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中语文必修本(以下简称《语文》),在注释方面有一些疏漏之处,现归纳辨正如下。1.卢橘《南州六月荔枝丹》(见《语文》第一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课本注曰:“枇杷。”这种注释是不真实的。《上林赋》云:“卢橘夏熟,黄柑橙楱,枇杷樵柿。”司马相如在此文中将卢橘、枇杷并举,可见二者并非同物。再查《辞源》,“卢橘”条注:“果名,一名金橘。生时青卢色,熟则金黄色,故有卢橘、金橘之名。”这说明卢橘是金橘的一个异名,并非枇杷。2.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见《语…  相似文献   

2.
钩沉     
●1905年11月2日日本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徇清廷要求,颁布《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中国留日学生到1905年已增至8000人,革命倾向日趋强烈。日本政府应清政府要求力谋加强对中国留学生的管束。4月,文部省就曾训令各有关学校校长,声称清国  相似文献   

3.
1918年“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与活动,是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留日学生救国团”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声.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早在一战时期已经开始.1914年日本借对德宣战之机出兵占领我国山东,1915年1月又提出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二十一条”.急于称帝、为此需要得到日本支持的袁世凯不惜卖国求荣,竟于是年5月9日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袁世凯的卖国行径激起留日学生极大愤慨,他们召开留日学生总会会议,推举当时在日留学的李大钊起草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袁世凯订立卖国条约;5、6月间,又派留学生代表团回国,集会演讲,号召国内各阶层民众行动起来.在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压力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放弃帝制,不久忧惧而死,“二十一条”也因此搁置.  相似文献   

4.
宫崎滔天不仅是孙中山的“知友”和得力助手,也是中国留日学生真诚的朋友。他在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奔走始终不懈”的过程中,与中国留日学生交往密切,并肩战斗,结下了深情厚谊。20世纪初,大批满怀爱国热情的中国留学生,“为国家前途寻出路”,纷纷负笈东渡日本留学,掀起了中国空前的留日学生运动高潮。1905——1906年,多达8千余名中国留日学生涌向日本。其中不仅有众多的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归国留学生留下过光辉的一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8年以后的留学热潮,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能产生哪些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尤其对于有志于回国报效祖国的留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具有指导意义和亟需探讨的问题。留日学者蒋一超先生近日投给本刊的“从两次中国留日高潮的比较试论当前中国留日学生之前途”一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现选登该文第四部分“当前中国留日学生之前途”,希望对广大留学人员有所启发,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地名寻根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在蒙古语中意为“青色城市”。约成书于1608至1612年间的《俺答汗传》记载:“大名扬天下的圣主俺答汗.在水公猴年(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能工巧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刺兀那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呼和浩特。”这里的“呼和浩特”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4日,由日本文部省科学研究费基础研究B(一般)项目“东亚的(学)之连锁”主办的“中国留学生与中日战争”研讨会,在日本横滨市神奈川大学举行。来自日本神奈川大学、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爱知大学、日本大学、庆应大学、中国研究所、日中友协神奈川县联合会和中国南开大学、(台湾)“国史馆”、徐州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大里浩秋、孙安石、并木赖寿、祁建民、川岛真、三好章、小岛淑男、川崎真美、高濑和夫、王雪萍和刘晓琴、周棉、安宇、林清芬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全一册),有这样的表述:“约公元前29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大败夏兵”、“约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犀开激战”。这三个历史纪年是从何而来,是传世历史文献的记载,是出土文献的记载,还是近几年来考古发掘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留东外史》是中国留学生文学的开山之作,因为书中充斥着对留日学生嫖妓的描写,自诞生以来备受误读和诟病。其实作者描写中国留学生嫖妓,是为了炮制一个日本“卖淫国神话”,隐藏着把日本“妓女化”的价值取向.有着明显的“性政治”意味。作者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感情,和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3000多人群起反对,并以集体罢学归国的形式表示抗议。他们归国后,通过向中央政府上书、请愿,筹划、组织召开国民大会,以及发起“劝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等方式,揭露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之野心,力阻政府与日签订密约,鼓励国民坚持斗争到底。在留日学生的鼓动和组织下,反对“二十一条”斗争以上海为中心,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这是中国留日学生第一次因中日政治事件而大规模集体罢学归国,尽管运动最终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人民反对“二十一条”斗争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康微 《留学生》2011,(11):54-56
“约克逊号”邮轮上的故事 1923年8月17日,从上海启程开往美国西岸西雅图的“约克逊号”邮轮,驶出了黄浦江。船上载着100多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就有23岁的冰心。这时的冰心已相继出版了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在文坛上小有名气。她于燕京大学毕业时,荣获了学校颁发的“斐托斐”奖和燕大姊妹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College)的奖学金。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清莹境界的文化基础马连芬中国的诗歌,追求一种清莹的境界。如山光水色之清,“清泉吐翠流”(庾阐),“清泉石上流”(王维),“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彻”(张孝祥《念奴娇》)。其他还有...  相似文献   

