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已有文献中提出的关于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参考文献的标注位置观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举例分析提出观点:从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与文后参考文献表所建立的对应关系来看,标注在原著者之后或标注在引用内容之后是等效的,如果在能够清楚建立二者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又能着重体现出该文献作者(编者)在科学、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或观点,则更能够体现作者对已有成果的尊重和其所做研究的科学严谨性。在标注参考文献时,既要清楚建立索引关系,又要确定引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参考文献的标注中,需要编者和作者认真把握,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常常面对的参考文献引用及标注学术失范的问题,分为漏标,错误引用、标注,过度引用、标注3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面对这些事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措施来提高参考文献引用及标注的质量,防范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的页码标注、专著中引文页码标注的必备性、联机文献引用日期著录的必要性、第4部分层次安排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视论文的参考文献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参考文献著录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例如,准确性不高、引用文献的数量不足、不敢引、重自引轻他引等,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鼓励作者大量引用文献、确保引用文献的准确性、鼓励作者引用最新的参考文献、自引不能过多、将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列入审稿范围以及将参考文献的核对工作作为编辑工作的重要部分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为规则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对《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概念内涵进行逻辑分析,指出其引文页码著录存在的问题。【结果】 对“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这一表述提出了修改建议;提出多次引用同一篇期刊析出文献的引文页码著录方法。【结论】 建议“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修改为“多次引用同一文献”,进一步明确其页码著录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学科技期刊作者署名和单位标注的共识性规范。力争让科技期刊编辑有所遵循,为编辑实践提供方便。【方法】分析科技期刊作者署名和单位标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种情况详细举例。【结果】对日渐突出的论文作者署名和单位标注中的随意和不规范问题,提出规范和细化的标注建议。【结论】医学科技期刊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规范化标注,对尊重作者的署名权,确保提供资料来源的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联系和沟通作者及其单位畅通无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7种影响力高且稳定的医学期刊各选2008年年中一期,对其中94篇长篇论著参考文献中的期刊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在1140条中、英文期刊文献中共查阅全文965条,引用不合理(包括无关引用、多引、漏引、错引)的文献158条,占1637%;中文文献引用不合理率较英文文献低(1102%与1811%)。文献引用共有1354处,引用不合理的有176处,占1300%;中文文献引用不合理率低于英文文献(939%与1416%)。在不合理引用中,均以错引最常见,其次在中文为多引和漏引,在英文为多引和无关引用。在错引中以数据和观点出错较多。在分析文献引用正误的相关因素时,发现随引用次数增加会增加不合理引用的风险。最后结合自身经验,从作者与编辑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文献引用正确率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图书情报学中,引用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介绍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的基础上,文章以清华大学陈劲教授为研究对象,以读秀图书数据和万方图书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该学者的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结果表明: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用形象符合集中离散规律,与学者写作风格、学者学术研究经历有一定关系。不同文献载体引用数据的引用认同和引用形象可以进一步完善引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期刊的文献引用行为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帮助编辑提高期刊影响力,帮助作者通过改进引用行为获得较高的被引潜力。【方法】 收集2014—2015年荒漠化与水土保持领域的8种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分析引文内容,包括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引文的情感倾向,以及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差异情况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文献引文中的负向情感占比与影响因子无直接关系;基于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参考文献数量较多以及引用方法、相关研究、数据、结论、观点较多的文章被引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过于烦琐。分别从作者、读者、编辑的角度考虑目前参考文献的著录过于烦琐,认为专著、期刊、学位论文文献的标注比较有规范,而会议论文、报告、专利等参考文献的标注过于复杂,尤其是会议论文集的标注更加复杂。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种新的不当引用行为——欺诈引用。【方法】 简述了参考文献中的各种不当引用问题,提出了欺诈引用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 对欺诈引用进行了较完整的阐述,从外部客观环境、编辑、作者和读者等方面给出了防治欺诈引用的建议。【结论】 欺诈引用是新出现的一种参考文献不当引用现象,需要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文体育类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标注在规范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依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标准,对2008年版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选取2009年第1期和第5期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部900篇论文中,有169篇没有文中参考文献标注,占188%;许多论文在“文中标注顺序”、“文中和文后参考文献标注对应”、“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和“文后参考文献标注序号”等方面存在问题。最后文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花桃 《中国科技信息》2011,(12):149+152-149,152
针对科技论文中存在参考文献引用不当、文中标注和文后著录不规范问题,分析了提高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途径,期望有助于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新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多次引用同一著者同一文献的著录标注方法和标准著录格式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区分参考文献的类型都要求在正文引用处标注引文页码是欠妥的,也难以操作;标准的著录应允许采用只著录标准编号和标准名称的简单著录格式。  相似文献   

15.
