的最大“罪人”。  相似文献   

7.
朱履先,江苏泰兴黄桥人,1884年6月6日生,1959年4月7日在南京逝世。他于清末留学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求学期间结识孙中山先生,同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在南京清军新军九镇三十四标任管带,参加辛亥革命,在南京发动秣陵关起义。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任命朱履先为陆军二师中将师长兼南京城防司令。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成立,朱履先转入国民党,并任南京讲武堂堂长,后参加二次革命、反张勋复辟。抗战初期,朱履先曾受蒋介石之聘  相似文献   

8.
王恩收 《档案天地》2010,(11):32-33,47
何成浚.字雪竹、湖北随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何成浚在日本求学时.经黄兴介绍.秘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做过黄兴的重要助手.是国民党元老。后投靠蒋介石.1926年,被蒋介石任命为总司令部的上将总参议.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相似文献   

9.
李明灏,1897年9月19日出生于湖南醴陵新阳乡横田村。早年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曾受蒋介石之聘任黄埔军校教官,后在广州北较场举办的陆军讲武学校任教育长。  相似文献   

10.
江怀  周洁 《湖北档案》2003,(12):36-38
1925年2月,中共开国大将陈赓随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参加第一次东征,任宣传队长。10月,又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在第一师第四团任连长,后调任蒋介石护卫连连长。东征胜利后,他被蒋介石调到身边任侍从参谋。不过他没有想到,有一天竞成了蒋介石的救命恩人。  相似文献   

11.
李明灏,1897年9月19日出生于湖南醴陵新阳乡横田村.早年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曾受蒋介石之聘任黄埔军校教官,后在广州北较场举办的陆军讲武学校任教育长.  相似文献   

12.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10天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又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闻之大怒,1939年元旦,他下令军统特务追杀汪精卫.  相似文献   

13.
1933年2日,日本侵略军从开鲁县向赤峰的林西县进犯,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下,东北军驻林西的崔兴武旅投降,石文华旅逃离,县长邱振中弃职逃离,日军长驱直入。3月6日,近百名日本军政人员首先入城,11日,日本军小柳津部率骑兵部队占领全县。随后日本关东军承德特务机关在林西成立顾问部,日本人盛岛任顾问部机关长,顾问部对外  相似文献   

14.
肖舟 《档案天地》2013,(6):19-22
随着历史禁锢之门的逐渐打开,对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调查与写作渐成热点。2012年12月12日,《扬子晚报》刊登了题为"最传奇将军"一文。显然,如果这篇整整两个整版、图文并茂的6000余字的独家首度披露的"应该推荐给大家的故事",确是如记者谷岳飞笔下的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驻扎在福建境内,作为时任国民党第70军军长的陈颐鼎迎来了他军人生涯的最高荣光——被蒋介石任命率部跨越海峡从日本殖民者手中收复失散半个世纪的台湾且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  相似文献   

15.
扑朔迷离的密约 《李宗仁回忆录》第三十九章里提到这样一桩历史迷案。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于9月东渡日本.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等人秘密会谈.会谈后达成四项主要的密约:(一)蒋介石承认日本在满洲有特殊权益;(二)蒋介石坚决反共到底;(三)日本支持蒋介石政权;(四)日本借予蒋介石四千万日元.以帮助蒋介石安定中国后,中日两国进行经济合作等等。蒋介石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达成密约后.即挟巨资回国.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最后一位蒋介石侍从室侍从官项德颐,1921年生,原籍浙江浦江县,1943年进入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任侍卫长室中校参谋。1946年因考入中央警官学校,离任。现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驰名海峡两岸的楷书书法家。“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笔者与项老先生迭次对几口茗时,不时听他回忆那段侍从官生涯,现串连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林凡 《湖北档案》2011,(3):43-44
戴笠与蒋介石的关系始于1924年至1925年间,当时,戴笠来到广州,被黄埔军校录取.在黄埔军校,戴笠受到蒋介石的训导.在以后的岁月里,戴笠既把自己看作蒋介石传统意义上的弟子,又把自己视为蒋介石的政治追随者.  相似文献   

18.
夏天 《湖北档案》2014,(9):43-4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19.
薛笃弼(1890—1973),字子良,山西运城车盘村人。1927年8月20日至1928年10月27日,任南京国民政府首任内政部长。建国后,毛泽东曾在政协会议期间称赞他:你是冯玉祥将军郑重推荐给蒋介石的,是国民党政府里难得的清官廉吏,真是野有遗贤啊!内政部于1928年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日记中的宋美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又向公众开放了新一批次的蒋介石日记(本批日记撰写1932年至1945年,研究所保存的1931年前的蒋介石日记已开放)。本文作者当时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闻知此消息后,即前往查阅档案进行研究,回国后撰写了此文,向大家披露了蒋介石日记中的宋美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