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氨跟酸的反应实验:拿一根玻棒在浓氨水里蘸一下,另一根玻棒在浓盐酸里蘸一下,使两根玻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是否有大量白烟产生。问题:直观效果不明显。分析:打开试剂瓶时,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经挥发。改进:按图1连接装置,在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盐酸,另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氨水。然后轻轻捏动双连球往瓶内鼓入空气,即见三通管口处有大量白烟生成。说明反应生成了氯化铵。优点:(1)操作简便,现象明显。(2)药品可以反复使用。图1  二、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注入少量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  相似文献   

2.
喷泉实验系列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必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实验,探究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喷泉产生的原理、条件及有关计算。1探究喷泉产生的原理(见图1)实验1(装置如图1a)推动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分析:锥形瓶内的水沿导管上升,形成喷泉。原因  相似文献   

3.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 )图 1(1)安全漏斗  (2 )粗铜丝  (3)具支试管  (4 )棉花(5 )有孔隔板  (6 )浓HNO3 或稀HNO3   (7)具支U型管(8)橡皮管夹  (9)带橡皮导管  (10 )锥形瓶(11)NaOH溶液  (12 )橡皮气唧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①采用封闭实验装置 ,对环境无污染。②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③功能多 ,可完成 5个反应。(2 )用途 :本实验装置可完成以下 5个反应 ,并可改装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①Cu +4HNO3 (浓 )Cu(NO3 ) 2 +2NO2 ↑ +2H2 O② 3NO2 +H2 O 2HNO3 +NO↑③ 3Cu +8HNO3 (稀 …  相似文献   

4.
该教具利用桐木板轻便、耐用等特点 ,制成箱体结构 ,便于携带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和箱体组成板及附加衬板 ,集灯光的反衬、导电装置、实验平台及药品、仪器的携带于一体 ,能完成中学化学绝大部分演示实验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1 仪器装置图 (图 1)2 特点和用途( 1)特点具有实验现象可见度大 ,操作简便 ,综合了化学实验箱、实验台、部分电化教学仪器及提盒的优点 ,携带方便。( 2 )用途①可携带常用仪器和药品。②箱内设有灯箱和不同颜色的衬板 ,适用于物质颜色的观察 ,以及试管、烧杯、集气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中实验现象的观察。③箱内装…  相似文献   

5.
1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图 1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2 )制作材料 :1 5 0mL集气瓶、2 0mm×2 0 0mm的试管、粗铜丝 1根、单孔塞 2个。(3 )实验步骤 :①取一试管 ,在其中部用酒精灯加工成一小孔。将一束细铜丝绕成螺旋环状 ,挂在粗铜丝的小钩上 ,将粗铜丝穿过单孔胶塞。②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 40mL浓度为 2 0 %NaOH溶液 (用量根据平行班级的多少来定 )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浓硝酸 ,将带粗铜丝的塞子塞紧试管 (粗铜丝上挂有螺旋状的铜丝环 )向上移动粗铜丝 ,使铜不与硝酸接触 ,再将带试管的塞子塞紧集气瓶。③向下移动粗铜丝 ,使…  相似文献   

6.
一、仪器装置图 (图 1)图 1二、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可完成一系列实验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同时 ,实验中消除了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性很强。2 .用途本教具可演示下列实验 :( 1)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 NO2 的实验。( 2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 NO的实验。( 3) NO难溶于水的性质实验。( 4 ) NO的还原性实验。( 5) NO2 易溶于水的性质实验 ,并能检验 NO2 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 NO和硝酸。三、制作材料10 0 m L锥形瓶 2个、50 m L分液漏斗 1个、31mm× 170 mm具支试管 1个、弹…  相似文献   

7.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①金属燃烧器 ②玻璃珠 ③试管支架 ④容器⑤底具支试管 ⑥电极 ⑦电极支架 ⑧底座⑨ 2 5V灯珠 ⑩乳胶管  接线柱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该装置设计原理科学 ,用料取材广泛 ,廉价易得 ,制作方法简单 ,操作方法简便 ,不易破损 ;反应速度快 ,可见度大 ,反应生成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准确 ,点燃氢气时氢氧焰的焰色真切 ,稳定可靠 ,演示成功率高 ,解决了“水的组成”一节教学的难点。(2 )用途 :该装置适用于师范类大专院校化学专业“中化实验”课程教学及初中化学“水的组成”一节教学演示实验。3 …  相似文献   

