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倩玉 《上海教育》2023,(S1):73-7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落实进课堂。本文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搭建“爱家”“爱集体”两个支架,引导学生将真情实感迁移到“爱国家”中,通过实践来落实,让学生心里有“爱国”。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整合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从实际生活“共情”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张静 《贵州教育》2010,(11):26-26
一、建构以“情”为核心的亲和力 亲和力出自情,情出自对学生的爱,这是教育活动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情和爱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语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教师传输信息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亲和力的强弱,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学校里,教师是他们唯一的亲人,所以对学生讲话要亲切,  相似文献   

3.
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火把。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情通理达才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引导、帮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见,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它是教育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教育是爱和智慧的统一,换一种说法,也就是情和智的统一,而把这样的理念落到实处,就必然会涉及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问题。基于这一思路,我们把“情智教育”作为我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并以此搭建了“情智教育”的发展框架--积淀情智文化、实施情智管理、培养情智教师、开发情智课程、建设情智课堂、开展情智活动、塑造情智学生。具体到课堂教学领域,我们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引,把握教育的时代精神,分阶段实践、研究,开发并实践了“情智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启亮 《江苏教育》2006,(2B):10-10
“有育人智慧.含爱生情怀”.说的是教育的情智: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说的是情智的教育。两种情与智交融起来。就生成了北京东路小学实践素质教育的主题:“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这个诗意的主题。主张以情感引领智慧,还主张以“师”的情智引领“生”的情智,追求完整性的情智“共生”。这里的“共生”,就体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是辐射教育全域、全程的意识形态教育。我们就是要从培养真诚的关切之情开始,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最终达到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  一、加强师生心理沟通,以情育情  教育事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包括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爱,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对师长、对同学的爱,对集体的爱,进而扩大为对祖国的爱。这种由浅入深的情感教育,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比如说,教师微笑的表情、温柔的手势、亲近的动作、高雅的举止等,都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亲切感,使学生感受到师爱之情。…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是爱的教育。我们应该把赏识教育融入教学中,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那么,我们如何把赏识教育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8.
唐绍荣 《教育导刊》2003,(5):22-22,21
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班主任工作和年级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重新认识后进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热爱后进生;研究教育对象和教育策略,切实帮助后进生。只有这样,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才能真正凑效,学校教育质量才能全面提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对儿童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前提。爱生之情,特别是爱后进生之情,发自一个教育者使命感、责任感。转化后进生,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这类学生的基础上。从小处讲,教师…  相似文献   

9.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很好的教育方法。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通过交互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可以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只有以爱为基础,才能达到师生的心理相容,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爱: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高校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以爱为核心,热爱教师职业是“教育爱”的前提,尊重理解学生是“教育爱”的基础,热情鼓励学生是“教育爱”的手段,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爱”的表现,严格要求学生是“教育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圣君 《文教资料》2010,(30):64-65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而且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感交流活动,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双方真心相待、真诚沟通。从而促进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本文从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完善自我,以形象魅力吸引学生;教之以情,激起共鸣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石琴 《贵州教育》2010,(23):23-24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只是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可见,老师对学生实施关爱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只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他们真诚的爱护和热切的希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冷暖,使之产生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3.
情与勤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核心,就需要以正确的思想熏陶学生,以真实的情感感染学生。以健康的行为影响学生。本文就“情”与“勤”谈谈自己的一些点滴拙见和感受。  相似文献   

14.
刘建奎 《考试周刊》2010,(13):238-238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说过: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爱学生是基点,但不能单纯地强调爱,而应当把这种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渗透到教育原则中去,使学生在被教育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爱,使他们在爱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徐琳琳 《成才之路》2010,(20):83-83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在许多时候,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唯独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其实就是爱的事业。一个不爱学生的教师,是无法教好学生的,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作为班主任更应给学生一份特别的爱,让爱在教育中得以延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一直用此来要求自己,学会用爱去描绘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用关爱之心来触动学生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用理去说服学生,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曾令焕 《贵州教育》2012,(15):25-26
一、“情”与“法”的教育 1.情,就是情感教育。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教育效果的优劣,而情能清除师生之间的距离。“爱就是教育”,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大量的例子告诉我们,一次鼓励表扬胜过一百次甚至一千次的指责批评,  相似文献   

19.
有位教育家说:“教育好似水池,爱就是池中的水。无水不成水池,无爱也就不成教育。”爱,是暖人肺腑的挚情,是润人心田的甜雨。学校,是春的世界,是爱的海洋……“锅不热,饼不靠”。老师爱的深,对学生才靠得近。爱生之情不是凭空就有的。它得之于真挚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来自文明古国的古老传统,老子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千册诗书容易教,一片“爱”情不可无……每见学生赠予的题写着“辛勤园丁”的年画,心中顿生暖意。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始终把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团结、友善的基础是爱.有了爱.才会产生“情”.真诚的宽容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育手段;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来说,更是一种促进团结友善的强大力量。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