医学期刊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和著录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应遵循引用正式出版的文献、直接引用的文献、最新和最重要的文献以及公正性和准确性等原则,同时对参考文献著录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引文原则宽松不一、用而不引或引文不符、为虚构指标而不当引文、重外文而轻中文等进行分析和探讨。由此认为:加大宣传力度并积极引导以提高作者对参考文献重要性的认识,期刊编辑部应逐步完善参考文献审读和编辑加工等环节,并规范著录格式,提高医学期刊的引文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本人亲自阅读的文献,这是对论文作者引用参考文献的基本要求,而有的作者转引他人已发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而非自己亲自阅读的文献.在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中,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著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充分发挥DOI的检索和引文链接功能;便于优先数字出版论文的检索、浏览和引用。【方法】 采用比较法、归纳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标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参考文献规范著录DOI的建议和对策。【结果】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标注比例较低,且不够规范。【结论】 国家标准中拟增加DOI作为参考文献著录项目;编辑出版部门应积极申请注册和规范使用DOI;论文作者也应习惯运用DOI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浏览,并注意规范著录DOI。  相似文献   

18.
参考文献源的选择与著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献的易得性、原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是选取参考文献源的原则。印刷型文献和原生文献始终是参考文献源的首选。网络文献可以引用但不必在文后加以著录,只需在正文引用处标注其来源则可。二次期刊和二次文献集是对已发表论文的再次编辑出版的文献,不宜列作参考文献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研作者群体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修改的态度,剖析其原因,并从学术期刊编辑角度提出防范这3种情况下常见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以期减少中文科技论文隐性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频次。【方法】结合编辑工作实践确定修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中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见表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论文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其他合著者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的态度。【结果】第一作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修改意愿,通信作者和其他合著者对此持开放态度,大多数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单位署名修改持否定态度,大多数第一作者在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时会征求通信作者和原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结论】学术期刊可采取在投稿环节通过投稿须知提前告知,在投稿系统中完善论文作者、单位和基金项目信息,要求提交版权转让协议与作者贡献声明等措施,预防作者对作者和单位以及基金项目的随意修改。在作者要求修改时,可要求作者提供附全体作者签名的纸质版修改说明,必要时还可要求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盖章。期刊编辑应结合作者信息、作者贡献声明、版权转让协议和修改说明,认真查证比对,以识别并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从而推动学术期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从学术共同体的评论性引用视角出发,以引文全文本为基础,结合词频统计、深度学习等方法,探析引文文本中表征突破性评价的文本特征并构建自动识别模型以实现从海量文献中识别潜在突破性文献。[方法/过程]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关键文献以及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主题的代表文献(医学领域)作为金标准突破性文献集并获取引用语句,对引用语句进行词频统计并结合人工筛选获取表征突破性评价的常用词。对引用语句进行人工标注,利用BERT、BIOBERT模型进行训练形成自动识别模型,并选择癌症领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学术共同体在评价具有重大突破价值的文献时具有明显的文本特征;相较BERT模型,生物医学语言表示模型BIOBERT对突破性评价引用语句的识别能力明显增强,F1值为0.84。基于引用语句的自动识别模型能够较为精准地识别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早期识别和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