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苏琪 《文教资料》2012,(19):89-90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及鉴赏收藏家。“米颠”名号作为米芾人格的文化符号,被时人与世人所熟悉与传播。本文依据真实可靠的典籍文献,展现米芾“颠”的表现状态,并挖掘其“颠”的深层心理,最后对其由“颠”所造就的生存价值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箧中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流传后世的一件尺牍。清吴其贞《书画记》称其作《天机妙帖》,《宋米芾墨迹故宫法书第十一辑》则称为《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根据曹宝麟的考证,这件作品是北宋元六年(1091年)米芾写给隰州太守刘季孙(字景文)的一通尺牍。全文10行8 5字。米芾晚岁喜好收藏书画,经常收购或用自己所藏珍品与他人交换。《箧中帖》的书写内容,便是米芾意欲以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3.
请将下面这则故事翻译成现代文,看看周仁熟是怎样捉弄米芾的。米元章有洁疾,盥手以银为斗,置长柄,俾奴仆执以泻水于手,呼为水斗。已而两手相拍而干,都不用巾拭。有客造元章者,去必濯其坐榻。巾帽亦时时洗涤。又朝靴偶为他人所持,必甚恶之;因屡洗,遂损不可穿。周仁熟与米芾交契。一日,芾言:“得一砚,非世间物,殆天地秘藏,待我识之。”答曰:“公虽名博识,所得  相似文献   

4.
米芾与镇江     
正米芾与镇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说不清的缘分。甚至可以说,米芾能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书画大师,与镇江的滋养有着密切关系。米芾祖籍山西太原,迁徙襄阳,后居镇江40余年,留下了许多著名法帖。就书法而言,他的行书造诣最为高妙,尤重意趣与个性。米芾善于转益多师,集古为新。据其自述,他在听从苏东坡改学晋人前,主学唐代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几家。其中,  相似文献   

5.
李志丹 《江苏教育》2022,(69):26-33
苏轼与米芾的交往是北宋士人之间文化交往的一个缩影。《紫金研帖》是米芾存世的行书代表作品之一,内容涉及苏轼晚年与米芾的一段交往。通过对《紫金研贴》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考证,推导出米芾失而复得紫金砚的过程。对米芾《苏东坡挽诗五首》的诠释,呈现了苏、米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对苏、米交往历史的梳理,反映了苏轼在诗文翰墨方面对米芾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位“尚意”书家的性格为出发点,分析三位书家各自性格在其书法作品中的反映,进而总结“尚意”书风的特点,并简单介绍这种审美取向在书法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论书帖》,是米芾创作的一幅评论草书的作品。米芾草书取法晋人,帖中他认为草书如果不合乎晋人格调,就会成为"下品"。从这幅作品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认识。如张旭的狂草因不合晋人"格",被米芾视为下品;而怀素也因时代所限,虽达到平淡的境界,但尚乏晋人的高古;至于高闲以下的书家,米芾则认为不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来有"禅宗兴,书画昌,禅宗萎缩而书画冷落"之说。北宋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时期,本文以米芾为例,探讨禅宗思想对米芾书画艺术实践及其独特成就的影响,以揭示其背后的禅宗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9.
正《晋纸帖》亦称《自怡帖》,为米芾翰牍九帖之三,书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此作于法度严谨中充满沉着痛快,全文意在推行古代造纸法。米芾在三十余岁所书的《叔晦帖》中,曾提过他钟爱的三个儿子:鳌儿、洞阳、三雄。"鳌儿"指长子米友仁,"三雄"则为幼子米友知。米芾年过五十后,遭遇前所未有的家庭变故,先是小女儿于1100年过世,接着幼子米友知于1103年早卒,使米芾深受打击,并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米芾对幼子特别疼爱,其在《海岳名言》中有言:"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书大字,更无辨。"从中可知,友知年少才高,尝为米芾代笔。由此更能想见米芾哀痛之情。  相似文献   

10.
米芾的词以写景为佳,尤以写月景为最佳,所写之景极富诗情画意。他的词的风格以健朗洒脱为主,没有宋词中常见的狎妓和爱情生活题材。和其诗相比,其词语言较为顺畅,质而不涩、畅而不俚。在整个宋词中,米芾的词算不上一流,但绝非末流。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是宋代尚意书学思想的奠基人。欧阳修的书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寓道于书的人品观、文人化倾向的雅俗观、自适遣兴的游戏观和重视主体意识的创新观。苏、黄、米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欧阳修的书学思想,对书法创作、书法审美以及书法批评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深化,逐渐形成宋代"尚意"书风的核心理念,为宋代书法走向高峰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析张大千“大千体”书法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大千崇尚书法,以书法促进绘画,又以绘画推进书法,在继承中国历代书法传统基础上,追求创新,重点汲取部分碑帖和名家书法特点,融入自己豪放张扬、涉险多变、质朴守真的个性,最终形成了"大千体"。"大千体"是张大千对中国书法领域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沈尹默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既是诗人,也是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在诗歌方面的审美情趣决定了其书法创作的价值取向,同时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又影响着其诗歌创作。沈尹默先生诗书双修的艺术人生,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书家的文化修养和人品修养之上的,这是我们研究沈尹默先生书法获得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苏轼说黄庭坚书法有“三反”,他的成长经历与人生际遇使他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他又不甘平庸,有用世之心,故似敛而实纵。其书法以纵代敛,寓巧于拙。人书互见,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张大千书法艺术可分为四期。青少年时期的张大千书法属典型的帖学书风。海上拜师后,书法除深受曾、李二师影响外,还受到过何绍基等书法家及八大、石涛、金农等画家书法的影响,体现为典型的碑学书风。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大千书风有较大变化,以独具自家面貌的“大千体”形成并臻于成熟为显著特征。“大千体”是大千在前期家学、师学、金文、魏碑等基础上融会帖学传统而推陈出新的结果。大千书法刚柔相济、心手相应的理想状态约出现在50年代以后,经50年代初在印度大吉岭的沉潜反复,至后来行遍“欧西南北美”,眼界、心胸进一步开阔、拓展,“大干体”随之迎来新境。  相似文献   

16.
颜真卿书法的"篆籀气"源自其深厚的语言文字学基础,其书法的用笔与篆书相通,由此所表现出的圆劲婉通、虚和中含之美与篆籀书体特点相合。颜体书法符合造字规则,尽合字学,能够起到正字正体的规范作用,合乎文字之义理。颜书由技入道,技道两进,堪称"尽善尽美"。这便是朱长文所论颜真卿书"合篆籀之义理"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的书艺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的求真崇实的书法史观、尊雄尚力的书法审美观和求变创新的书法艺术实践观,在晚清书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开创一代书风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翁同龢诗文集、日记、书画题跋中有大量文献,阐述评判名家书画作品,详尽记载书画研习经历,传播交流书画研究成果,辨章考镜书画版本源流,挖掘提供书画人物史料等,从中反映其丰富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莫友芝的学术研究、诗文写作与他的书法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赏析莫友芝的篆书作品,可以窥见莫友芝的书法取法、治学态度、学术素养及其富于金石之气和诗书情韵的审美情趣,体现出集学者、诗人、艺术家为一体的莫友芝在篆书创作中独特的书法气韵。  相似文献   

20.
党怀英是金代书法史上篆书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存世作品寥寥,本文试从文献记载中整理出党氏书法的基本面貌,以便对其艺术成就乃至金代书体发展中篆书的承传做出判断,在肯定党怀英的创造性的同时,对于金代篆书给予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