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韩英 《记者摇篮》2004,(5):61-61
地方记者在工作中免不了要采访国内外享有知名度的名人,面对知名度,社会地位均高出记者几倍的名人,地方记者该如何出手,顺利完成采访报道任务, 这是值得思考的。一、知觉记者所从事的职业是与人的社会活动密不可分的,人们常把记者称为社会活动家,所以,采访是否成功,首先看记者的社会知觉是否准确,采访名人成败与否, 要看对名人的知觉是否准确、灵敏。对名人的知觉:指名人的职业、性别、特长、成就、性格、言谈、形象、风度等等形成的内部动机倾向和品质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采访对象知名度愈高,这条新闻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当记者的总想采访名人,以便使自己的报道播、发于重要时段或版面。然而,名人们要么公务繁忙,要么被身边的警卫团团围住,采访他们,谈何容易?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难得的机遇,出色地完成对名人的采访任务呢?经验丰富的记者们大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触:仔细琢磨好采访时的第一句问话,力争有一个漂亮的开场白,这对整个采访来说,如同初战告捷,即奠定了整个战斗胜利的基础,作用至关重要。采访名人时第一句话应该问些什么,这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及其学识、性格、心…  相似文献   

3.
王延辉 《新闻窗》2006,(3):79-79
关于名人的报道,往往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新闻媒体追踪名人的原因。但采访名人,特别是对名人进行深度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者要从分析名人心理特征人手,探索采访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关于名人的报道, 往往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新闻媒体追踪名人的原因。但采访名人,特别是对名人进行深度采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实际情况来看,名人是忙人,难得有整块时间坐下来与记者大侃其经,但这还不是采访名人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采访名人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名人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没有充裕的时间接受采访;接触记者多,对采访者的要求较高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记者睿智并在采访中掌握技巧,“七分采,三分写”,采写名人稿件采访过程尤为重要,只有采访成功才能从他们身上挖到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而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恰恰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比如,记者提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来个无可奉告。所以。记者在采访中对主动与被动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要力争变被动为主动。记者要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有两层意思:一是记者要想法让采访对象配合自己的采访,让他提供记者所需的新闻事实;二是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不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避免因做了被采访者的“传声筒”而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排除干扰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因素 在采访对象心理场中,记者形象是环境("E")构成的主件,但并非其全部构件,影响其心理的环境因素可谓林林总总.在某种情况下,有些因素有可能代替记者形象而成为影响其心理场的环境主导.比如,某受访者碰到了一件非常不顺心而又不愿声张的事,哪怕来采访的是金牌记者,也会成为其心理区域"应回避的目标".因此,要提高采访效率,还必须关注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穆安庆 《青年记者》2009,(14):82-83
对名人的采访,除了具备一般的采访程序和采访策略的共性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采访策略和采访艺术。 采访名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采访名人,谈他自己本人经历的人生故事,包括自己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还有一种情况是通过采访此名人,来了解彼名人(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多位)的故事或特定时间和环境里的某个特定事件。本文要谈的主要是第一种情况,即通过采访名人,来采写其自身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记者在采访中受到非法阻挠乃至人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也有些记者的采访因行事失当而致纠纷与非议,如何正确地认定、对待和运用记者的采访权,也由此成为新闻界的一个时鲜话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采访名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是因拥有某种化资本或社会资源而出名的人,比如歌星、作家、专家乃至一些高官政要。对于名人,记都想写出点独家新闻报道,写出名人身边受众所关心关注的故事,来提高媒体的吸引力。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人都知道“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十分重要,采写名人稿件过程中采访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根据自己的一些采访体会,总结了以下几条,与同行磋商。  相似文献   

11.
王洁 《青年记者》2007,(16):142-142
谈话是记者采访的主要形式,是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而采访中的谈话,有些属于较为正式的,其言语本身就是信息。也有些非正式的,言语本身未必有什么真正含义,这种交谈只不  相似文献   