13.
1905年夏秋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又恰值日俄战争结束,双方于8月间在美国朴茨茅斯订立以重新分割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为内容的和约。为了诱胁清政府按日俄所订和约,将沙俄割占的土地、铁路、矿藏等从速转让,日本政府遂以颁布“取缔规则”为诱饵,表示顺应清政府约束留日学生革命活动的意愿。“取缔规则”于11月公布,即引起中国留日学生的反感;特别是对其中九、十两条,更持反对态度,因而由留学生总会具禀,呈请驻日公使杨枢向日本政府交涉,将九、十两条取销。日本政府不允。各学校留学生即相继罢课。12月8日,陈天华因伤时感事,愤激不能自解,投海自尽,从而激起留学生的更大愤慨,决心集体回国。陆续离日返国的达2000多入。嗣因一部分留学生持不同意见,倾向于忍辱负重,认为不宜轻言返国,相约组织“维持留学生同志会”。力倡罢课返国者,则成立“联合会”。两派学生各申己见,辩论不休,到1905年底至1906年初,由于日本各学校当局相继劝谕学生返校复课,又传闻清廷将派员来日调查事件真象,并进行调解。于是,东京留学生遂于1906年1月11日集会协商,议定13日起照常上课。“取缔规则”也就没有实行。日本历史学家永井算已认为,“反取缔规则”的斗争是留日学生对日本逐渐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提高了警戒,并试图与之对抗,而且也果敢地同急于勾结日本帝国主义、以图自保的西太后政府决战。这是留日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态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1905年夏秋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又恰值日俄战争结束,双方于8月间在美国朴茨茅斯订立以重新分割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为内容的和约。为了诱胁清政府按日俄所订和约,将沙俄割占的土地、铁路、矿藏等从速转让,日本政府遂以颁布“取缔规则”为诱饵,表示顺应清政府约束留日学生革命活动的意愿。“取缔规则”于11月公布,即引起中国留日学生的反感;特别是对其中九、十两条,更持反对态度,因而由留学生总会具禀,呈请驻日公使杨枢向日本政府交涉,将九、十两条取销。日本政府不允。各学校留学生即相继罢课。12月8日,陈天华因伤时感事,愤激不能自解,投海自尽,从而激起留学生的更大愤慨,决心集体回国。陆续离日返国的达2000多人。嗣因一部分留学生持不同意见,倾向于忍辱负重,认为不宜轻言返国,相约组织“维持留学生同志会”。力倡罢课返国者,则成立“联合会”。两派学生各申己见,辩论不休,到1905年底至1906年初,由于日本各学校当局相继劝谕学生返校复课,又传闻清廷将派员来日调查事件真象,并进行调解。于是,东京留学生遂于1906年1月11日集会协商,议定13日起照常上课。“取缔规则”也就没有实行。日本历史学家永井算已认为,“反取缔规则”的斗争是留日学生对日本逐渐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提高了警戒,并试图与之对抗,而且也果敢地同急于勾结日本帝国主义、以图自保的西太后政府决战。这是留日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态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文部省近日发表的统计指出,去年5月1日最新调查的外国留日学生总数达55755人,创最高纪录。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人数高居首位,约26000人,韩国以约12000人排名第2,台湾以约4000人位居第3,马来西亚和印尼分居第4和第5,前5名的排名和前一年维持不变。文部省分析指出,外国留学生中亚洲地区出身者高达九成,留学生的增加除与日本加大对私费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的力度有关外,也是亚洲经济好转的结果。中国大陆留日学生逾2.6万@申讯  相似文献   

16.
《“吾社”究竟何所指》指瑕大同市北岳中学丰刘《“吾社”究竟何所指》一文(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7期)有不妥之处,试为之指出。该文曰:“据《明史·张溥传》和明代陆世仪、眉史氏的《复社纪略》载。……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张溥首倡,建立了明末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籍《淮南子》中有一则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对于这则羿射十日的记载,近现代研究一般都将之作为神话故事来看待。如何新先生就认为“羿射十日”的故事是一个名的古代神话。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朱芳圃教授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中也认为《淮南子》中的记载是神话故事。但笔根据现代科学知识推测,“羿射十日”并不全是神话故事,而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确曾发生过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8.
苏北香火戏,现代傩戏的珍贵遗存何九鸿记述周俐整理《论语·乡党篇》说:“乡人傩,(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这是傩的古老记载.汉代傩仪里有所谓“子”。《后汉书》卷十五《礼仪志》曰:“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  相似文献   

19.
黄定 第二卷第709页《黄定小传》云:黄定“……十年(1183)以直谟阁出知温州。”“直谟阁”应为“直显谟阁”,脱“显”字;“温州”当为“潮州”。关于这段履历各书说法不一。《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及《宋词四考》有关部分说是“知温州”,然《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永福县志》[乾隆]有关部分皆云“知潮州”,《永福县志》(P310-311)还记载说后来其子黄自求嘉泰(1201——1204年)间亦曾知潮州,颇关心教育,“父子并称贤守,祀名宦焉,亦祀乡贤祠。”再参考《夷坚志》第1116页所载:“…  相似文献   

20.
《晏子春秋》中记载,楚王宴请晏子,安排人绑了一名齐国人,说是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问:“齐国人原本爱偷盗吗?”晏子回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