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能力。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贾荣 《考试周刊》2012,(60):178-178
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提出可以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音乐视野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王华  孙祥 《教书育人》2000,(6):44-46
越是当代社会 ,人文关怀的话题越是重要 ,而美育则是这种人文关怀的集中表现。所谓美育的人文关怀 ,其实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关怀。而要实现这一关怀 ,就不能不注意到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的审美趣味的培养问题。我们知道审美活动是体现主体个性的活动 ,是主体追求自由的活动 ,审美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要通过审美趣味表现出来。人的不同审美趣味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偏爱 ,不同的追求 ,可以说审美趣味是审美活动的具体体现者和落脚点 ,是审美活动 ,尤其是审美个体研究、世俗研究的主要内容。审美趣味既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审美发展趋向 ,也体现着社会精神的…  相似文献   

4.
何连军 《教育家》2004,(7):24-26
审美趣味是指人从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好尚和追求,又称“审美情趣”。它是人的审美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的一种表现,并且是它们的结果。在我国,审美趣味的培养和提高,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包括广大教育工作非常关心的事情。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的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趣味 ,是一个人个性品质形成的良好外在表现 ,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是创新教育关注人的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审美趣味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训练人的审美感受和提高人的审美观念 ,必须有大量的审美实践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课为此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广袤空间。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先接触到的便是语言的学习 ,而语言学习中最有效进行审美内涵培养的便是诗歌。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语文课本中对诗…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很有趣味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要追求创造审美品味,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学精神,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已成为音乐教学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闫兵 《文学教育(上)》2011,(19):114-117
音乐审美趣味的生成机制虽然主要是音乐审美主体功能的表现,但作为功能与信息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实际上是由音乐审美主客体并及时空环境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立体的、动态的、有序的、多层次综合性的结构机制。它是在无数次音乐感知和审美体验中逐渐积淀并形成的,并且,这种定向一旦形成,无论对音乐体裁和音乐风格的选择,还是对音乐表演形式和音乐元素的偏爱,以及在音乐审美方式上,都会形成一种审美心理定势,一个相对稳定的趣味观。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审美就是美感教育,其中情感是关键。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布吉玛 《林区教学》2012,(4):112-113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很重要,它是一种方式和手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培养审美情感、培养欣赏能力、培养感受能力、培养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音乐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为学生建立"美"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的审美趣味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美育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形式,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提高都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获得。审美能力是小学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学科的教学担负着审美教育的重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创新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审美情趣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训练人的审美能力和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必须要有大量的审美实践,而语文课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要改变大学生审美趣味的媚俗性问题,必须提高其审美能力,而要提高审美能力,可以从培养审美感知力,提高审美理解力和培养审美想象力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无论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在音乐艺术的基本素质和审美心态上表现得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能力不强,对严肃音乐知之甚少,对高雅艺术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学生音乐审美导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在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美育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一是审美情趣的培养,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要以审美情趣为基础。所谓情趣,是指人的性情志趣及其在生活、审美和人生中的情调趣味。在西方,作为美学概念的“情趣”一直具有审美鉴赏力的含义,意指一种辨别、选择、判断与享受审美对象的能力:如今,我们把情趣看作是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或不喜爱的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它具体表现为个体的审美偏爱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亦称美感教育。它主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求塑造合乎时代需要的审美素质。大量事实表明,美育所培养的正确的审美观、较高的审美感受力、欣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不仅可以启迪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净化人的灵魂,而且能够开发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欲,对于整个民族审美趣味的提高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说,审美教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生活的明灯。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由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在高职历史教学中该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呢?  相似文献   

17.
审美能力是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和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人的素质中是十分重要的成分。通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个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探索的问题。数学审美能力有感受、鉴赏和创造3个层次.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挖掘数学教材中形象、直观、巧妙的素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利用数学的结构美、奇巧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点滴火花,以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瑞娟 《教育艺术》2008,(10):26-26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也。学校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现实或艺术中美的因素,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并帮助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和创造美。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审美感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不同。具有直观性。象征性,选择性,同一性,游戏性的特征。根据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