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历史课堂教学中同学们缺少学习兴趣,效果不是很好。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在教学中要活学活用历史知识,要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我整理了近年来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尝试:一是课前演讲-点评历史;二是穿插图片或音乐-美化历史;三是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四是讲述历史故事-生动历史;五是参观名胜古迹-走近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一名教过的学生上大学后给我写信:"因数学不好,我选了文科。您教我们后,我越来越喜欢政治课。很多同学都觉得您的课像磁场一样时刻吸引着我们。所以填志愿时,我报了政教专业……"我实在没想到,对一门课的喜爱竟然会影响到一个学生未来的专业方向!在学生的鼓励鞭策下,我开始思索如何创设课堂磁场吸引学生乐学、爱学和会学。下面试以"科学发展观"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创设思想政治课堂磁场的体会。一、创设焕发生活魅力的情境磁场缺乏生活情境的应试课堂毫无吸引力,学生会厌学;远离生活情境的应试课堂影响三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学生理解历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历史知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教学,从立意、生活、对话三个方面,助力学生理解历史之"道"。  相似文献   

4.
杨玄典 《湖南教育》2005,(23):24-24
体验已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体验历史的过程,体验人类过去的生活,体验生存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体验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的情感。强调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体验,就是强调参与和实践,即自己去经历,用心灵去深刻感悟。可以通过虚拟历史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历史。如学习《唐朝的经济繁荣》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我们将怎样生活呢?你可以是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官吏,要求符合唐朝经济生活的实际。”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学生一“:我是唐朝的农民,我用曲辕犁耕地,用筒车灌溉庄稼,生产…  相似文献   

5.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一主张仍然是现在课堂的灵魂。将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知识。以《经济全球化》这一课为例,说明经济全球化这一经济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切身的生活环境也让学生感受到"保护家园,关爱地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生动有效的课堂文化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教师要在备课中善于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为此,我们必须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实有关的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并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7.
打造生态课堂要求教师从"前台"退向"幕后",从执行走向编导,从编导走向策划,要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展现、去体验、去学习。为此,我设计了"历史播报"这个环节。具体做法是:利用课堂前五分钟,学生进行历史演讲。所谓的课前演讲不是漫无目的地即兴演讲,也非脱离现实的东拼西凑。内容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8.
吴丹军 《成才之路》2012,(25):78-78
正今年5月,我开设了一节对外教学研讨课,内容是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为了让课堂四十五分钟既充实饱满,又轻松生动;既有浓郁的历史感,又饱含时代气息,我在课前着实下了一些工夫。例如,重点考虑历史情境的创设、相关史料的呈现、历史问题的预设等等,希望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新政",感悟"新政"。一节课下来,非常顺利。老师们对我课堂的驾驭、节奏的把  相似文献   

9.
杜如周 《考试周刊》2014,(87):140-140
<正>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形势下的有效课堂越来越多地引起教师们的关注,那么历史教师如何能在有限时间内讲"活"历史,把难度大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讲出来,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效率,提高教学效率,是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下面就谈谈我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的。一、课前深入研究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马占峰 《辅导员》2014,(15):97-97
<正>近年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努力让学生能更大程度地获得历史知识,弘扬历史文化,为此进行了诸多尝试:以学生发展为本,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现将取得的一些办法呈现给大家。一、课堂气氛的营造首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轻松的感受。比如通过语言的交流,让学生谈一些他们熟悉的事物;或者是用一个小笑话,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是共同的课堂参与者和探索者,以此改变  相似文献   

11.
这是九年级历史活动课《我看拿破仑》的课堂。九(1)班的教室里,黑板上,“我看拿破仑”五个有些歪扭的字呈弧形排列着;讲台上,正中端坐着历史科代表——一个秀气又略显腆腼的女孩。她的两边,各有3名学生,或坐或立,交头接耳……我踏着铃声走进课堂时,这阵势已经摆好。我无须多言,只向科代表点了点头,便坐在了学生中间。“同学们,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是非功过,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拿破仑的成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对此,我两…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课改理念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高中历史教学,但在基层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不少纰漏:比如有的课堂看似精彩,但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有的课堂因缺少教师的相机诱导而显得毫无层次感、逻辑感;有的课堂主题缺失,课堂教学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落实上,没有重视并挖掘隐藏在历史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教育价值等等。概言之课堂教学既无思想立意,亦无鲜明的教学主题,即"课魂"缺失,而没有"课魂"的教学只能是"一盘散沙",故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急需呼唤"课魂"。  相似文献   

