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生掌握数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中低段数概念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并尽可能地利用恰当的演示或操作,使抽象的数概念转化为具体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操作、思维等活动逐步建立起清晰的表象,进而抽象出数概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数形结合在小学中低段数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沐小丽 《知识窗》2014,(10):29-30
形象思维是指以直观形象和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具体、形象是它的特点。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记忆概念、公式、法则以及解决一些数量关系较复杂的应用题,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帮助学生,降低解题难度,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由此可见,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白板教学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还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应能进一步完善运用策略,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白板教学,学生的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从而使我们建立概念,培养能力,电化教学的设计应以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智力因素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紧张的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习,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梁细芝 《知识窗》2011,(3X):68-68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和培养数感。  相似文献   

5.
王小玉 《知识窗》2020,(2):40-40
微课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时间短、主体清晰、知识点精准的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明红 《科教文汇》2013,(30):155-156
“正比例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形成概念”、“抽象概括,建立模型”、“正反例证,明晰概念”、“回顾梳理,总结评价”和“课后延伸,拓展应用”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中自主寻求知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经历概念建构的过程,并让学生在知识的对比中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增强对正比例概念最本质属性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并逐渐建立角的表象。  相似文献   

8.
孙侠 《科教文汇》2009,(14):189-189
历史理论是历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是历史现象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内涵,是理解和掌握史实,阅读历史教材的前提条件,教学中对教材尚无明显注释的概念要先作一般性解释。历史发展的因果性是历史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历史条件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史论结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史论结合的教学途径,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石长 《知识窗》2013,(18):70-70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抽象性,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如何缩小数学知识与学生认知发展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学懂、学好,除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外,实践操作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课堂导入时,发挥实践操作的“第一斧”作用,可以呈现数学知识的原始面貌,使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有助于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在探究新知识时,发挥实践操作的“第二斧”作用,可以总结散乱的操作经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图形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巩固练习时,发挥实践操作的“第三斧”作用,可以使学生内化数学概念,发现图形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核心应该是引起学生的数学思惟,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是思考和解决问题。本文从解题模式、训练指导、生活实践和开放练等四方面加以论述,结合典型课例,强化"解决问题"探究,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电机学》是一门电力专业的基础课,此课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复杂,所以要求学生学起来思维要十分清晰,物理概念要非常准确,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有差异,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非常抽象,不易掌握,于是在教学中形成难点,对难点要对症下药,才能得到突破。  相似文献   

12.
项世军 《科教文汇》2009,(33):25-26
信息论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适当结合自身科研进行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7兴趣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本文简述了结合“数字水印”进行信息论教学的一点实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做”就是让学生实践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近些年来,加强操作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学活动。因为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材料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学习起来并不轻松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力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教学效果。结合材料力学这门课,对在教学过程中怎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的几何概念一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从生活经验引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生活原形并不等于数学模型,在原形的熟识感被调用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完善概念的表象,能够把生活中的原形放入到脑海中。几何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材料归纳——辨析比较——提炼抽象"的过程。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兴业 《科学大众》2016,(4):70+137
科学探究应来源生活,回归生活。本节课学生从熟悉的玩具入手,初步感知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而对常见物体和玩具进行研究,运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表达交流,从而建立物体不同运动方式的科学概念。如此源于生活实际的科学探究才能对培养学生探究素养起到积极作用。教者认为利用画图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将头脑中已有的科学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方式有利于让学生从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模型和概念较多,不易理解,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知识简单、形象化,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知识,下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而非小学教育。其数学(计算)教学意义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启蒙,达到更好的培养幼儿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其任务概括讲是诱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初步逻辑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珠心算教学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概念和运算的过程是从直接到具体的实物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概念的发展过程。幼儿园计算教学所采用的基本形式是实物到图片,最后到抽象的数字教学。符合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具有初步抽象…  相似文献   

19.
几何画板是一种软件,它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把数与形的关系以及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动态地展现出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生动化、趣味化,从而降低知识点的难度。本文将从几何画板自身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几何画板。  相似文献   

20.
陈燕华 《知识窗》2014,(20):45-45
数学通常被小学生认为是比较难学的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更加抽象、更难理解、更难掌握。学习数学时,单靠记忆是不行的,学生除了要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还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