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江苏社会风尚变迁与大运河之历史休戚相关,约可分为四个特征各自不同的阶段.江苏社会风尚之变迁与江南文化之形成密切相关,江南文化则多与"运河时代"之"民富士文"相符.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经营促使运河两岸一系列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品格独特的沿运城市使江苏社会风尚呈"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运河经济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诞生之源和成长的摇篮,那么,始发于春秋,形成于隋朝,畅通于明朝的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根主动脉。有意思的是,大运河的畅通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发展相互衔接。那么,大运河在这种经济的发展中,乃至对当时由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文化变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运河经济的形成 运河最早的两段是邗沟和鸿沟。邗沟,连接长江与淮河。春秋时期,吴国战败越、楚之后,为进一步挥师北上,讨伐齐、晋,称霸中原,由吴王夫差于鲁哀公九年(前486年)下令开凿。鸿沟,引黄河水入圃四泽终入颍水,于战国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开凿,目的在于为渠溉田。南北大运河总体的开凿则是隋炀帝干的事。他先后下令开凿了通济渠(沟通淮河与黄河)、山阳渎(以邗沟为基础),开凿了自京口(今江苏丹徒)至余杭郡(今杭州)的江南运河和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市西南)的永济渠。于是,一条以洛阳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孙恺 《中国档案》2023,(12):80-81
<正>汪胡桢(1897—1989),浙江嘉兴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正如《一代水工汪胡桢》一书前言中所述:“作为一位中国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他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弟子,修建了一座又一座的水利工程,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科学著作。”鲜有人知的是,汪胡桢还是近代中国最早尝试对大运河全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开发的先驱者之一。民国时期,他受聘担任整理运河讨论会总工程师,历时一年半潜心大运河的水利研究,并亲赴大运河各段实地查勘,最终写成《整理运河工程计划》。该工程计划付梓发行以后,被时人盛誉为“复兴运河水利之南针”,时至今日,仍是人们保护、开发、利用大运河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由于为官与经商,他曾南来北往数次行走在大运河上,留下了大量且系统的与运河有关的诗歌。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窥探元代对运河的治理,了解运河的变迁,看到一个元代士人眼中的运河风光。  相似文献   

5.
台儿庄历史上曾是一座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秀美古城,有水旱码头之称。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号为天下第一庄"。运河古城项目被列为山  相似文献   

6.
走进台儿庄     
山东台儿庄,对中华民族来说,实在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紧靠台儿庄的一段运河,是四百多年前明代万历年间开凿的。运河使台儿庄成为明清时期商贸最繁荣的城市之一。71年前那场空前悲壮的战役,几乎使这座城市化为废墟。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我们站在标志建筑清真寺前,心情激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此以后不断地开凿整修,直至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  相似文献   

8.
扬州唐罗城因河而市、因市而城,既是一座因运河而生的城池,也是一座因地制宜规划而成的城市。本文介绍了扬州唐罗城的城墙和城壕、中轴线、城内格局以及相关运河概况,探讨了隋唐时期淮南运河过扬州唐罗城段之位置,认为扬州唐罗城四至范围和中轴线与隋唐及其以前开凿的运河有关,扬州唐罗城的形成与其周边水系的发展变化相辅相成;隋唐时期扬州城的形制既受当时两京形制影响,又具有以运河为中心围筑城池、交通水陆并行等诸多南方城市的特色,还带有从中古封建封闭型里坊制城市,向以近世经济生活为主的开放式城市格局过渡的特征;隋唐时期淮南运河过扬州唐罗城段之位置,或即在扬州唐罗城中轴线的汶河一线,然尚不能排除在汶河西侧二道河一线的可能性。唐扬州城因其处运河咽颐的特殊地理位置,随着水运贸易的繁荣而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十月六日,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刊登了一条消息,《中国大运河》英文版大型画册即将在港出版。消息一传出,第一批画册就被读者迅速订走了一大半。这本画册是由新华社新中国照片公司和香港新闻有限公司、南华早报有限公司合作编辑出版的。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中国大运河象征着中国的古老文明。中国大运河与古老的长城齐名,是世界上最长最古的人工河。它长达一千七百八十二公里,比世界著名的巴拿马运河长二十二倍,比苏伊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的广陵太守陈登续修邗沟,使大运河最早的一段——古邗沟得以恢复生命力,方便了江淮之间水上交通,促进了江淮地区经济的发展.陈登所开凿的邗沟西道成为东汉以后江淮之间的主要运河线路.隋代利用邗沟西道,建成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  相似文献   

