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校园的安全稳定。高职院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就业援助体系非常必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援助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构建全程化、全员化、全方位的就业援助体系,分阶段多环节地从经济、心理、精神、提高就业能力方面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最终摆脱家庭困境。  相似文献   

2.
当前,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普通高校对这一人群心理援助的现状与不足,并建议普通高校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援助应该包括预警、预防、干预、"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双管齐下、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结构分析与援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和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成为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结构与心理状况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传统资助体系,将“心理援助”作为做好贫困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尝试构建更趋完善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现状,并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展开调研,剖析了他们存在的主要就业心理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包括将训练和提高就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性开展就业心理帮扶,疏导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培养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引导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援助工作对我国教育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的有关问题,不断完善教育援助的程序、体系和措施,构建教育援助的长效机制,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为社会的和谐与公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困难”学生帮扶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助,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进行帮助,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援助”的“四助”联动体系,更直接、透明、便捷地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创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助政策体系的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经济问题已得到解决,学校对社会的"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已完全实现.因此,系统化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教育援助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心理特点,结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援助及引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高校扶贫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不断上升。以“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这一经济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概念为视角,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心理扶贫”体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引入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提高困难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培养积极人格特质;有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实现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真正实现"心理脱贫",达到"扶志""扶智"的目的,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校应在保障性基础资助的同时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在个性化发展资助的同时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助力学生储备"心理资本"。通过建立并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库,提升学生工作团队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重视落实在学生中从问题取向转化为发展取向的心理咨询模式,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滇西幼儿教育发展依然面临许多瓶颈,其援助工作难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和效益。采用自编《滇西经济困难家庭幼儿的教育援助现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幼儿教育援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全民共识;促进就业和家庭援助呈显著的正相关,幼儿保育与教育和促进就业、教育援助二者均呈负相关;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教育援助体系不完整、内容单一。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促进幼儿家庭就业、提供家庭教育援助和开展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等构建滇西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教育援助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秋季,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为主渠道的“奖、贷、助、补、减”多元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正式建立,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促进了教育公平。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对学生经济困难资助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同时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自强自立、回馈社会的道德品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困难资助政策的多重功能性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是一个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体系,它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等多种功能,发挥着助学奖优、促进社会公平、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援助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如何在实施物资资助的同时,抓住资助的根本目的,把素质提升这条主线贯穿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成为了当前高等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实现物资资助与素质提升双线并行的全方位工作体系,沈阳建筑大学从2010年开始开启了“扬帆计划”培训项目.该项目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目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真正构建了资助、育人、核心竞争力“三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培养新模式,有效地做到物资资助与素质提升双线并行.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一个完善的高职院校助困体系,要明确其基本思路和原则,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管理制度,拓宽助困经费渠道及加强相关过程监督等措施。同时,认识到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不仅有物质贫困问题,还包括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贫困问题,高职院校助困工作坚持物质“资助”、心理“志助”和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的“和谐”结合,才能收到“自助”的效果,才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徐雄波 《广西教育》2022,(15):68-71
本文阐述创新高校精准资助模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分析当前高校精准资助模式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够科学、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资助风险防控有待加强等问题,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14125”精准资助模式的实践为例,论述高校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模式的实践路径,即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加强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理论指导,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政策宣传和育人模式上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从以经济帮扶为基础、以精神引领为支撑、以心理关爱为保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四个方面阐释了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以期为解决当前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一直是困扰高校的一大问题,区别真假困难和困难程度是其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现有认定模式中存在的真假困难难以鉴别、困难程度难以把握、认定方法缺乏科学性、认定时间缺乏灵活性、认定结果如何公示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以地方政府和高校为认定与援助主体的科学合理的认定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认定机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基本建立起“奖、贷、勤、补、免”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但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认定标准不一、认定程序不规范、认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认定是实施有效援助的基础,建立有效、可实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十分紧迫。应通过建立源头控制、学生审报、班级考核、学院审核、学校公示、动态认定等有效机制,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有着不同心理问题的群体,关注该群体的健康成长,分析其产生"心理贫困"的原因,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脱贫"。本文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贫困"的表现及原因,提出团体心理辅导、社会实践和提高能力三管齐下的方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实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与"心理脱贫"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0.
李波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235-235
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承受着艰难的考验,属于出现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多发人群。本文从心理学视角提出提高家庭经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并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社会意义,呼吁社会广泛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他们积极提供帮助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