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新增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对未来公民地理素质的新要求,值得给予重视。本文希望预从地理信息服务的角度探讨新课标这一变化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科学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量的地理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新的地理知识层出不穷。面对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地理教材往往滞后于当前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紧紧围绕着新课程标准,跟上时代的步伐。拉近地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将时事信息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地理教学的迫切任务,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设的网络化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门户,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用户提供权威、标准、统一的在线地理信息综合服务~([1])。它提供的丰富多样的地图及数据,主要源自国家权威机构并经过国家审图中心审核,具有权威性,对初中地理教学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地理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难把握的一门科目,这主要是由于地理学本身带有很多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时间和空间感,这就凸显出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运用教具来辅助教学,不仅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地理信息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对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考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中考地理复习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中考也发生了变化。虽然中考的最终结果还是以成绩的形式呈现,但是中考内容越来越偏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核。面对这一变化,中考地理的复习工作也应该有所调整,走出以成绩为中心的复习套路。具体该如何做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测绘单位正经历着由按产品规范测绘向按需测绘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重视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尤为重要。因此测绘单位应夯实内功,全面提升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易良平 《地理教育》2013,(Z1):78-79
<正>家庭地理课程资源为地理课程目标服务,地理课程以一定的地理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家庭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地理课程资源中的一个亮点。什么是家庭地理课程资源?家庭地理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怎样利用家庭地理课程资源?本文侧重探讨这几方面问题。一、家庭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这是地理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部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综观湘教版的地理教材,不难发现与以往教材相比,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许多"活动",它更多地要求学生自主去进行探索、求证、总结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形象化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它能够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演变过程、结构变化、分布规律。近年来,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类题型在高考中屡屡出现,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无论题型怎样变化,均旨在考查考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理学科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这一特点,基础地理应将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观察和思维能力作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这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下谈几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罗慧 《广西教育》2009,(29):54-55
一、什么是地理思维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与知识结构相关。如果我们不理解学科的体系,可能就不能对它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地理学科主要包括普通地理和区域地理两部分。普通地理主要讨论地理事物、现象和一般规律,又包括自然地理(含地图知识)和人文地理(含经济地理)两部分。前者研究地球整体的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地理图形是一种将地理教学中的文字信息转换成地理图形或图表的教学方法,它是地理知识结构表现的方式之一.本文从地理课堂教学出发,剖析了地理图形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与中学地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薇 《地理教育》2005,(3):57-58
一、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1.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4.
教师角色的定位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经历了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演变历程。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这一角色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和评价方法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标强调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内容。在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把地理教学的总目标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新课标的实施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些要求,地理教师的角色将要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利用地理本体的强大的知识表达能力来表达地理时空信息的语义关系和时空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使用基于本体的多维地理时空信息的分类方法和描述逻辑语言OWL在Protege本体构建工具中构建了地理时空信息本体。  相似文献   

16.
朱光良 《教学月刊》2002,(10):22-24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工具。地图和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通过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判读,我们可以了解、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特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重视地图和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是历年来各类地理考试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一点在2002年的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上又一次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罗慧 《广西教育》2009,(28):54-55
一、什么是地理思维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与知识结构相关。如果我们不理解学科的体系,可能就不能对它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地理学科主要包括普通地理和区域地理两部分。普通地理主要讨论地理事物、现象和一般规律,又包括自然地理(含地图知识)和人文地理(含经济地理)两部分。前者研究地球整体的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的规律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要生动而完美地讲好一堂地理课,需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一、以实例为主线,拓宽思维在重组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将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更应注意选用恰当的例子作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运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活学活用。例如:在讲解城市化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考查武都区近五年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然后分析总结出城市化的含义。二、图文结合,突破重难点在地…  相似文献   

19.
程菊 《地理教育》2010,(12):47-48
《地理教育》创刊于1980年,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始终以最好地为中学地理教学与教研服务为办刊宗旨。为教师们在地理科学知识传播、地理改革信息传递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教师们在交流教研成果、拓展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铺路搭桥、穿针引线。在教师的教育人生旅程中,有《地理教育》相伴,原本寂寞的路就有了生气。边走边看,边看边悟,边悟边交流彼此行路的心得体验,一路相携,享受着这蕴含浓郁人文气息的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我国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日前,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21世纪以来颁布的第三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新课标凝练了地理学科本质,提炼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通过对三版课程标准的分析比较,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