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国际象棋女棋手谢军向保持了13年世界冠军的苏联棋后齐布尔达尼泽发起挑战,荣获世界冠军,从而结束了41年来苏联棋手垄断世界女子冠军的历史。新民晚报特派记者蒋是枢赶赴马尼拉,采访了历时42天的“世纪大战”全过程。《马尼拉谢军夺冠目睹记》,记录了蒋氏的采访经历和他在马尼拉的见闻。  相似文献   

2.
历史性突破     
谢军 《出版经济》2006,(7):26-27
曾经4次荣获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的谢军,在她的自传体随笔集《下棋的女人》中,记录了一个下棋长大的女人之所见、所闻、所思、所喜、所惑、所惧。她用简单朴素、不事雕琢的文字,将自己象棋生涯中的多个精彩片段一一和盘托出。其中,她对1991年9月-10月,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锦标赛决赛的经历,有着如下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每次出国参赛。许昱华都会准备一套领奖服,但这次赴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参加国际象棋女子世锦赛时,她没有带。因为2005年底的怀孕,许昱华训练开始不系统,这让她对已备战了近两年的2006年世锦赛不再寄予期望。在比赛中,她却出人意料地接连淘汰了俄罗斯老中青三代好手小科辛采娃、卡娃列夫卡亚和马特维耶娃。3月25日。许昱华在决赛中战胜俄罗斯名将加里亚莫娃,夺得象征女子象棋个人最高荣誉的世锦赛冠军,也因此成为中国继谢军、诸辰之后的第三位“棋后”。同时成为女子国际象棋历史上的第一位囊括了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赛所有冠军的“三冠王”。更有人认为她将成为中国国际象棋新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国际象棋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威震于70年代末,风靡于90年代初。1956年前后,民间自发性地展开了国际象棋对抗赛,1957年,有关单位已组织了全国性国际象棋的比赛。1978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其间,中国刮起了"旋风",飞快地进入了世界行列,令世界刮目相看。1991年10月29日,谢军在女子国际象棋世锦赛上战胜苏联名将奇布尔达尼泽,登  相似文献   

5.
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挑战赛,于1993年10月24日至11月19日在地中海畔的摩纳哥举行。我有幸受解放日报委派,成为中国代表团的6名随团记者之一,在蒙特卡洛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俄罗斯的国际象棋国际棋联世界冠军阿那托里·卡尔波夫先生的到来,京城刮起了一阵卡尔波夫旋风。访华期间,这位国际棋坛巨擎进行了三场“惠普杯”国际象棋车轮大赛,使中国棋迷得以当面领略国际象棋之王的高超技艺和大师风采。卡尔波夫先生访华期间,国务委员李铁映会见了他,对他来华访问表示欢迎,并希望他明年再次来华讲学。卡尔波夫先生在参加各种比赛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投入国际象棋的普及工作,他出版了一套动画书配以录#图片,以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深\浅出地讲解国际象棋的基本功和技术、战术、对流学者很有帮助。卡尔…  相似文献   

7.
如何采访名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是因拥有某种化资本或社会资源而出名的人,比如歌星、作家、专家乃至一些高官政要。对于名人,记都想写出点独家新闻报道,写出名人身边受众所关心关注的故事,来提高媒体的吸引力。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人都知道“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十分重要,采写名人稿件过程中采访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根据自己的一些采访体会,总结了以下几条,与同行磋商。  相似文献   

8.
由于基层媒体影响力不够大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采访名人大多被中央、省级媒体所垄断.即使基层媒体有过零星采访,对名人而言,不少也是应付而已.因为在他们眼里,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问题没碰到过.因此,基层媒体记者要想成功采访名人,可谓难之又难.  相似文献   

9.
关于名人的报道, 往往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新闻媒体追踪名人的原因。但采访名人,特别是对名人进行深度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实际情况来看,名人是忙人,难得有整块时间坐下来与记者大侃其经,但这还不是采访名人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蒙特卡洛。我国围棋女将谢军以悬殊比分卫冕成功。仅隔一天,记者段被写的通讯《新绷的弦奏响美妙的乐章》,将历时22天的卫冕战置入一个宏大的时空背景下书写,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他引发读者关注的还不仅是谢军输赢本身,而是蒙特卡洛对中国的意义。难怪新闻界不少人把殷被称为“神写”谢军“第一笔”。我感到他的成功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新闻同行学习。其一要“身”入更要“心”入。这是一位老记者讲过的话,这也是殷波“神写”谢军成功的原因之一。1991年10月,殷波曾作为谢军夺冠战的“随军记者”,“身”入“前沿阵地”──马尼拉。用他…  相似文献   

