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要警惕右 ,但主要是防止‘左’” ,这是邓小平同志 1 992年初南巡谈话中的著名论断 ,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历史经验的总结 ,它蕴含着深刻的反倾向斗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一辩证思想 ,才不断地排除了各种干扰 ,朝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一反对错误倾向 ,正确开展党内斗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的一项基本原则。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错误倾向 ,有多种表现形式 ,其中主要表现为“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对于“左”和“右” ,毛泽东同志曾作过言简意赅的说明 ,他说 :“什么是‘…  相似文献   

2.
确立正确的路线是马列主义建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表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和标志.为在马列主义基础上取得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团结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同“左“、右两种错误倾向进行了必要和卓有成效的斗争,并在这种正确的党内斗争中逐步发展和壮大,确立了正确的路线.认真总结党在这方面的实践活动、成功和失误,以及理论上的建树,对于今后加强执政党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对执政党内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对冒进主义、极“左”思潮等开展了严肃的斗争。但周恩来反对事事斗争,谨慎定性党内斗争性质,反对把党内斗争等同于阶级斗争,强调思想斗争是党内斗争的长期任务,党内政治斗争应以党纪国法为准绳,在领袖的错误面前,注意处理好维护事业与维护领袖威望的关系。周恩来这种“尊严、理性而不夹杂感情色彩”的党内斗争思想,对增进党内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表明,正确地进行反对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理,脱离党的路线的“左”右错误倾向的两条战线斗争,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使党发展、壮大、巩固,并且不断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粉碎“四人帮”以来,邓小平同志率领全党克服“左”右倾向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凝结着全党反倾向斗争经验的《邓小平文选》,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准确判断错误倾向的理论依据,而且提出了进行反倾向斗争的正确方针和方法,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夺取两条战线斗争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准确判断一定时期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正确开展两条战线斗争的前提。要准确判定主要错误倾向,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正确路线,按照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一九七六年十月打倒“四人帮”以后,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什么?在今天谁都会说,是“左”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全面准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必须纠正长期以来对列宁关于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论断的误解,必须把握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三个基本要点。在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反对“斗争哲学”和“融合哲学”两种片面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为领导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创建真正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进行了反对错误倾向的两条战线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列宁在领导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创建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第一次把党内错误倾向分成“左”右两种,并把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明确概括为“两条战线的斗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两条战线斗争的理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同志,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在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马列主义两条战线斗争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对马列主义两条战线斗争理论作出了杰出贡献。本人体会,主要有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党进行了反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斗争。这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党内斗争的方法上有缺点,这就是周恩来同志所说的:“八七会议在党内斗争上造成了不良倾向。没有让陈独秀参加会议,而把反对机会主义看成是对机会主义的负责者的人身攻击。所以发展到后来,各地反对机会主义都找一两个负责者当作机会主义,斗争一番,工作撤换一下,就以为机会主义没有了,万事大吉了,犯了惩办主义的错误。”这种“左”的惩办主义的错误是从“八七”会议开始的,后来经过瞿秋白、李立三同志的两次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反对“左”右倾向的理论基础,为重新建立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贡献。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左”和右的实质与危害所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也是对党关于反对错误倾向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邓小平同志还把党内反倾向斗争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联系起来,不搞政治运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有效抵制和克服错误倾向,以其对党内斗争理论极为重要的建树,丰富了党建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们党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的基本经验。其主要内容是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反对错误倾向 ;坚持党内思想斗争的性质 ,坚持团结的目的 ;摒弃“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传统观念 ;坚持用“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标准和“不争论”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 ;开展反倾向斗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文章认为 ,反对“左”、右两种倾向是我们党在自身建设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确开展反错误倾向的斗争,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长期地坚持反对“左”和右这两种错误倾向,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地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界关于党内民主的内涵、党内民主所包含的基本原则、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党内民主建设的路径、党内民主建设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内民主建设与政治文明、党内民主建设与人民民主发展、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等问题的研究有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的分析,将对党内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党内法规部门就是对现行的党内法规按照所调整的党内法规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把同类的法规规范称为一个法规部门。党内法规部门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现行的所有党内法规进行分类而由同类党内法规规范所组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党内和谐思想的形成是以马克思主义党内和谐学说为理论指导、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建设实践经验教训、以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建设鲜活实践为现实基础的多维因素交互影响的产物,其发展脉络历经了初步酝酿、探索发展、成熟系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陈平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107-108
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在新形势下,党内监督要抓住关键,把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贯穿于党内监督中的各项工作,从而使党内监督取得更大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是"组织本位"还是"党员本位",党内能否有竞争,发展党内民主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更适宜,党内民主能否替代政治体制改革,这些问题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解决党风和腐败问题,主要通过教育和法律两个手段来解决;反腐败要从党内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从具体事件抓起;党要接受监督,反腐败要依靠人民群众.今天,重温邓小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教诲,对于指导当前反对和防止腐败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党内民主是逐步推进人民民主的必然选择,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是我国政治生活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改革和完善党内制度,实行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的民主意识培育,是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在监督体系、监督范围、监督方式上是有区别的;然而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在监督对象、监督目的、监督原则上又是同一的;目前,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存在着轻重失衡、上下失调、体制不畅、整修社会监督体系未形成合力等问题,须进一步研究强化监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党内民主、党际民主、群众民主三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曾经把党的监督概括为三种形式,即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这三种监督,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了党的监督的完整机制.这三种监督形式中,党内监督起着主导作用.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长期以来全党全国人民一直关注和迫切期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