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总体状况,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情况和造成不良资产的内外部成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并针对产生银行不良资产的制度性根源和处置不良资产遇到的障碍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桔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2):52-53,60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给银行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它不仅降低银行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影响银行的生存。因此,如何处置好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对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这一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在不断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良资产问题。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银行业,成为导致银行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我国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降低其不良资产率。现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为例,用数据说明四大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降低或减少不良资产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化解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实际上是一种政府债务,但政府的债务总规模并不像目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所描绘的那样令人轻松,因此,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要有紧迫感。近年来,国有银行在降低不良资产率方面有所成就,但具体的市场和数据分析表明,银行自身无力解决既存的不良资产。政府的适当财政支持、银行改革和金融创新是银行资产风险管理中可以运用也豁须运用的资源。从金融要求来看,应首先着手于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而不是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有政策性因素,也有企业方面的原因,还有银行自身管理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治理不良资产过程中,需要全社会各界给予关注、支持与配合,运用多种方法与措施来防范和化解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银行究竟为何会产生如此巨额的不良资产,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处置这些不良资产,该文从内外部因素分析了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不良资产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银行不良资产影响了银行的资金周转,制约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针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制度成因与银行自身成因,从寻求政府支持、创建和谐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银行不良资产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于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债务问题的◆几点思考◆○华泰财产保险公司经济师刘世能1根据有关资料估算,我国预算内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78%。由于国有企业负债中绝大部分来自国有银行贷款,而国有企业又无力归还贷款,因此造成银行不良资产过多。到目前为止,银行...  相似文献   

9.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一直都是中国银行业关注的重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由于不良资产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应当通过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来进行防范及化解。另外,在风险控制体系之外,完善的市场运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也是不良资产得到良好处置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较佳途径,但不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本目的。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本在于消除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就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要运用资产证券化手段解决银行不良资产,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1.
“债转股”是对企业不良资产的一种重组形式。“债转股”使银行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化解金融风险,也为银行再贷款业务打开了通道。“债转股”也使企业摆脱了债务压力,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不良资产主要分为企业不良资产和银行不良资产。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处于呆滞状态、缺乏流动性、使用效能差,虽然以资产形式存在但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经济资源。银行不良资产主要为不良贷款.是指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按合同约定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的商业银行将与国外的大银行产生面对面的竞争。如何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快活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的不良资产,降低金融风险。虽然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这个问题,剥离了近10%的不良资产,希望使银行的不良资产达到一个较合理的水平。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又基本回到以前的高度。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从源头上去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再提出解决对策。对此,本文试从内外两方面就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深入分析过去数十年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可以发现,体制和制度问题才是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和不断积累的真正原因。参照西方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利用一些有效模式,或许可以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不良资产。但是,要达到根治的目的,就要铲除不良资产批量再生的土壤,必须从制度和体制的创新着手。就我国银行  相似文献   

15.
2017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率约1.64%,比上年末下降5个b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不良贷款余额1.23万亿,同比增长10.16%,增速较去年下降6.41个百分点.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十分明显. 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其中,大行和农商行不良资产改善最为显著,上半年不良率较去年均下降7个bp,不良资产规模同比增长4.86%、10.20%,增速较去年下降6.44和6.82个百分点.大行中,五大行资产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农行不良率最高,改善也最为明显,不良率下降了18个bp,同时不良贷款增速行业最低,上半年同比增长仅1.35%;农商行中,常熟银行不良率上半年为1.29%,在农商行中最低,并且较去年下降了11个bp,降幅最为明显.江阴银行上半年不良率为2.45%,在农商行中最高,并且上升了4个bp.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年3月2日《上海证券报资本周刊》报道,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又积累到1.8万亿元。大大超过了四大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在财政部将为四大银行进行不良资产二次剥离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如何进行不良资产剥离,是政策性的还是商业性的;具体怎样剥离,是否债转股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引起了经济学家和许多学的关注。本以MM理论为切入点,阐述债转股的意义,结合瑞丰公司案例,分别从企业、银行、政府的角度分析债转股的可行性,以此揭示债转股的一些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行为属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经过资产公司处置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许多公司和个人购买不良债权后,纷纷起诉银行,法院按照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给予审判,大量案件银行出现败诉承担赔偿责任,使银行再次背上新的包袱。文章试从剥离行为的源头加以研究,并认为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行为不具备民事行为的基本属性,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而且,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过程的一些瑕疵不构成民事侵权,资产公司及以后的资产购买者对银行不应享有追偿权。  相似文献   

18.
不良资产压缩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强大压力。为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把国有商业银行建设成资产质量优良的现代好银行,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加大了压缩不良资产工作的力度,采取多种手段对不良资产进行经营、盘活、处置,但一些法律上的、政策上的障碍,制约和影响了银行不良资产压缩工作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负担普遍沉重、负债率过高,这不仅导致企业本身经营效益下降,甚至亏损,而且形成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金融风险,要摆脱这种局面,必须实行银企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20.
从政府隐性担保的角度来考察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积累,会发现虽然我国政府还没有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但对国有银行却存在着隐性的政府担保。且我国财政、银行、企业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经济结构使得我们在分析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时必须站在银行与国有企业关系的角度上展开。我国政府对国有银行的隐性担保虽然一定程度上推迟了银行困境的发生,但同时也导致了银行的"道德风险",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