8.
1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原实验的缺点①实验装置复杂,操作繁琐;②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很低;③容易造成CO泄漏,影响教师、学生的健康。(3)实验操作①往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②把直径2mm铜线弹簧放在酒精灯上灼烧成黑色氧化铜表层;③往锥形瓶内的小杯中(小型塑料杯或小型烧杯)滴入2mL的浓硫酸和2mL甲酸,把灼热的铜弹簧迅速伸入锥形瓶中,立即拧紧胶塞。④观察现象,一会儿铜弹簧黑色的表层慢慢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改进后的优点①实验操作简便,反应速率快,实验效果明显;②节省教学时间,实验全过程只…  相似文献   

9.
(1)仪器:具支试管2支(20mm×200mm)、带尖嘴导管、干燥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2个)、铁夹等。(2)药品: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品红溶液、NaOH溶液、棉花。(3)操作方法:①向1号具支试管加入经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5mL~6mL,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向2号具支试管加入品红溶液2mL~3mL,连接如图1装置,其中干燥管细口处装有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图1③加热1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红色;2号试管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褪色。④对调1、2号试管,保留1号试管内液体1mL~2mL,加热2号试管,又出现如上的现象(可…  相似文献   

10.
1 指导思想CO的可燃性是初中化学重要演示实验。由于CO有毒 ,一般都事先储存在气胆或储气瓶中 ,按教材装置验证其可燃性 ,往往由于气流不稳使火焰熄灭 ,造成空气污染 ,且验证产物CO2 较麻烦。针对上述不足将CO的可燃性实验进行改进。2 实验装置图 (见图 1,图 2 ,铁架台略 )图 1 图 2说明 :(1)大试管选用3 2mm× 2 0 0mm为宜。并配有 6号双孔橡皮塞。(2 )导气管一根略长于橡皮塞 ,一根长于橡皮塞 2cm。3 操作说明(1)大试管内装好澄清的石灰水固定在铁架台上 (如图 1) ,将略长于橡皮塞的导气管与储存CO的球胆连接。先打…  相似文献   

11.
2 实验教法建议2 4 有关电解、电镀等实验的其它方法(1 )电解饱和食盐水方法 (一 )[实验用品 ] 烧杯、胶头滴管、截去底部的具支试管、碳棒电极、铁棒电极、低压电源、单孔胶塞、导线、饱和食盐水、碘化钾淀粉试液、酚酞试液。[实验步骤 ] 实验装置如图 (4— 1 )所示。图 (4— 1)①烧杯内注入饱和食盐水溶液 ,溶液不要装得太满。②接通电压为 8V~ 1 2V的直流电源。③阳极产生的气体导入盛有碘化钾淀粉试液的试管中 ,溶液变蓝 ,说明有氯气放出。阴极产生的气体用小试管收集 ,点燃后发生爆鸣 ,说明有氢气放出。④两个滴管同时滴加酚酞…  相似文献   

12.
正1教具装置图(见图1)2制作背景电解水实验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可进一步学习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但教材实验存在着以下不足:(1)电极、试管均不固定,不便于气体的收集。(2)试管没有刻度,不易准确地判断电解所得气体的体积比,无法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3.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①本教具把氧气的制备简化成试管实验 ,而且免去了加热操作 ,方便即需即制。②本教具在进行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时 ,突出了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但达到着火点而不与氧气接触 ,白磷仍不能燃烧。③本教具通过较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明显的实验现象 ,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④本教具在进行燃烧实验时 ,学生可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的特殊现象 ,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⑤本教具中仪器通过专用仪器架固定成一整体 ,使实验能…  相似文献   

