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氤氲于明末清初,它本来是儒学在社会实体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自我蜕变和分化,所谓"理学"与"心学"、"理学"与"经学"、"宋学"与"汉学"、"实学"与"玄学"之争实际上都是儒学内部之争,它预示着儒学知识论的危机已到了革故鼎新之时了.这场纷争伴随着"中西学"之争,至鸦片战争后高潮迭起,经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社会变革,儒学终于跌落,马克思主义异军突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跃居为主流意识形态,标志着中国社会及其文化意识形态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相似文献   

3.
金元之际文坛领袖元好问所提出的"诚"本说,在当时有相对较高的理论价值.而随着理学影响在北方的逐步扩大,代表性文论家如许衡、郝经、姚燧等所持的"理"本说,成为蒙元初期更具影响力的观点.然而,两相比较,"诚"本说却比"理"本说更符合文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元好问文学家、历史学家,也称遗山先生幼时聪慧,是个神童,长大后成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支持偶像杜甫到为他做科研以"丧乱诗"记录百姓苍生的悲欢离合才华初显的天才少年十六岁的你,会为什么而苦恼、焦虑?有些人为了金榜题名挑灯夜读,有些人被少年维特烦恼深度困扰,有些人初选了人生轨迹打算出发。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少年元好问背着行囊,只身奔赴并州赶考。  相似文献   

5.
金、元时期,由于理学的相对淡薄导致传统儒学的复归,作为在北宋学术根基下成长起来的金代理学,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与疏离后,呈现出驳杂与“淳朴”之气象,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儒学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处乱世中,深感人生寂寥的元好问,违抗世俗,寂寞地坚守个人内心,以上古为理想,并保留一份元气与真诚,希求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确认自己的诗学存在。主张以寂寞真淳之心写忧愤清刚之情,在风格上寻找天然风韵与万古英雄之气的统一,似乎在摆脱以“风骨”为特色的格调论,返回到对诗文豪气的推崇。并系统地首倡“纵横”这一概念。元好问诗学中体现着对宋代文统的脱离,体现着某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体现着雄鸷不平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对社会现实多有反映.金亡之后,他力以斯文为己任,起衰救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致书耶律楚材,保护众多文人学士;二是著述存史,传承文脉.元好问为元初文坛的建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元史》及有关别集为考察对象,对元好问培养文学后人的事迹进行论述。认为:元好问对元初文学家的培养,是对元代文学发展繁荣的直接贡献,且不说活跃在元初文坛上的诗文家多出于他的门下,仅就培养出白仁甫这样的文学姣姣者,其功绩便是无人能比的。因此,他们可以说,元好问不仅是雄居金元两代的文学大家,同时也是开创元初文学局面的风流人物。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词中有大量的"酒""醉""梦"的字眼和词句,这些写酒和梦的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词人当时的情感以及心理状态。研究这些纪梦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遗山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所作出的心灵选择。笔者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元好问在词中直接表明的5首"纪梦词",来窥探元好问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自孔孟以来就以为世事人生服务为立足点,可是自北宋以来新儒学的产生,却出现了十分复杂的局面,这种新儒学,我们称之为"理学"。所谓"理学",就是援佛、援道入儒,使传统儒学融入了一些佛、道的思想成份。许衡理学思想博大而精深,且亲躬教学实践,能够深入浅出。他的理学思想有导引北方思想潮流、指导社会实践、普及道德修养的作用。许衡的理学思想相比朱熹的"虚",更多带有实学倾向、内外交汇。  相似文献   

