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前,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八十年间,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艰苦的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悲壮动人.但是他们的斗争一次又一次都失败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此而抱终天之恨.自从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压在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虽一度暂时低落,但是,随着帝国主义疯狂地掠夺中国的利权和压迫中国人民,以及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加强对人民的剥削,中国人民救国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中国人民要求“收回利权”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內普遍地开展起来。1905年以后的苏杭甬铁路收回自办运动,便是反映这一要求的显著事件之一。这次斗争不仅在时间上持续达数年之久,有力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3.
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45年二战结束,在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台湾人民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台湾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中,要求回归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台湾人民的不懈追求。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得到了大陆人民的支持,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为全民族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十年,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是一次集中爆发,它以鲜明尖锐的形式显示出斗争的严重性质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110年的历史。这110年的历史,一方面是外国列强用大炮和资本把大清帝国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与中国的反动政府相勾结,压迫人民,镇压革命,使中国人民受尽列强的欺侮和凌辱,遭受了无穷尽的苦难。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赶走了外国侵略者。这就是…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中,湖南人民的斗争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湖南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中,衡州人民的反洋教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直到义和团运动时期,衡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发生的次数、斗争的规模及其影响都是在湖南乃至南方各省地方所罕见的,但以往史学界对此注意不够。本文仅就1855年、1861至1862年和1900年的衡州人民反洋教斗争,作一概述,并以这三次斗争为例,分析近代衡州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总特点。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我国近代史的第一页。我国近代史是以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为主潮之一的。从此开始的我国近代文学,也以表现这一伟大斗争为主要内容。随着列强对我国侵略、瓜分日益加剧,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不断高涨,反侵略爱国文学也蓬勃发展。而最早开创这一诗歌主题的是吴兆骞。吴北骞所写作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诗篇,是反映十七世纪中叶,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清王朝和  相似文献   

8.
一四十年来中国人民每年都以最大的乐观心情纪念十月革命节今年十一月七日,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纪念日。全世界劳动人民同苏联人民一起欢欣鼓舞地庆祝这个伟大节日,对于历尽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中国人民尤其觉得兴奋无比。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的历史,就是在十月革命的光芒照耀下奋勇前进的斗争历史。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望着十月革命这面光辉的旗帜,就感觉  相似文献   

9.
王翼 《教师》2009,(10)
在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中,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湖南人民也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这场战争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本文主要围绕湖南人民在1923年举行的收回旅顺、大连的反日示威游行和日本帝国主义为镇压人民残忍制造的"六一惨案"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战斗。在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史学界对于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关于这次斗争的领导问题,却出现了很多的争议,不少作和献都认为是菜农韦绍光。但此说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事实上,韦绍光不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领导。而在这场斗争过程中,举人何玉成却是一直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但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组织和动员群众的不止何玉成一人。因此,笔认为“何玉成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之说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11.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起,至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斗争,是本世纪各国人民世界规模的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反法西斯斗争投入最早,时间最长,历尽曲折。早在德意法西斯入侵西班牙(1936),意大利占领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1938)之前,在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东北的同时,中国人民在东方就举起了抗日的大旗,率先担当起人类反抗法西斯瘟疫的重任。反映在文学上,小说有肖军的《八月的  相似文献   

12.
1921年是个变革的年代,“红色”的年代!这一年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3.
翻开近代河南人民的斗争史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将近八十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经涌现出两次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头一次出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时期;后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开初的十一二年,即辛亥革命时期。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著对前一次革命高潮作了较多的论述,但对后一次革命高潮却语焉不详。为了填补这一缺陷,也为了阐发河南人民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本文拟就后一次革命高潮的形成,即辛亥革命准备时期河南人民的反抗斗争作个粗略的论述,希望同志们补充、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一、鲁迅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发展的道路鲁迅是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的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的代表者。他所走的道路是和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一致的。他参加了从辛亥革命启蒙直至抗日战争发动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把自己一生创造性的劳动,都供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鲁迅的著述极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并且有力地影响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鲁迅精神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劳动人  相似文献   

15.
一八四○年英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一百三十多年了。但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却一直鼓舞着百年来进行伟大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人民。研究这一时期清朝统治集团中,地主阶级改革派与顽固派之间,围绕着如何对待和解决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这一关乎民族存亡的大问题,而展开的爱国反侵略与卖国投降的两条路线斗争,对于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彻底批判林彪的卖国主义路线,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说:“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又說:“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爭,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1897——1899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的历史,証明了毛主席这一论断的英明正确。本文拟对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作一些介紹。一十九世纪末叶,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如列宁所曾指出的,帝国主义最終分割世界,便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地大物博的半殖民地中国,就成了帝国主义恶狗們的主要猎取对象。  相似文献   

17.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对中国革命影响之所以强大和深远,主要是由于中国发展的内在规律,由于中国人民强大的反帝反封建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所决定的。十月革命胜利的日子,正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基本形成的时候。在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下,中国无产阶级走上了为争取阶级利益而积极斗争的道路,并展开了争取中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的斗争。俄国的革命事变,加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1921年7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它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矿山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斗争也逐步推向高潮。其中,河南人民反对英国福公司的斗争,是一场有广泛社会阶层参加的规模较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斗争和全国各地收回利权运动相呼应,推动着辛亥革命的到来。本文拟对这场斗争作一考察,从一个侧面透视辛亥革命前的河南社会。英国殖民者垄断河南矿业的野心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方列强分裂中国的阴谋陆家希,王风君,罗瑜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不屈、前赴后继、为维护国家统一与西方列强斗争的历史。经过将近110年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把西方列强赶出了中国大陆,实现了除港、澳、台外的祖国统一。然而,西方列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仅就江西20世纪前50年新式中等教育的发展作简要回顾,以期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先进的中国人便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苦斗争。废除旧式教育,创办新学成为这场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富有进取和创业精神的江西人民,也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