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角色的演变——从规定性到建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色原为戏剧术语,后来运用于社会科学指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R.Linton将这一术语用来比喻“地位的动态体现”(role as the dynamic aspect of status or position). 有的角色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而有些则是由人际关系类型、互动与交际模式所决定,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iddle)将教师角色界定为: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对教师的期望三种类型。而教师的行为及对教师的期望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除承担教学责任外,  相似文献   

2.
试析教师角色的心理适应与冲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析教师角色的心理适应与冲突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蔡笑岳一角色一词源于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C·G·荣格首先将其引入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一般把角色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1],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人,都有一整...  相似文献   

3.
潜台词是戏剧、影视中人物的表演技巧术语,语文教材中这样对它进行了诠释:台词含蓄的意思。具体地说,潜台词是指角色的内在实质,包括其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在戏剧、影视等作品中,人物的意志、情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角色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人们期望中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个人所应有的行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社会中像社会中的其他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一样,在不同的场合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这个术语借自戏剧用语,强调了演员与所扮演人物的区别。尽管扮演人不同,角色却相对稳定。教师角色则是与学校相互联系的概念,又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角色是指在教育系统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所应具备的行为模式。狭义的教师角色是指教育系统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所具有的行为模式。本文重点分析狭义范畴内的教师角色。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5.
对教师角色的新解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青山 《教育探索》2003,(6):104-104
一角色一词源于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由C.C.容格首先将其引入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一般把角色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于光远在《关于教育科学体系问题》中将角色定义为“个人占有特别地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目前,对角色较普遍的定义是:任何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人,都有一整套由其身份所规定的行为方式,当个体在执行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适应的社会职能时,其心理与行为必然要符合相应的心理规范与行为方式,即扮演相应的角色。后来,角色概念引入教育领域,用来分析教师行为。教育社会学家比德…  相似文献   

6.
一、父母角色的社会性格内涵 角色概念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G.H.米德首先从戏剧中借用的。“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之后戈夫曼(E.Geffman)建构了社会学“拟剧论”,提出人类社会是一个天然舞台,人类活动犹如一幕幕社会剧,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如同演戏一样,按照写好的剧本扮演各自的角色:这一理论丰富了社会学四大学派之一的“形象互动论”。  相似文献   

7.
教师角色行为失当归因分析●湖北王宗兰何启贤《社会心理学》一书中给“角色”下的定义是:“有关担任某一特定的社会职务的人应该如何行动的一套期待。”“角色”这个词,是社会学从戏剧术语中借用的,它强调了演员与其扮演人物的区别。尽管扮演者不同,角色却是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不乏许多误解,例如,把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片面地理解为角色扮演、表演游戏等。研究者通过实际观察,发现教师在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中扮演"无微不至"的导演、"不懂孩子"的编剧、"颠三倒四"的演员等这样一些错位角色,根据这些错位角色分析总结出在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掌控全局的"导演"、接地气的"编剧"、多角色的"演员"这些角色。为了使这些错位表现减少、应然表现增多,研究者总结出在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做一位明智的引导者、勇敢的探险者、谦虚的学习者,不断完善自己,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学前教育戏剧教育活动中真正做到率真天性的解放、心灵智慧的启迪,真正体会到自由和快乐。  相似文献   

9.
正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尊重和追随儿童模仿、假装、扮演的天性,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等进行自我表达,运用想象进行角色、情节和场景的塑造与创设,并与教师、同伴即兴表演,以此来实现儿童戏剧经验的增加和戏剧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角色承担是幼儿参与戏剧活动的方式,也是衡量和评价幼儿戏剧经验和戏剧能力的重要标准。那么,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幼儿承担角色呢?一、角色承担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徐静 《考试周刊》2013,(13):12-12
角色(role)该词源于戏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现代心理学一般把角色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角色包括三种含义:作为一种行为模式;作为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作为一种社会期望。教师角色是众多社会角色中的一种,一般指的是与教师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ddle)将教师角色界定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其二,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其三,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在众多的研究中.教师角色一般被认为是教师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生角色转换心理适应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到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经由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而形成,而在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矛盾、障碍,甚至失败,由此而导致角色失调,表现为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  相似文献   

12.
角色,本是戏剧、电影中的一个名词,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要求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自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G·H·米德将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之后,它便富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涵义。这里的角色不仅仅是指戏剧舞台上的特定人物,而是泛指社会群体中特定身份的个人。教师是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名角色。近年来,有的学者从教育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引进了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探讨教师的角色行为和角色规范,为教育理论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是后天获得的。角色形成是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引入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新课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新课引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在教学中,我们从实际出发精心安排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14.
教师角色定位的本质透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角色”一词原为戏剧用语 ,主要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 1934年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综合詹姆斯、库利等人的研究成果 ,在其著作《心灵、自我与社会》中率先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 ,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米德的  相似文献   

15.
角色原为戏剧术语,后来运用于社会科学指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R.Linton将这一术语用来比喻“地位的动态体现”(role as the dynamicaspect of status or position)。有的角色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而有些则是由人际关系类型、互动与交际模式所决定,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iddle)将教师角色界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角色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终身并非只扮演一种角色。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韩幕已经拉开.作为初中语文课改的实验教师。我们也要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审视。重新定位。通过并不漫长的课改教学实践.我已深深地感到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地进行角色的转换。下面是笔者对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的儿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郑井敏 《中小学电教》2012,(11):140-140
角色是戏剧专用名词,也称“脚色”。指剧中人物及由演员扮演的舞台人物形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学生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老师扮演着老师的角色,都是真实本色演员出演。然而同一个角色演多了,自然就枯燥无趣又单调,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要求我们重新反思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进行教学?在新课程的视角下,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但是不管教师角色如何变化,教育教学对每一位教师素质的有些要求是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戏剧是一种运用戏剧元素和戏剧方法培养全人的教育方式,以角色育人,以“人”育人是教育戏剧的基本育人主张。教育戏剧以角色l联结个人经验,丰富育人的形式;在戏剧情境中聚焦问题,拓宽育人的内容;协同创造,将教室变为剧场,拓展育人的工具。角色体验策略、角色互换策略、角色创造策略和自我反思策略促进了教育戏剧育人价值的学科转化。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戏剧在追求“代言体”模式过程中呈现出一个独特现象,即“歌队隐退,仆人开口”。从戏剧舞台角色的演变情况看,歌队和仆人在剧场中的作用,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替换、承继关系。西方传统戏剧在追求代言体模式的过程中,一定会放弃具有“中间交际系统”性质的歌队,并将其中的部分功能直接转化为角色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