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人源出于古代之流刑 ,是封建社会被统治者认为有罪而被驱逐或迁徙边远之地的客籍之人。对流人这一社会群体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作用进行研究的结果 ,便形成了流人史。中国流人问题半个世纪前由谢国桢先生于其所著《清初东北流人考》一书中首次对清初发戍东北之流人进行专门性研究 ,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 ,流人研究的视角渐深渐远 ,由流放制度研究、流人传记研究、流人作品的整理与研究以及流人综合整体研究发展为流人研究的理论化探讨 ,以期创建流人史、流人文化这样一种新体系、新学科。因此 ,流人史应该是介于移民史、刑法史、边疆开发…  相似文献   

2.
张亮 《兰台世界》2020,(4):152-155
流人现象是明清时期辽北较为典型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辽北地区近现代的文化源流之一,流人对辽北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通过对《铁岭日报》在1979年至2018年间报道的有关流人文化方面相关文章的梳理,介绍了辽北地区流人文化研究状况,阐述了明、清时期流人文化对铁岭、尚阳堡两地地域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历史档案》2001,14(4):9-9
本刊讯 由俞兆鹏主编的《中国货币金融史论著索引(1900~1993)》一书,最近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该书为16开本,约百万字。这部大型目录索引,收录了从1900年至 1993年间国内外(主要是国内)发表的有关货币金融史的论文和专著,其内容涉及中国历代币制、货币史、古钱、金银、纸币、金融史、造币厂及货币铸造工艺、历代农民起义军货币、人民革命政权货币、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货币思想、钱币学家及其著述、钱币学与货币史研究的意义及学术活动等等方面。 该索引编纂体例严谨,所收目录分为论文索引、著作索引两部分…  相似文献   

4.
金城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战争史》(1—5册)开始征订发行。此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战争通史,作者历经30年编著而成。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对我国古代有史记载以来三千多年的战争史做了系统、全面地记述与分析。它除记述战争活动外,还对历代的改朝换代、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战争中的用间与反间斗争也做了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在清初是一个人迹稀少的荒蛮之地,文化发展极其落后。由于地处极边寒苦之地,清初时。又是清政府发配流人的主要戍所,这些流人发配到这里后,著书立说,传播中原文化,为黑龙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口的流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流人的外来人口参与了流人地经济建设,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它也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采取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齐齐哈尔地处祖国边陲,是清政府发配流人的主要聚集地,这些流人在齐齐哈尔办私塾,撰著述,传播中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人文化,为推动齐齐哈尔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反映中国铁路史与中国摄影史发展的重要文物—《京张路工撮影》简本相册,该相册以精选照片的方式记录了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诸多场景。相册的拍摄正值铁路与摄影术在中国快速发展之时,而流传至今的该相册不同版本也各有千秋。本文通过研究相册中有关车站站房建筑的照片并同相关文献进行比对,总结与归纳了京张铁路车站站房的建筑特点与建筑规制。而作为晚清纪事类摄影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京张路工撮影》对当下京张铁路史的研究和京张铁路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帮助,并对中国摄影史、中国照相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历代藏书的规律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史论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出中国历代藏书的七大规律和四大特征,对中国藏书史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守卫记忆:我国重视对历史档案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辰 《中国档案》2003,(8):11-12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修纂《清史》这项宏伟的文化工程。在历代史书的编纂过程中,档案资料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重修清史,为清代档案的整理和抢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可对做好其他历史档案的保护有所借鉴。不断加强包括清代档案在内的历史档案的保管与保护,使之传承后世,并为编史修志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意义重大,也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一本系统描述海军护法史的开荒作─—《护法舰队史》简评邬和镒(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法舰队史》一书,是迄今国内第一部以一支海军舰队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填补了近代海军史的一段空白,为深人研究海军革命斗争及护法运动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著者汤锐...  相似文献   

