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看,生活是由人作为主体建构起来的,是动态生成的,具有实践性。人也通过实践,在过生活中,促进自我的生成。作为自觉的成人活动,教育不是外在于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生活,而是异化了生活。所以,教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把生活还给教育,赋予教育以生活的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过一种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3.
《青海教育》2008,(3):62-62
一、教育要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育应当起到引导学生生活向前发展和提升及引导人们向往、追求和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育不是回归而是引领和超越现实生活,即教育对于现实生活不是“回归”而应是“超越”;对于未来生活,则不是“回归”而是“引领”。二、教育应不应该回归生活世界。教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抛弃当下的现实利益去感悟人生的意义所在和追求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一个政治概念,教育不是政治,不能简单地把政治民主运用于教育,教育民主因此也不等于政治民主。教育民主要反映政治民主的精神,但更有教育自身的特性,是教育自身特有的民主。教育民主的特殊性表现为:教育民主的目标是养成民主公民的素质,培养民主的公民;教育民主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过民主的教育生活。前者要求民主"做人",后者要求民主"做事"。"做人"和"做事"是统一的,只有在民主"做事"中才能实现民主"做人";只有在民主生活中才能成为民主公民。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教育科研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最后的结论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着天"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不能影响决策,为制定教育政策服务。"不着地"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不能影响生活,不能影响学校教育。一句话,我们的教育科研,是为科研而科研,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也不是为了改变教育,而是离鲜活的教育生命、真实的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正>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1]"不应该常靠着稗贩和因袭,而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2]当年陶行知先生创立生活教育的时代环境到如今已经大变样了,虽然生活教育中的一些主张具有普遍性,我们到目前还没有实现,随着30年来陶研界的学陶、师陶、宣陶、研陶和践陶,生活教育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集中在"创陶"这两个字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感觉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学校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8.
2012年初,美国苹果公司苹果电脑电子教科书的发行,让传统出版业感到"大敌来临"。而在此之前,苹果公司网络公开课在教育领域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苹果的成功,在于它尊重和成功引导消费者的体验。苹果,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行为。一、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在这里,我们讨论"教育行为",不是教育技术学理论领域里所指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  相似文献   

9.
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实践活动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清晰的界限。教育是许多种设想或规定的活动与客观存在的活动的泛称,如灌输、训练、传授、引导、发现、建构、交往、对话、生活等。所以。教育的内涵也不是唯一而永恒的,而是多重的。教育的多重内涵论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实践活动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清晰的界限。教育是许多种设想或规定的活动与客观存在的活动的泛称,如灌输、训练、传授、引导、发现、建构、交往、对话、生活等。所以。教育的内涵也不是唯一而永恒的,而是多重的。教育的多重内涵论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联,它们是同一过程,教育要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生活能为教育服务,生活又是一种实践,更是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关注点,鼓励学生实践力求"教、学、做合一",使学生自然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他提出:"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从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生命教育视角下"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涵,针对小学生"健康与安全"的认知现状,结合当今小学生成长的特点、成长的环境及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编排情况,探讨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经验实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一是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教育在本质上具有"生活世界"的品性意味着教育生活世界不是课题化的世界;意味着教育的多姿丰盈,充满活力,而不是一潭死水;意味着教育要将被事实所掩盖之下的人性、价值和意义呈现出来,并使学生养成这样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5.
郭君 《林区教学》2014,(1):77-78
情感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职学生的情感贫困现象,应开展基于情感教育的高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以"加强人生目标教育,引导生涯规划方向;加强情感自控教育,确立生涯规划目标;加强学生情操教育,发展生涯规划能力;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提升职业规划素养。"为主要内容,通过生涯主干课程、思政课程的目标引领、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社会实践架桥铺路、校园文化感染熏陶、企业模范榜样示范、家庭成员的亲情呼唤、学生个体的生成建构,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情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促进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是20世纪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面临危机时,陶行知根据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的带有改良色彩的教育主张。生活教育完成了乐观主义—伦理的探讨,强调实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当代生活教育文化严重衰落,生活的教育意义弱化,教学过程简单化,应试文化猖獗,"伪知识"充盈课堂,过分强调纪律教育。生活教育文化的重建需要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吸纳民族的先进文化;关注教育中的"人"的形成与发展,引导"人"回到真实的生活世界;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敬畏生命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性高等教育是在近年提出高等教育多样化以后,高等教育界开始认真探索、研究和实践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它既不是原有教育类型的改良,也不是运用概念玩儿文字游戏.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学术性本科教育也可以看作"应用性教育",因为培养的目的也是为了社会应用,然而这不是应用性的基本特征.本文提出的"学术性"与"应用性"的本质区别在于"应用性高等教育"培养的"应用性人才"是指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一线应用性人才,而"一线"的一个形象解释是:一旦这些岗位工作停止将造成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直接中断.在这种意义上我不认为学术性人才是一线人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中长期的,而非短期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研究》2013,(6):92-93
声音VOICE李镇西(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新教育实验"应该称作"新教育生活",因为新教育对师生而言,的确不是实验,而是一种生活。理想的新教育应该是师生自然而然的日常生活,而且这种生活贯穿一生。"实验"意味着是阶段性的,而且是探索性。而我认为,新教育的理念无非都是一些常识,不需要论证和实验。  相似文献   

19.
周志平 《生活教育》2014,(19):25-29
正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1]"不应该常靠着稗贩和因袭,而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2]当年陶行知先生创立生活教育的时代环境到如今已经大变样了,生活教育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感觉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学校教育方面并不够系统,很多方面像课程、教学法,与当今学校教育改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