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进入我们的生活,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用得越发普遍.它以形象新颖、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了多通道的感官刺激,帮助幼儿理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们要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的“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的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的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这种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食品感官检验是人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是食品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食品感官检验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涉及很多的专业知识,而食品感官检验技术也是目前常见的检验方法,由于食物是一个刺激物,当人的感觉器官接触食物时,就会刺激各个部位的感觉器官,并且,快速传输到大脑中,大脑会对其作出分析判断,从而确定食物的味觉,以此来判断食品质量的好坏。因此,本文针对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及应用进行研究探讨,结合目前我国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现状做出分析阐释,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齐雪 《知识窗》2010,(2X):30-31
<正>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触觉感官缺失的问题,运用感官交互理论,探索作为触觉补偿的模特视觉呈现方式,模特面部表情、性别、体型等因素对服装这种触觉需求较高水平商品的保暖度、质地、软硬度和弹性等触觉因素的感知影响。在理论上探讨感官交互理论中视觉对触觉的补偿机制,实践方面则探究服装网络销售企业如何通过模特展示更好表达服装的触觉品质,进而提升消费者购买率。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体验”可以打通学生的各种感官和身体意识,使他们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能够真正与自身的生命存在联为一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和艺术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及具体情形灵活开展。对学生感官与身体意识的开拓,培养学生在群体社会中构建健康的自我形象与认同,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发的目标导向行为理论,探讨个体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认为个体对信息技术的满意程度、感知的愉悦程度和使用的经验都会促使使用习惯的形成;而感觉愉悦程度也会影响个体对信息技术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
人为什么会具有喜怒哀乐忧思恐的七情六欲以及感知春暖夏凉秋燥和冬寒的环境意识?除了人的生理感受器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脑的功能。而大脑对四季和环境的感知是通过物质转换实现的,即大脑所分泌和存在的一些神经递质,也称生物化学物质或激素。管理四季的化学物质大脑中有β-内啡呔、γ-胺基丁酸(GABA)、5-羟色胺  相似文献   

10.
龙静  汪丽 《科学学研究》2011,29(9):1382-1388
 探讨了高科技企业员工在并购中的威胁感知因素对其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心理安全因素分析它们对创造力交互影响的作用机制。经验数据表明,当员工将并购感知为威胁时,会对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当员工将并购感知为机会时,会对创造力产生正面影响,而员工并购后感受到的心理安全程度和员工创造力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同时,心理安全还会调节威胁感知和员工自我感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与视并购为机会的员工相比,把并购视为威胁的员工如果能感受到高心理安全,他们将体验比在低心理安全时更高的创造力。但是这种效应在员工视并购为机会时,不那么显著或不存在。也就是说,在员工视并购为威胁时,他们所感知的创造力在不同的心理安全情况下的差别,要远大于他们视并购为机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了三大问题。一是认为我国哲学界所讨论的“假象”问题来自于一个错误的翻译。本文试图将“假象问题”彻底逐出哲学界。二是讨论了以往我们所研究的具体的“假象”问题皆产生于认识过程中的两大错误滥用了“反映”一词和在认识过程中“理性”对感知经验的误释。三讨论了滥用“反映”一词的危害,本文要求分清人的感性认识能力和理性认识能力;感性认识的感知觉方式和理性认识的解读建构方式;感性认识的反映感知过程和理性认识的解读、建构过程;感性知觉、经验与理性认识、理论等这四对概念。最后试图澄清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一词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研究模型,通过分析文献和研究调研并提出扩展,以社群影响、系统特性、相关经验、个人差异、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为自变量,分析这些因素对消费者LBS服务接受意向的影响,并对最终模型的假设条件用统计软件进行验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群影响、系统特性、相关经验、个人差异、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消费者LBS服务的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亦即以物质手段扩展人的神经感知及脑力智力的时代。仪器的作用相当于人的感官和神经传输系统,它是智能行动的依据。 在国民经济的工业化与机械化的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的机械正在逐步转化为“生产者”。生产过程的拟人行为必然把生产中的神经官能,包括智能化,放在比机械更为主导的地位。这就如评价一个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粪便是屎壳郎最喜欢的食物,它们为了争夺粪球,无所不用其极。而在人类眼中,粪便绝不是什么上等的佳品,它只会给我们带来视觉和嗅觉上的双重感官冲击,让人感到一阵阵不适。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视如粪土",请你们体会一下粪便曾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吧!然而,医学界意识到粪便是肠道微生物的化身,于是粪便的地位与日俱增,令人刮目相看。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龙静  李嘉  祝凤灵 《科研管理》2013,(4):144-150
本文探讨了高科技企业员工在裁员后的威胁感知对其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并结合资源获取因素分析它们对创造力交互影响的作用机制。运用大样本调研的方法,我们发现,当员工裁员后感知到威胁时,会对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当员工裁员后感知到机会时,会对创造力产生正面影响,而员工在裁员后是否能够从组织中获取充足的资源和员工创造力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同时,资源获取还会调节威胁感知和员工自我感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与裁员后感知到机会的员工相比,裁员后感知到威胁的员工如果能从组织中获取创新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则他们将体验比在低资源获取时更高的创造力。但是这种效应在员工感知到机会时,不那么显著或不存在。也就是说,员工在裁员后感知到威胁时,其创造力在不同的资源获取情况下的差别,要远大于感知到机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进行参照群体对软件开发人员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软件开发人员对技术的感知有用性比感知易用性更容易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当参照群体的意见与软件开发人员初始感知水平一致时,软件开发人员的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都不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但当两者不一致时,参照群体的高/低感知有用性会使得软件开发人员的感知有用性也随之提高/降低;而就感知易用性而言,只有参照群体的感知易用性高、软件开发人员的初始感知易用性低时,软件开发人员的感知易用性才会由于参照群体的影响而显著升高。同时运用社会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的观点对结论进行了解释和讨论,所得成果是对传统科技接受问题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魏彩 《科教文汇》2009,(2):124-124
传统哲学把经验看成是通过感官被动获得的感觉印象,杜威却认为经验是主体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经验不仅包含经验的事物,更包含经验的过程。杜威对经验的全新诠释使得经验具有了能动性和实践性,这对幼儿园的教学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不仅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而且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儿童提供动手的机会、增加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与学的认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理娜  孔韶辉 《科教文汇》2008,(15):103-103
人的认知系统包括感知、知识表征、记忆、理解、思维、学习、范畴化、抽象过程和推理等。这些认知活动能够对外语教与学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同时教与学的过程也会影响到认知系统的发展。以学习认识世界,而认识的世界又会影响到学习,在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模式指导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人的认知系统的发展和外语的教与学的实践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究影响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诊疗信息求助行为的外部因素、个体动机与形成路径,为在线健康社区生态圈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分析视角,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4个维度提炼出影响因素和个体动机,并选择技术接受模型为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构建形成路径的理论模型。选取"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等在线健康社区为实证研究数据来源,采用"情境实验+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获取437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martPLS2.0检验理论模型。[结果/结论]求助自我效能负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健康信息素养、求助经验、感知易用性、信息准确性、相关性、及时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求助自我效能和健康信息素养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按照显著程度,直接影响求助意愿因素依次为求助经验、社会容认度、感知隐私风险、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平台信任。  相似文献   

20.
宁南  陈国权  付悦 《软科学》2014,(1):81-85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假设模型,基于10个企业68个团队350个个体的样本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维度与个体基本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都显著正相关;个体对学习导向3个维度的感知对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维度有不同的影响;个体从经验中学习在感知的学习导向与个体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