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体特指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的网络语言形式。它是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兴起的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体作为网民娱乐大众、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势必会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本文主要就网络流行体的"调侃"功能进行分析,并进而透视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
肖灵 《编辑之友》2010,(4):88-90
一引言语言学界王力先生最早提出了叠字和叠词,并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ABB式形容词进行了分析。之后有一批学者,如吕叔湘、朱德熙等先生在探讨重叠的概念等问题时也涉及了该类  相似文献   

3.
陈万怀 《新闻界》2013,(17):47-50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播,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的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本文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范式与社会传播意义进行解读,为认知与把握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这些网络上流行的语言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力量,迅速走出网络,进入社会诸多领域。新闻媒介以其敏感嗅觉捕捉到了这种新语言,并在其新闻报道中引入了许多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与新闻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各自特征和使用领域;同时这两种语言又有许多相似的特点能让它们融合一体。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闻语言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谱映射的基础上,根据节点到社团的谱映射距离提出了节点的重叠度函数,能够准确地衡量节点与各社团的连接紧密程度,以此得到复杂网络的重叠社团结构.进一步由于经典NG模块度无法衡量重叠社团结构,对表现模块度做了改进,使其不仅能够衡量重叠社团结构的优劣,而且能够应用于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大量稀疏网络,选择粒度适中的社团结构.最后通过在引文网络和科研合作网络上的应用,与NG模块度和表现模块度对比验证了改进表现模块度和重叠度函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朱麟 《传媒》2015,(17):79-80
随着网络的公开化和自由化,网络流行词进入到日常生活词汇中,其及时地记录了社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文化流行趋势以及网民的思想变化.对2015年两会期间网络流行词的研究反映了网民对两会召开的热切关注度,从而构成了2015年两会期间流行词汇中具有积极、正能量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变体,以其形式新颖、形象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之特点而倍受网民喜爱。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网络流行语也毫无例外地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从近10年的情况来看,网络流行语具有丰富的语用意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1.网络流行语现象简述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一种被称为"信息社会方言"的新型语言现象逐渐兴起,这就是在如今的网络信息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网络流行语。所谓网络流行语,即基于网络传播背景,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表达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并广为流行的语言形式。从互联网应用之出的MM、伊妹儿、恐龙等新型词语  相似文献   

9.
时代在变化,语言也在变化,语言是时代的印记。新闻作为记录历史的功能,所使用的语言风格也不可避免地烙上时代烙印。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语言甚为流行,新闻报道中,尤其是白纸黑字的传统媒体——报纸,该如何对待这类语言呢?反观之,有新就有旧,细看我们的新闻语言,又有多少老套、陈旧的呢?  相似文献   

10.
李迅 《新闻爱好者》2011,(16):30-31
本文以近几年来网络上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型ABB构词方式的热门词语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语料统计和人工验证的方式,确定ABB式网络新流行语的实体范围,然后重点探讨它们的语用及修辞特点和功能。通过真实语料的分析,我们逐一探讨了其在指称、陈述、确指、泛指等几方面的语用机制,同时指出ABB网络新流行语体现出的当今网络热词修辞的新倾向——戏仿,并就其功能和文化属性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科学网络中的重叠结构代表学科或领域之间的交叉渗透,从重叠结构的角度研究学科或领域之间的交叉渗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方法/过程] 通过构建ESI高被引论文的共被引网络,利用改进BGLL算法实现重叠结构探测,并结合Guimera和Amaral定义的Hub节点指标进一步分析具有跨学科属性的重叠关系链接。[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重叠结构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科交叉的主题,并可以用于分析和探测潜在的跨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近几年来网络上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型ABB构词方式的热门词语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语料统计和人工验证的方式,确定ABB式网络新流行语的实体范围,然后重点探讨它们的语用及修辞特点和功能。通过真实语料的分析,我们逐一探讨了其在指称、陈述、确指、泛指等几方面的语用机制,同时指出ABB网络新流行语体现出的当今网络热词修辞的新倾向——戏仿,并就其功能和文化属性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于磊 《今传媒》2010,(8):73-7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进一步发展,许多传统发生了变化,比如人们的交往方式、购物方式、发表言论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语言作为一种人类首要的交往方式和文化传承的手段也同样面临类似的挑战,而这一挑战就来源于近年来迅速流行的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依赖网络。网民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网络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在网络上出现了区别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即"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甚至流行开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影响着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5.
孙瑞 《青年记者》2016,(9):53-54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是201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行的流行语.“吓死宝宝了”是2015年开始在网络上流行的流行语.“小伙伴”句和“宝宝”句的共同特点是:都模仿儿童语言进行表达,有特殊的表达效果,可统称为“童化”语言.目前,“童化”语言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流行潜力,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本文以“小伙伴”句和“宝宝”句为例,探讨“童化”语言的表达功能及功能实现机制,同时考察其流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网络打交道,我们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逐渐对网络产生了一种依赖性。在网络中流行的语言也在第一时间于网民之中迅速传播开来,并日渐成为网民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常用语言。相比传统的语言,网络流行语更加活泼、有趣,为人们的聊天空间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为人们的聊天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网民对网络流行语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7.
刘思航 《新闻世界》2014,(2):100-101
微博作为一种网络交流方式,其语言具有简洁性、个性化、辞格丰富等特点,微博语言的流行推动了新词新语的传播,也促进了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艺玲 《视听》2016,(6):144-145
网络流行语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是网络世界中流行的语言话语体系。从最初的娱乐恶搞到时下对公共事件的暗讽和批判,网民对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无不是一个流行替代另一个流行。作为一种草根叙事艺术,它明显带有娱乐性、调侃性、批判性以及狂欢性。本文阐释了网络流行语的基本分类和生产方式,探析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性收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网络流行语”视为起始于网络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并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解析其语言编码特点,探索其编码变化轨迹,力图通过不同时期量化结构的比较分析,从社会学背景着眼,展示其发展过程,探索近年来我国网络“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编码规律,为当今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语言运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重大变迁,社会矛盾交错重叠。互联网,特别是各种社交媒体,为广大的草根阶层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掌握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及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将有利于我国政府公权部门积极有效应对和化解网络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