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所谓名人,就是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或造诣很深的人,也有一些是因时、因地、因环境而成为一时的名人。 采访名人,不同于采访一般人,因名人的社会活动较多,时间宝贵,他们出来活动,一般日程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些名人还有些小脾气,眼界很高,根本不把小报的记者放在眼里,因此,采访名人之前,必须要做一番精心准备,决不要贸然行事。 采访名人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记者应该是万事通,这就要求当记者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2.
采访名人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名人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没有充裕的时间接受采访;接触记者多,对采访者的要求较高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记者睿智并在采访中掌握技巧,“七分采,三分写”,采写名人稿件采访过程尤为重要,只有采访成功才能从他们身上挖到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银笙 《新闻知识》2001,(6):31-32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4.
王延辉 《新闻窗》2006,(3):79-79
关于名人的报道,往往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新闻媒体追踪名人的原因。但采访名人,特别是对名人进行深度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者要从分析名人心理特征人手,探索采访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采访对象知名度愈高,这条新闻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当记者的总想采访名人,以便使自己的报道播、发于重要时段或版面。然而,名人们要么公务繁忙,要么被身边的警卫团团围住,采访他们,谈何容易?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难得的机遇,出色地完成对名人的采访任务呢?经验丰富的记者们大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触:仔细琢磨好采访时的第一句问话,力争有一个漂亮的开场白,这对整个采访来说,如同初战告捷,即奠定了整个战斗胜利的基础,作用至关重要。采访名人时第一句话应该问些什么,这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及其学识、性格、心…  相似文献   

6.
刘丽丽 《记者摇篮》2009,(7):111-111
就像有位名人说过的那样,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应该说,“发现”对每个记者,对每个记者的采访写作来说都非常重要。只有在采访中用心发现,写作时用心打磨,才会写出精美的、有内涵的能够打动听众、打动读者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穆安庆 《青年记者》2009,(14):82-83
对名人的采访,除了具备一般的采访程序和采访策略的共性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采访策略和采访艺术。 采访名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采访名人,谈他自己本人经历的人生故事,包括自己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还有一种情况是通过采访此名人,来了解彼名人(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多位)的故事或特定时间和环境里的某个特定事件。本文要谈的主要是第一种情况,即通过采访名人,来采写其自身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报刊,可以说被有关名人的报道撑起一片天空,“名人效应”往往成为一大卖点,点缀在五彩缤纷的报刊之林中,因此,采访名人,就成为一些记追逐的目标,也成为报刊赢得读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9.
韩英 《记者摇篮》2004,(5):61-61
地方记者在工作中免不了要采访国内外享有知名度的名人,面对知名度,社会地位均高出记者几倍的名人,地方记者该如何出手,顺利完成采访报道任务, 这是值得思考的。一、知觉记者所从事的职业是与人的社会活动密不可分的,人们常把记者称为社会活动家,所以,采访是否成功,首先看记者的社会知觉是否准确,采访名人成败与否, 要看对名人的知觉是否准确、灵敏。对名人的知觉:指名人的职业、性别、特长、成就、性格、言谈、形象、风度等等形成的内部动机倾向和品质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写老百姓,与做名人专访不同。在很多记者和编辑的眼中,新闻报道尤其是特别报道中,只有那些大人物、明星或是有特殊背景的人才可以写出精彩,写出深度,写出读者爱看也好看的故事来。因此,很多记者在选择采访对象时,总是去找名人明星或是奇人,哪怕他们已经被媒体报了无数遍,哪怕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新闻点。于是,很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杰 《记者摇篮》2005,(11):58-58
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采访完毕了.却觉得内容平淡无奇,无从下笔,搜肠刮肚勉强写成文章总觉得索然无味。这种连自己都找不着感觉的文章自然也很难引起听众的关注和兴趣。然而,有时却会惊奇地发现,同样的采访内容,有的记者却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这便是新闻写作中的角度与立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甲禄 《新闻传播》2005,(12):34-36
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中有一种采访方式现在经常用到,这就是记者为了获取公开身份无法采访到的信息,不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并隐瞒职业身份或假扮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这种采访方法被称为秘密采访(有的人又称为隐性采访,隐身采访,暗访)。广播电视媒体的一些重要调查采访大量运用的就是秘密采访,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报道许多都是在秘密状态下拍摄的。一些报纸还开辟了暗访专栏。  相似文献   

13.
郝娜 《记者摇篮》2010,(7):16-16
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出的好作品。成功的采访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和前提。业内人士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写出新闻精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李艳华 《新闻前哨》2004,(12):39-40
采访名人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名人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没有充裕的时间接受采访;接触记多,对采访的要求相对较高。所有这些,都要求在采访他们的时候必须掌握技巧,才能从他们身上挖出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采 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 ,不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的记者 ,如果他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采访者 ,他也不会写出好的新闻。最有价值最有独创性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来自成功的采访。总结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经验 ,对新闻采访技巧作一简单论述。技巧之一 :采访动机要正确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把握好采访动机。为某一个人去“吹捧”的采访不宜搞 ;带着“敌意”的采访不宜搞 ;拿了人家钱的采访不宜搞。因为你带着这三种动机去采访 ,就不可能采访到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为吹捧某一个人去采访 ,那你就可能只看成绩不看缺点 ;带…  相似文献   

16.
关于名人的报道, 往往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新闻媒体追踪名人的原因。但采访名人,特别是对名人进行深度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实际情况来看,名人是忙人,难得有整块时间坐下来与记者大侃其经,但这还不是采访名人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这勿庸置疑。无论是报纸或是广播、电视,都离不开采访。但认为采访是一门艺术,而且采访还有技巧,理解却不尽相同。不少同志认为采访只不过是一问一答而已,要写出第一流的新闻,关键要靠“笔杆子”;更有一些人视采访为“出席招待会,听听座谈会”“名人可见,名胜可游”的美差。但越是涉足新闻工作时间长的老记者,越理解采访的重要和艰辛。美国约翰·布雷迪还总结了一些美国名记者进行采访的做法,写成《采访技巧》一书,读后给人启迪,采访还真有学问呢!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新闻宣传的最基础工作。采访是获取新闻的手段,是新闻工作的先导。任何新闻报道的产生都离不开新闻采访。不会采访的人是做不了记者的,而采访水平不高也做不了优秀记者,更别提写出有宣传价值的新闻报道。一、新闻采访的性质及其特点先有事实,后又新闻。事实永远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  相似文献   

19.
一些记者和通讯员常有这样的感受:去同一个地方或共同采访某个单位、某个人物。为什么有的人写出的稿件平淡无奇.而有的人却写出了不同凡响的获奖作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识别新闻眼力火候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新闻采访在一定层面上讲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那么,作为社会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