12.
王少华 《档案》2011,(5):36-41
一、改造历代编剧杂说以求规范题材 一些治中国戏剧史的学者常把《闲情偶寄》看作是与王骥德《曲律》相对峙的作品,认为是李渔对《曲律》不满,而有订正续补的意思。从戏剧史的发展过程来比较明末清初这两大戏剧理论专著的审美异趣,对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朝时期东北流人档案(以下简称流人档案)是记述当时东北地区生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相关档案有助于从文化层面夯实文化自信体系的纵深和社会记忆的保存。选取双聚类技术为切入点,使用可视化矩阵分析发现目前关于清朝时期东北流人档案研究可分为清初宁古塔流人、清初东北流人文化和清代东北流人的社会生活三类,应用三维可视化山丘图可发现Cluster 1相较于Cluster 0、Cluster 2更为成熟,且系统性、累积性研究较多,根据山丘的高斯曲线起伏和标准差高低并结合文献可以对未来选题趋势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大一统”思想,就是重视和推崇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优良传统。“大一统”思想,经过历代传承,已升华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成了中国历代史家评史的标准和写史的基调。东晋史家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部史书。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史志之一。它记载了从远古到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0)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全书12卷,从内容看,可分三个部分:第1-4卷,着重记述了巴、蜀、汉中、南中各郡的自然…  相似文献   

15.
《档案学研究》1993,7(4):74-74
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邀请,美国档案技术代表团一行18人,在团长、口述史专家史蒂文森夫人的带领下,于1993年10月6日抵达北京,进行参观旅游并开展档案学术交流。 10月7日上午,美国代表团在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副院长李鸿健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徐艺圃,副馆长任世铎迎见了美国客人。徐馆长代表一史馆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一史馆的历史沿革、发展前景和馆藏档案情况。代表团成员在任世铎副馆长的陪同下,参观了一史馆的明清档案陈列室、密集架库房和缩微拍摄室,并观看了一史馆工作人员利用传统裱糊技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复的现场表演。美国客人对明清档案、尤其是其中的皇家玉牒、金榜、历代皇帝画像等档案很感兴趣;对明清档案的完好保存和一史馆良好的库房管理环境表示出由衷的赞叹。  相似文献   

16.
陈方 《山西档案》1998,(3):12-13
中国古代素有言事分立之治史传统,至司马迁援言入事,言事一体,言事从人,开创纪传体史书,这是对言事分立的旧义例的一次超越,历代史家于此看法不一.作者认为,应用公文档案研究历史,应处理好两者关系,引文述史,使之互体互用.力求以原始资料反映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7.
近世治史,多注目于历代民风习俗、文化心态,此诚史学研究格局的一大变化。我尝把史迹区分为显、隐两个层面,后者即一个民族的“心史”。由于历代社会情状、风俗变迁,透露了深层次“心史”之消息,故一旦把握其脉络,即能触摸到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根由,对于政迹人事、典章文物,则豁然开通,自另有一番见地。纵观我国古代史学史,民风习俗常为史学家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东北流人的遣戍是清政府对东北边疆实行有效社会统合的重要内容。为充实根本之地,清政府将大量罪犯流放东北地区,并对之进行了有效的社会控制,在清前期东北开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恶劣的生活状况迫使流人采取逃亡等方式进行抗争,对东北边疆开发与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本文通过梳理满文档案资料,对流人逃亡的原因、概况及政府对策进行探究,以期对清代东北流人的逃亡斗争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石刻文字的由来着重探讨了儒家经典石经历代演变的轨迹,其间呈现的规律、特性,指出石经具有重要的文献学、社会学、印刷史、图书史、文字学、书法艺术等研究价值,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志"、"前志"、"礼志"、"军志"、"史佚之志"等志书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为《左传》、《国语》及先秦诸子等传世文献所征引,因仅有20余则吉光片羽的佚文传世,致使历代学者对其体例的认识言人人殊,更鲜有问津其发展源流者。本文在辨明志书体例的基础上,根据现存志书佚文及相关传世文献记载,试将先秦志书的发展划分为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勾勒其"产生—繁盛—衰亡"的大致轨迹,追溯志书的源头及西周志书"史佚之志"、《逸周书·史记》的创制,揭示了春秋时期志书发展的盛况,并就先秦诸子对志书的改造、利用情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