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孩子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他们可努力仿效你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们。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以使他的箭迅捷远飞。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  相似文献   

2.
谈谈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相似文献   

3.
原野 《初中生》2015,(20):42-43
[经典诗歌] 论孩子 (黎巴嫩)纪伯伦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相似文献   

4.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  相似文献   

5.
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女儿。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感谢信     
对我而言,孩子长大后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我不必再敦促他们去写感谢信了。记得我那三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由他们口述自己的感谢信,由我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将他们画了礼物的画一起寄走。等到埃莉诺、莎拉和德鲁长大后,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写感谢信的时候,却又总是不愿意写,非要再三催促才行。我总是会问他们“你们有没有给格兰迪写信感谢他送给你们的书吗?”“桃乐茜姨妈送了陀螺给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但是,他们对我总是含含糊糊或是耸耸肩膀。记得有一年,在圣诞节过后的那几天里,我又开始唠叨了,连我自己都有些嫌烦了,可孩子们却充耳不闻,就像…  相似文献   

8.
为谁而玩     
《教育》2012,(33):60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教师,他可能让一个孩子生活变得痛苦,也可能让一个孩子生活变得幸福;他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一个给予鼓励的益友;他可以羞辱一个学生,也可以迁就一个学生;他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与教师的言行有关。  相似文献   

10.
感谢信     
对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呢?孩子长大以后,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的,其中之一就是我再也不必督促他们去写感谢信了。记得我那三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由他们口述自己的感谢信,然后再由我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将它们和当做礼物的画一起寄走。等到埃莉诺、莎拉和德鲁长大之后,虽然他们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写感谢信了,但是却总不愿意写,非要再三催促才行。我总是会问他们“你们还没给格兰迪写信感谢他送给你们的书吗?”“桃乐茜姨妈送了陀螺给你们,你们写信感谢她了吗?”……但是,他们对我总是含含糊糊或者是耸耸肩膀。记得有…  相似文献   

11.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你可以供他们的身体以安居之所,却不可锢范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之屋,甚至在你的梦中你也无法探访……——摘自卡里·纪伯伦的《先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孩子的父母纷纷涌往城市,"留守儿童"这个词已变得不再陌生。而当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一个个在埋怨父母的唠叨和管教太多时,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却一个个翘盼父母的归来,哪怕像城市的父母伺候自己的孩子一样伺候自己的父母。可是,就连这样的机会也少之又少。留守儿童的童年是苦涩的,是缺少父母之爱孤寂着的。作为成人的编辑们,只希望外出打工的家长们,在给孩子争取物质的同时,也能尽力给孩子一些天伦之爱。孩子们在逐渐长大,在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缺憾时,他们的性格将难以健康发展。能和父母在一起吃苦和承担压力的孩子,未来极有可能也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3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3元钱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角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相似文献   

14.
龚燕 《辽宁教育》2006,(10):1-1
我们作老师的有多少次听到学生发牢骚:“老师太苛刻了,不近人情!”“老师真罗嗦,什么都要管,烦死人!”而我又多少次,虽然想告诉他们,自己是多么地爱他们,却无语凝咽,不知从何说起。孩子,我爱你们!所以我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一样爱护,一样期待,一样负责。从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家长朋友跟我说:孩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孩子争气,家长就没有什么大的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但争气的孩子会给家长带来心灵的慰藉;如果孩子不争气,家长就不会有好日子,好心情,心里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是啊!我们中国人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家长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家长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但这只是家长的一相情愿,家长忽略了孩子同我们一样具有独立人格,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刘艳兰女士和她的爱人对孩子可谓费尽心思。为了给李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着自己的言行,这的确是很正确的教育方法,效果也不错。但在李涛升  相似文献   

16.
人的心中应该有这么一棵树:它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长大,却不会因为我们的衰老而枯萎。它同样需要丰富的养料,但与其他一切树所不同的是,它的养料来自于人的灵魂。因此,我称之为人的灵魂之树。现在的家长,大都在孩子尚未出生就进行胎教,这不仅体现了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也是尽早给孩子运送肥沃的精神土壤,尽早培养其好的性情、人品,以便灵魂之树及早生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孩子都有条件接受学校的教育了,短则九年,长则十几二十年。在这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我们不仅要完成使灵魂之树发芽、长叶的任务,更要使之变得…  相似文献   

17.
一群孩子在老人的门前嬉闹,叫声连天。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  相似文献   

18.
文摘     
年龄不一样,孩子们能够做的事情也有很大不同,在正确的时间让他们做合适的事情,既不会因为指责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不会因为过度帮助而影响他们独立自主的发展。那么,什么年龄的孩子可以做什么?依据是什么呢?以下介绍可以供大家参考:●倒果汁或牛奶(2~3岁):如果想让孩子们自己倒果汁,首先他们应有足够的腕部力量,并且能控制手的动作,不至于把水倒在外面。可以把饮料事先倒在塑料小凉杯里,这样他们倒起来更容易些。●用手指蘸颜料画画(3岁):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已经能帮助他“自由创作”了,虽然他不太可能把颜料吃进嘴里,但还是要给他提供无…  相似文献   

19.
将三原色混合就是我的十七岁红+黄=橙蓝+黄=绿蓝+红=紫——-题记我开始变了,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我把窗帘拉上,我的窗帘是深蓝色的,阳光透过深蓝色的窗帘,就变得深情而又忧郁。我的蓝色窗帘上有许多的卡通熊,在爸妈眼中,我是个恬静的孩子,他们想我是和卡通熊一样憨厚可爱的。我乖乖地活着,古怪但不叛逆,悲伤却也心安理得,因为儒弱,因为绝望。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1,(12):59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