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枫 《考试周刊》2008,(8):144-145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虽然其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但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依然延续着.本文以刘震云等几位"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着重分析“现实主义回归”小说的不足,并指出中国当代学需要的是多种创作方法并存的局面,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永远遵循的创作规律,而不是某种学的标签。  相似文献   

3.
当前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不仅超越了改革文学,而且也超越了所谓“新写实”小说;然而,人们在探索当前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与不足时,却存在着很多理论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在“现实主义”的概念上打摆子,困于传统的道德批判,而不是深入地开掘和把握现实主义的特殊内涵。有人认为,当前现实主义文学不过是前一段“新写实”小说的延伸与拓展,显然,他of没有看到前后两者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1、当前现实主义文学没有像“新写实”小说那样描写在困境中趴下的小人物,而是着力刻画站起来了的小人物。2、尽管当前现实主义文学描写…  相似文献   

4.
面对9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潮流,有人称之为“现实主义新的冲击波”,又有说是“现实主义大潮再起”,还有人称为“90年代新现实主义”,不一而足,莫衷一是。实际上,当我们放开眼界,将这股现实主义潮流放在历史的长河与世界的范围内去厘定它,那么,可以看出,它带有明显的“后”学特征。所谓“后现实主义”一词,或许能比较准确地概括当下的现实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5.
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对这种文学现象,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论者认为是“现实主义冲击波”,有的论者将其认定为“现实主义的回归”或“回流”或“回潮”,有的论者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作的深入和发展,这种论争一直没有止息。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关于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论争进行综述,厘清其优劣,对发展21世纪文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沈嘉达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2):31-36,45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何以领“新现实主义”创作之风骚?本从现实主义品格,乡村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三十方面作了泛化意义上的论说,揭示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和内在意蕴,这对新时期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玲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最新收获,它在50到70年代经历了由肯定到否定、由赞扬到批判的过程。其历时性评价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文革前的发展轨迹是不断趋向激进和畸变的。具体表现为作为当代现实主义的选择和新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逐步政治化和教条化。在经历了畸变和沉沦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最终也得到了回归和复苏。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小说以前所未有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理论。二十多年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不同的主题取向和审美特质,大致可划分为人性复归、文化寻根、生存叙写和社会透视四个阶段。从总体上看,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仍呈推进和深化态势。现实在发展,现实主义文学理所当然也应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者普遍认为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兼有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及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征,并重点研究其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文本的历史性以及历史的文本性。文章认为《拉格泰姆时代》也是一部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多克特罗在后现代主义走向没落之后回归现实主义的转型之作。其新现实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的真实性与小说的虚构性之间的深度融合。在新现实主义视域下,多克特罗小说不仅重建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历史,而且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状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原则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然而在我国当代的学创作实践中,却呈现出本荒芜的景象。本从精神追求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入手,对现实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创作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实主义在我国应该更加得到重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虚无主义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尤其在近30年来的当代小说中,虚无主义具有结构性的意义。小说家对价值虚无的痛苦认知与超克虚无的坚韧努力,使得这一时间段以来的小说创作不但在精神深度上达到了较高的层次,更让小说文本内部充满了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强大张力。将近30年小说确定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对象整体,打破文学史的一般写作模式,不完全按照诸如从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新状态小说到后先锋小说等的线性时间的递进顺序,而是采取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共时性解读方法,从虚无主义的角度把被经典文学史基本确定命名的上述各类小说形态揉合成一个相互交缠渗透的写作整体。能提炼出近30年小说写作的内在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朝着两个新的极致而各自发展,一极是朝着更为精致的复杂,对传统文学和现代经典更为激烈的反叛,代表便是先锋小说和先锋批评;另一极则面对整个商业化的社会,趋向于通俗化和大众化,代表便是新写实小说和消费文学,作才对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影听上述四种文学景观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小说,出自一群追求文学独立品格的作家之手。他们精心建构意象作为小说写作的特殊手段,隐退故事,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浓郁氛围,使小说脱出纪实巢臼,凸现具有独特审美品格的写意特征,对小说的现代转型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是80年代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文学思潮,其表现形态丰富复杂。在小说创作中主要有象征主义、荒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5.
以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主要人物和主题思想为例,紧密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从现代精神分析学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其作品陷入了某种失败,而这样的失败又在中国当代作家,尤其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家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由此,我们获得了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逐渐边缘化的某些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新现实主义小说在继承传统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深化了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出一种强烈地关注当下的现实品格,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关注社会人生,及时地反映纷纭复杂的社会现状,深刻地揭示出历史前进的动向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当代戏剧文学衰微的主要表现有:题材单一、内容浅薄;思想庸俗化,缺乏优秀艺术作品应有的对社会、人生和人性的批判精神;无艺术创新能力,作品缺乏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先锋精神;文学在戏剧艺术诸要素中处于附庸地位.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上、美学上的卡夫卡是丰富多彩的。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已有的对卡夫卡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作品的"异化"主题上,本文拟从艺术形式的创新上,把卡夫卡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比较,从而分析卡夫卡小说中显示出的巨大创新:其一,在叙事重心和艺术视野上的转向,由公众化转向私人性;其二,叙事艺术手段的革新,多用隐喻和象征;其三,具体到操作层面,人物是非典型和反主角的,情节是细节真实和整体荒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从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这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平民意识"的继承和延续;"平民意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当中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的能动性,所以不能固执的概括.而且,任何概括都是一种遮蔽.对"平民意识"的重新认识和探索,不仅可以建构起现代与当代文学的桥梁,更能增强我们对现代社会中人性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孙犁的《荷花淀》等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是时代的馈赠,也是孙犁艺术追求的结晶。对孙犁小说的转载、出版、研究和评论,是孙犁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受到政治的影响,但孙犁小说整体上是受到学界和大众的肯定和欢迎。影视改编和连环画等使孙犁小说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在孙犁小说传播上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