11.
王延辉 《新闻窗》2006,(3):79-79
关于名人的报道,往往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新闻媒体追踪名人的原因。但采访名人,特别是对名人进行深度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者要从分析名人心理特征人手,探索采访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体育记者的工作充满着挑战,而对体育明星的独家采访愈显记者功力。常听到一些记者同行说,体育明星爱耍大牌,对地市级媒体记者的采访不很“感冒”,尤其是要完成独家专访非常困难。笔者从事体育记者工作15年以来,已先后成功独家专访了近百位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亚洲冠军、体育明星。我的体会是:体育明星同普通人一样,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曾采访过不少名人。在走近名人的过程中,对采访名人的技巧有了诸多感悟。是以记之,以就教于新闻界同仁。摆正位置是采访名人的基本前提。那是1993年12月8日,在经过数年犹豫、几番曲折之后,笔者终于走进了王洛宾先生的家门。此前,笔者曾不只一次地萌生过采访王洛宾先生的念头,但一直未能成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吗?不是。当时笔者和王洛宾先生一同供职于新区军区,两家相距不超过800米。那么,原因到底何在?理由自然可以找出许多,但最主要的,是名人形象在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树起了一道心理屏障:人家是举世闻…  相似文献   

14.
李艳华 《新闻前哨》2004,(12):39-40
采访名人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名人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没有充裕的时间接受采访;接触记多,对采访的要求相对较高。所有这些,都要求在采访他们的时候必须掌握技巧,才能从他们身上挖出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当一名记者,我们经常要面对名人。 采访名人,相对于采访普通群众,要困难得多,要完成一篇出色的名人报道更非易事。那么,我们怎样去和名人“对话”呢? 一、心理调适 一次成功的名人采访,是从记者的心理调适开始的。从采访普通人到采访名人,采访者有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不卑不亢的心理,是记者采访名人的前提。 正确认识名人。有的记者采访名人自信心不足,面对名人,畏手畏脚,过于拘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调动不了采访对象的积极性,打不开对方的思路。这样的采访往往索然无味,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和名人相比,普通记者也许没有做出他们那么大的成就,阅历也可能没有他们丰富,我们应该尊重名人和他们取得的成就,但名人并非高不可攀。事实上,记者和任何采访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名人也不例外。而且,名人更非完人、超人,他在所在的领域可能学富五车、功成名就,享有崇高的威望,但对别的行当,他可能就知之甚少。因此,采访名人,我们大可不必自视低人一等,而要树立与名人平等交流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我是电力战线最基层的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实践过程中,我和许多通讯员遇到过同样一个问题,表面采访不难,深入采访实在难。问题出在哪里呢?要么是“金口”难撬,要么是撬开了“金口”难榨出好的“香油”。这些年来,在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其一,抓第一印象的草图。当你接受采访任务而对采访对象并不熟悉时,最好根据别人介绍的基本情况,先给采访对象画一个相。再列个表,从人物的相貌、年龄、性格、习惯动作、习惯用语、爱好等方面进行一个粗略的了解,这样你就可以抓住别人给你介绍的第一印象去寻找让被采访者开口的突破口。其二,…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2,(24):31
本刊讯(记者韩阳)8月9日,"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精品力作——《孩子,别慌》媒体见面会,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行。见面会由国际象棋棋后、冠军妈妈——谢军担任嘉宾主持,国内20多家新闻、教育、出版等媒体出席。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首先介绍了出版这本书的初衷和想法。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零售处的陆鹰处长就这本新书发布的特殊营销方法给予了认可和肯定。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快乐成长,成为许多家长苦苦思索的问题。研讨会现场播放了几位随机采访到的家长关于教育孩子方面出现的困惑,一位3岁孩子的  相似文献   

18.
高墙电网内的另一个世界是鲜为人知的。在这个封闭的社会里,一般人是根本无法接近的。监狱中的犯人是怎样生活的?社会主义监狱是怎样把惩罚和教育结合起来的?这是人们所渴望得到的新闻,但是,在采访监狱犯人过程中,常常出现“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现象,采访难、难采访时常让记者们感到头痛,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特殊区域的采访问题。作为负责政法战线的新闻记者,我们经常深入监狱采访组稿。下面,就监狱这一特殊区域的采访问题,粗谈一下几点体会:一、要了解研究犯人的有关心理,努力缩短和融洽与犯人在采访中的心理距离。犯人在…  相似文献   

19.
名人是伟大时代造就的,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每位名人都有一部辉煌的奋斗历史,笔者几年来采访他们的确受益匪浅。 笔者采访过的名人有;泰国总理班汉、国际社会活动家陈香梅、一代诗人臧克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文艺理论家张光年、历史学家姚雪垠、影剧评论家陈荒煤、天文学家叶叔华、当代作家杨沫、王蒙、艺术家黄宗英、当代徐霞客余纯顺等等。他们中有的己谢世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眼前、记者选择了其中几位,记下了同他们的交往。 陈香梅──一个传奇的女士 国际名人陈香梅几乎家喻户晓了,她从容自如地翰旋于北京、台北…  相似文献   

20.
邱钟惠同志是云南腾冲人,她在1961年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一举夺得女子单打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是我们云南的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