12.
名人不是忙人就是闲人,太忙的名人没有时间,太闲的名人没有动力.只要是名人,每天都会遇到采访,往往一件事要说上数十次上百次之多.一个优秀的记者在与名人明星打交道的过程中,必须有独家的绝活,否则写不出想要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当一名记者,我们经常要面对名人。 采访名人,相对于采访普通群众,要困难得多,要完成一篇出色的名人报道更非易事。那么,我们怎样去和名人“对话”呢? 一、心理调适 一次成功的名人采访,是从记者的心理调适开始的。从采访普通人到采访名人,采访者有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不卑不亢的心理,是记者采访名人的前提。 正确认识名人。有的记者采访名人自信心不足,面对名人,畏手畏脚,过于拘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调动不了采访对象的积极性,打不开对方的思路。这样的采访往往索然无味,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和名人相比,普通记者也许没有做出他们那么大的成就,阅历也可能没有他们丰富,我们应该尊重名人和他们取得的成就,但名人并非高不可攀。事实上,记者和任何采访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名人也不例外。而且,名人更非完人、超人,他在所在的领域可能学富五车、功成名就,享有崇高的威望,但对别的行当,他可能就知之甚少。因此,采访名人,我们大可不必自视低人一等,而要树立与名人平等交流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由豫 《新闻记者》2005,(7):52-52
关于社会名人接受采访要收费的事,曾引起争议。有论者从法律的角度详加论述.认为名人的口头谈话(指涉及知识产权),因包括了其智慧创作.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收费接受采访的做法是应该肯定的。我以为.这无关高深的理论.实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因为问题很简单。它不过是一种交易。  相似文献   

15.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3,(12):56-57
四、驻站记者的采访采访是记者的首要职责,而且是重要的职责。驻站记者亦然,但驻站记者的采访与在报社大本营的记者(编辑)的采访有许多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驻报社大本营的记者一般采访都是“指令性”的,他们注重抓好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提问与观察、采访后的笔记整理等环节就行了,这是许多新闻教科书上讲过的内容。驻站记者的采访,“指令性”内容较少,大都靠自己“找饭吃”,因此,他们遇到的难处是“采访什么”。也就是说,驻站记者的采访,首先要找准采访的题目或线索。从操作层面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向编辑部“要”。驻站记者写稿有…  相似文献   

16.
近来,记者集体退场以示抗议的事件不断发生,先是陶虹在长春记者见面会上,因“违诺”单独接受了某家媒体的采访而遭遇记者集体退场抗议;后是周迅在南京因采访“三不准”而遭遇记者集体退场。我以为,记者的行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首先是维护了记者采访报道的独立性。媒体记者具有独立采访权,如何采访、采访什么、何时采访都要由新闻报道的需要来决定。但由于娱乐圈内明星的特殊身份,我们的媒体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某些不合理的限制,如什么能采访、什么不能报道、怎么采访、报道多少等等,否则,不是“封杀”采访,就是以报道“失实”为由对簿公…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要做到“六勤”.即腿勤、眼勤、耳勤、嘴勤、脑勤、笔勤。“六勤”是记者的基本功,但现在有些记者已经淡忘了。他们据文件写稿。凭电话找线索,坐着小车采访,大宾馆内写稿。因此,重温记者的“六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记者在采访中受到非法阻挠乃至人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也有些记者的采访因行事失当而致纠纷与非议,如何正确地认定、对待和运用记者的采访权,也由此成为新闻界的一个时鲜话题。笔者认为,所谓记者的“采访权”,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自由而非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的形式多种多样,口头采访、体验式采访、视觉采访等等,都是记者常用的采访方法。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话采访已成为记者获取信息、采访的又一重要手段。电话采访因它的快捷、方便.常被人们称为“快餐式”采访。  相似文献   

20.
人物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新闻记者必经的途径,是砥砺记者功夫的磨刀石。人物采访的成败或深浅,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与采访者的能力、用心程度及采访对象的配合默契与否等密切相关。笔者担任过十多年通讯员与二十多年专业记者,采访过大量人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方方面面,当中不乏明星名人,更多的是三教九流的草根人士。多篇人物通讯与特写获得全国优秀副刊作品奖、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