13.
历史考试是历史学习的延伸,也是目前历史学习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高中课改一年来,大家在探索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渴望学习历史方面花了不少气力,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考试、渴望考试。《普通高中新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通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努力让学生能更大程度地获得历史知识,弘扬历史文化,为此进行了诸多尝试:以学生发展为本,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现将取得的一些办法呈现给大家。一、课堂气氛的营造首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轻松的感受。比如通过语言的交流,让学生谈一些他们熟悉的事物;或者是用一个小笑话,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是共同的课堂参与者和探索者,以此改变  相似文献   

15.
毛舟洪 《家教世界》2013,(7X):278-279
<正>新课程提倡创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随机评价,其实就是一种教学创新,其伴随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那么如何发挥课堂随机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呢?下面我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随机评价谈几点粗浅的做法。一、课堂随机评价的作用、正确适时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谐课  相似文献   

16.
<正>以前在讲授北师大七(上)第三单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措施"这一课程内容时,我习惯依据14课教参"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组织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尝试评价秦始皇功过。虽然反复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方法,应结合历史背景,辩证分析。结果,下节课一检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复制"教辅资料上的答案,就是随便摘抄书本文字材料,或者以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为由不完成此项作业。后来,我干脆像大多数老师一样,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别梳理秦始皇功过史实,说明他是一位功大于过的有作为帝王。这样,课是上完了,但课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尝试和思考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快乐送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对学本课堂最初始的理解。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我想,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思考的是知识、方法和活动的指导。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心理、情绪、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情况安排。结合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对"学本课堂"有了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有一次,我接到上观摩课任务,执教四上《雾凇》一课。备完课后,我不禁为自己精彩的导入语而自鸣得意。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自然现象。"然后播放雾凇美丽的图片,在悠扬的音乐中,我声情并茂地说:"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像高山上的雪莲,洁白高雅;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这就是——雾凇。"  相似文献   

19.
庄秋茵 《孩子天地》2016,(4):241-242
好的课堂常规是一节成功课的基础,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好动,学生年龄较小,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教学常规尤其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为学生们编了一组儿歌式的课堂口令,来规范学生的课堂常规。一、一号口令:"手背后,坐端正"。当然这其中就包含着课前学习用具要摆放整齐,以及静静的等待老师上课等等。二、当老师准备课堂提问之前,我会给学生一个提示,那就是二号口令:"准备回答问题"。三、低年级教师示范写字是常事,每当这个时候,我通常都是使用三号口令:"我们一起来写字"。四、课上时间长,再加上知识枯燥,会导致孩子们产生课堂疲劳期,所以我的课堂常规口令里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此时我用到的是四号口令;"休息一分钟"。五、语文课上免不了读课文,在齐读或领读时,我们的口令是:"端起书,读一读"。六、课堂上,有时候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气氛异常热烈,孩子们讨论的有点刹不住车的感觉,这个时候的课堂常规更需要老师把握分寸,要做到既不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又让他们及时降温,所以我采用六号口令:"冷静一下"。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我校九年级学生中进行的《你的历史课堂,你幸福了吗?》问卷调查显示:48%的学生认为"不幸福",42%的学生认为"比较幸福",10%的学生认为"幸福"。由此可知,学生对历史科学习缺乏幸福感。通过深入的谈话、讨论,我了解到学生的这种不幸福的感觉来自课堂,原因主要有:一是历史课堂中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原因分析)等没有吸引力;二是学历史就是背,辛苦、枯燥,难背易忘。由调查和讨论得知,100%的学生认为如果老师能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历史故事、历史小细节,能满足学习好奇心,增加课堂幸福感;97%的学生期待老师有妙法解决"背历史"这个痛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