11.
申遗的成功使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为中外所知,也为大运河今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但是,在申遗过程中,运河沿线城市出现许多针对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更新改造工程。这一系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建成环境造成了破坏,忽视运河在当下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价值与意义。文章试图探讨申遗成功之后的大运河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注重运河遗产本体的研究转为运河遗产文化的研究,以文化线路的视角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活态特征,了解大运河遗产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共同记忆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文化意义,将研究大运河中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景观作为解读其文化建构的一种途径;第三,从运河遗产本体、文化场所以及人的行为三种维度来进一步阐释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强调对"人"的关注,对运河遗产所属的场所以及场所文化意义的认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清代聊城坊刻业的勃兴,与大运河贯通带来的城市交通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变迁密切相关.聊城商业的发达为民间刻版印书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兼容并包的运河开放文化则直接刺激了坊刻业的兴盛,其中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成为坊刻业勃兴的文化沃土.植根于市民文化土壤的坊刻业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市民文化的烙印;同时坊刻业又起到了对市民文化的整合重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芹 《档案与建设》2020,(3):73-74,93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沿岸城镇傍水而居,因河而兴。运河沿岸地区民众对运河情感复杂,既爱又怕。民众对于运河女神露筋娘娘、渔民保护神耿七公的神化膜拜,充分展示了运河沿岸地区民众无处安放的信仰寄托以及对美好的向往追求。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已故)在《话说运河》电视片学术研讨会上说:“一部电视片是一个工程,电视片作为历史的工程,历史给予的报酬,是与赋予的劳动成正比的。”这话讲得极富哲理。《话说运河》这样长达20余集的电视片是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的劳动,在电视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电视时空中修筑起来的一项工程。它是以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史迹——南北大运河为基石,以不断流动着的视觉画面以及解说词、音乐、现场音响等听觉元素所组成的一个现代化的视听体系,在现代中国人民的心中重  相似文献   

15.
王震同志:感谢您邀请我反映文艺现状问题。借此机会,我为我的家乡向您提出一个请求:我的家乡北京通县,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大运河和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世界闻名,国际瞩目。通县境内的大运河道受几十年严重污染。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工程完成...  相似文献   

16.
元代漕运以海运为主,河运管理制度较为粗疏混乱,围水垦田、私决堤堰等造成江浙运河频频缺水而难以通航。元代对江浙地区淮扬运河、练湖、镇江运河及苏杭运河的治理,多以疏浚为主,虽难以根治,但有效地维持了运河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汶上县档案馆馆藏的清代《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总图》于2002年3月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入选的珍贵档案文献,对清代运河文化的研究和治理运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树梢看塔影、烟外过通州,沙岭延东亘、潞河自北流"。这是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过通州诗》。通州于西汉建置,始称路县;东汉因濒临潞水,改成潞县。到了金代,更名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通州因运河而兴盛、因漕运而繁荣。千百年来,滚滚的运河水滋润着通州这片土地,也养育了无数优秀的运河儿女。著名乡土文学大师刘绍棠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镌刻在心灵深处的挚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一个运河儿女,都深沉的热爱着自己的故乡。刘绍棠先生更是把这种故乡情结镌刻在自己的心灵上,以炙热的赤子之情回报着故乡。刘绍棠1936年生于通州儒林村,13岁开始发表  相似文献   

19.
坐上杭州的"贡多拉"漕舫船,看舷窗外徐徐展开的运河风光;品清香四溢的龙井茶;听袅袅吹来的江南丝竹;堪比乾隆皇帝当年之下江南。让我们在杭州,开始穿越神奇的大运河之旅。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是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拱宸桥是大运河南端的终点,也是进入杭州城区的起点,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拱宸桥朴实稳固,气势雄伟,斑驳的青  相似文献   

20.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1912—1927年),江苏在省内运河治理上有所作为,又不尽如人意。本文对其治运概况作一简述。一、江苏运河治理的主要实践1.建立运河治理机构江苏治运机构在江北或者说里运河区域主要为江北运河工程局。1914年,在江北大旱、运河干涸、航运断绝的背景下,江苏民政长韩国钧主导推动并召集里运河地区士绅会商兴办里运河系列工程,拟设筹浚江北运河工程局,主要负责里运河流域的治理,由韩国钧任命江苏省政府内务司长马士杰任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