11.
唐元是徽州“唐氏三先生”之一,历任平江路儒学学录、建德路分水县儒学教谕、集庆路南轩书院山长等职,高年以徽州路儒学教授致仕,时人誉为“东南学者师”。他的《易传义大意》、《见闻录》等理学著作均已散佚,但雪泥鸿爪间仍能窥得其旨趣大概;诗文集尚存《筠轩集》十三卷,展示了他纡徐典雅的文风和丰缛清润的诗风,在当时即已受到虞集、方回等人的赞赏。唐元等一批元代新安理学家、文学家,继承并发扬了程朱理学,为徽州学术与文学在明清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空中排队飞行,组织纪律严明,初春来到北方,深秋南方过冬。"同学们能猜出来这个谜语吗?告诉你吧,是"雁"字。相传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当初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路过山西汾河岸边,碰到一个张网捕大雁的农夫。农夫告诉他,早上他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撞网逃脱跑了,逃脱的大雁并没有逃远,而是在死去的大雁上空不停地哀叫,像人一样悲痛哭泣,十分凄惨,久久不愿意离去,最后竟然撞死在地面上。元好问听完后,感动万分,于是向  相似文献   

13.
为挽救古文颓势,适应统治阶级意识,桐城派以唐宋八大家散文为文统,以程朱理学为道统,自成一派。然而桐城文人并不固守家法,而是强调"变",他们在理论创造和写作实践中都表现出强烈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北宋初期,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发展出一种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即理学.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经程颢、程颐兄弟完善,最后由南宋的朱熹集其大成,建立起完整的理学体系.两宋这些儒学家的主张,被人们称为"程朱理学".南宋时另有一儒学家陆九渊,在"心"与"理"的关系等问题上与朱熹分歧很大,形成一门新的流派,人称"心学".心学到明代由王阳明集其大成,因此心学也被称为"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理学这个广义范畴,两个学派有很多观点是相通的.然而,作为不同的理学流派,两派在哲学观和修养方法等方面却体现出了相当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中国和平崛起并出现儒学复兴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论述了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进而评析了现当代儒学的几种理论形态,展望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现代新儒家的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空间,但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世纪之交兴起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曹峰 《现代语文》2004,(6):38-39
人们常用"金针"比喻秘法和诀窍.古代文学家元好问曾在<诗论>绝句中说过:"莫把金针度于人".走出作文教学低效困境的"金针"何在?如何有效摆脱当前作文教学的尴尬境地?现结合自己十多年基层教学的实践和观察思考,试作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不隐讳其与宋初理学发端源流的共同,但否认理学所把持的儒学正统地位,力图为儒学重新正名.在对待释、道两家的态度上,太谷学派表现出更加开阔的胸怀.在一些具体领域,太谷学派与明清理学有截然相对的观点.这些,都受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客观环境所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1190-1257)是金代杰出的文学家,是元代散曲发展初期的著名作家.他在金末元初写过一些揭露蒙古入侵暴行的诗、词、曲.金朝灭亡后,他便隐遁不仕.由于元朝统治者的野蛮暴虐.许多元曲作者对于现实都是心怀不满的,作为金代遗民的元好问,更是如此.他的小令<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就是他想避开闹市、远离红尘、只求与清风明月为伍而别无他求这一情怀的宣泄."人月圆"是曲牌,"卜居外家东园"是标题.他的家乡在山西太原秀容,即今山西忻县,在当时是比较偏僻的.他卜居秀容外家,是为避开元朝暴政的威胁,想得以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9.
理学与国学运动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前期的国学运动中存在着明显的国粹派和新潮派两大派。在许多国粹学者看来,儒学是国粹,而宋代兴起的新儒学—理学才是国粹的核心。新潮派国学家将宋明理学作为研究对象,将宋明理学典籍作为国学基础之一,而不是尊之为"国粹",这是新潮派和国粹派的分歧所在。新潮派国学家知道对理学的批判并非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从纯学术的观点出发,采用新的科学方法,以解决理学的某些困难的学术问题。国学家们对理学基本事实的考证能促进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金元文坛巨匠元好问逝世750周年之际,由忻州师范学院和元好问学会、辽金文学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元好问逝世7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9日至12日,在元好问的故乡山西省忻州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