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唐重振 《情报杂志》2007,26(7):77-80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提升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对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础、原则、目标、环境进行分析,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内部运作流程,探索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在批判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五种主流模式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实践需求,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首先界定了电子政务绩效集成评估模式的概念;然后搭建了集成评估模式的框架,分析了集成评估模式的实质、意义和优势,阐述了集成评估模式的战略和原则;最后构建了集成评估模式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岩凌 《科技与管理》2006,8(4):105-107
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我国信息化发展程度,探讨性提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建议,以便客观、科学、有效地进行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再认识:国内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思考;指出只有建立正确的电子政务绩效观和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引导我国电子政务向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阐述了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意义;提出了服务型政府视角的电子政务综合绩效评估体系框架体系,并重点分析了该框架体系体现的绩效驱动“指挥棒”作用以及在评估体系、评估主体和指标体系方面的创新,强调重视绩效评估报告及结果的运用;展望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在当前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与日俱增。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世界范围内政府绩效改革的宏观背景,进而总结了当代西方政府续效评估的主要特征。最后分析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全面提升政府绩效的意义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越发受到重视。本文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电子政务的评估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虽然涌现出不少专业的电子政务评估机构和科研机构.但评估重心的指向多聚焦于政府门户网站,评估指标的单一性使得评估结论缺乏综合性和代表性。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多角度研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弱点和瓶颈,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维立体结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双棱柱模型:进而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三重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该模型的分析引起对电子政务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子政务2005年九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信息源泉的导向。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运营周期长以及投资不完全可逆的特点,这更加突显了对其进行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也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总的来说,科学、客观、合理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制定科学的评估准则。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具有不同的评估方法和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但是,必须具有统一的评估理念和准则。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急需制定出一个公开的、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通用框架和标准。 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应用净现值、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实施电子政务带来的货币化的增量效益进行评估;而对一些难以货币化的指标,一方面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DEA)法进行多目标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软性标准如顾客满意度等进行测评。 建构合理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建构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本篇《评价:2005》收录联合国经济与发展事务部、国信办、赛迪顾问、计世资讯、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及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互联网周刊》、时代财富等国内外机构对2005年度中国部委政府网站、各级地方政府网站以及电子政务企业所做的绩效评价结果,共有电子政务九大评价以期对2005年度中国电子政务评价作一个小的总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绩效下的电子政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崧 《情报杂志》2007,26(9):40-42
在当前新公共管理中要求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背景下,辨析了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的基本概念,比较分析了它和电子政务绩效的关联和差异,并认为电子政务价值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政府绩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难以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测定与评估。着眼于从电子政务的总体战略目标上来考察其绩效,并将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引入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领域,初步建立了基于电子政务的使命,以战略为核心,以投入产出、内在提升、公共价值及用户满意等四个维度来衡量电子政务绩效的平衡记分卡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国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特点,深入探讨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国际研究趋势对比,结合我国实际,从而提出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3点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沈祥群  常亮 《科技与管理》2007,9(2):108-111
随着电子政务的全球化推进,各国各地各类电子政府系统初步建立并投入使用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针对我国地市级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我国地市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雷战波  姜晓芳 《情报杂志》2006,25(12):13-17
对国内外有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给出了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再认识:国际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际视角,从发展阶段、评估模式、评估对象、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进行评析,并提出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制度建设、评估模式的选择、注重电子政务的整体绩效等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从评估机制、评估指标以及评估等级体系等方面分别探讨了美国电子政务评估的典型性和创新性:引入具体的评估流程和评估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原理和方法,旨在对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评估困境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很多针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体系,但大多集中在对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估。在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成都市为例提出了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详细阐述了该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指标结构、指标要素权重、评分细则和计算方法;并以此对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的运行效果和投资效益进行评估,从而推动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促进作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推动作用,电子政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提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框架,包括体系框架原则、体系框架要素、体系实施要素及流程、体系框架图,以期引导和促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的信息科技都有了较大提升,尤其是电子政务的发展给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逐渐由传统政府向信息时代政府转变,转变的主要手段就是电子政务。推动我国电子政务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就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很多专家学者都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和分析,加快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服务就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特点,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出现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简单分析了科技创新背景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根据、定义、指标设计等内容,希望能够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下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电子政务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最终推动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所涉及的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等基本问题,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具有目标导向、系统性、演进性等特点;提出了推进电子政务深化应用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从政务支持、公众服务绩效、IT资源开发、IT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诠释;最后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流程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