14.
1 酵母菌酒精发酵高中生物教科书 (S版 )第一册中有一演示实验“酵母菌酒精发酵”。由于实验时气温过低 ,如按教材上的方法去做 ,实验现象极缓慢且不明显 ,为此我做了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实验装置( 1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和用量 ,即用 1 0 %葡萄糖溶液 2 0mL ,并将其注入大试管 ( 30mm× 2 0 0mm) ,再将大试管置于 6 0℃以上水浴中预热 (大约 2 0分钟后 ,水温降至 4 0℃就可开始下一步实验了 )。( 2 )采用即发干酵粉 2g(干酵母比鲜酵母易于保存 ,且可连续使用 ) ,溶于 1 0mL、30℃的温水中 ,立即…  相似文献   

15.
1 “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材有关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中 ,要求“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注意溶液温度有什么变化” ,这一做法存在两个缺点 :(1)只能让少数学生接触烧杯外壁 ,不能向全班展示实验现象 ,直观性差。(2 )烧杯外壁温度很高 ,接触时烫手 ,不安全。我在教学时将这个实验作如下改进 (装置见图 1)。图 1取一支细长的试管 ,注入5mL无水乙醇 ,用试管夹夹住浸入刚被稀释的硫酸烧杯中 ,由于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试管中的无水乙醇立即沸腾(无水乙醇沸点 78 3 2℃ ) ,用烧着的火柴杆靠近试管口…  相似文献   

16.
对于较多参考用书中有关“苯酚能否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问题的论述 ,我们进行了实验论证。第一步①配制 1molL- 1 的碳酸钠溶液 (Na2 CO3)。②称取 0 94g苯酚 (C6 H5OH) ,量取 10mL的蒸馏水配制苯酚乳浊液 ,液体出现白色浑浊。第二步 :取一支洁净试管加入 5mL的苯酚乳浊液 ,另取 5mL 1molL- 1 碳酸钠溶液倒入盛有苯酚乳浊液的试管中混合。现象 :白色浑浊立即消失 ,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第三步 :取第二步反应所得 (A)无色澄清溶液做以下试验 :①取一只洁净试管加入 2mL(A)溶液 ,向其中滴加1~ 2d三氯化…  相似文献   

17.
1 简易的气体发生器(1 )制取氢气、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用品 :干燥管、广口瓶、导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止水夹、小玻璃珠、锌粒、稀硫酸 (或碳酸钙、稀盐酸 )操作方法 :在干燥管的细口内放一粒玻璃珠 ,再放入少量锌粒 (或碳酸钙 ) ,塞好单孔橡皮塞。在广口瓶内加入稀硫酸 (或稀盐酸 ) ,将上述干燥管放入广口瓶内 ,使酸液恰好浸没锌粒 (或碳酸钙 )为止 ,立即产生大量氢气 (或二氧化碳气体 )如图 1a,若不用时 ,则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 ,反应便会自动停止 ,效果很好。装置特点 :此装置与启普发生器的原理相同 ,但装置简单 ,使用方便。反应物用…  相似文献   

18.
一、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演示装置的自制我们在做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的演示实验时,将两个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分别倒入另两个试管里的操作不好掌握,有时会倒到试管外面。如果逐个倒入又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为此我们为这两个实验设计了一个反应装置,介绍如下。1.所需器材(1)活塞玻璃管2根。(2)具支试管2根,试管2根。(3)小漏斗2个(颈部截去一部分和活塞相连用于向具支试管内注入溶液。向具支试管内注溶液后把活塞关闭)。(4)洗耳球1个。(5)Y型管1个。(6)双孔胶塞2个。(7)玻璃导管。(8)乳胶管。(9)木架。2.装置图见图1,下文…  相似文献   

19.
1苹果中还原性糖的检测和观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册中关于检测苹果中还原性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内注入20mL待测组织样液。②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笔者认为检测苹果中还原性糖的实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掌握简单的检测方法就可以了,如按课文中的实验方法去做此实验既浪费药品又浪费学生的实验时间,也不符合新环境实验要求。笔者设…  相似文献   

20.
1.仪器和药品 20×200mm具支试管、15×150mm试管、烧杯、橡皮塞、铁架台、塑科片、药棉、固体高锰酸钾、浓盐酸、稀盐酸、锌粒、镁带、氢氧化钠溶液等。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塑料片 2.稀盐酸微粒 3.浓盐酸、KMnO_4 4.NaOH溶液 2.实验操作步骤 横孔试管的制作:取15×150mm试管,用酒精喷灯在离试管底部约3cm处灼烧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