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关心支持下,在新闻出版战线各族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的新闻出版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与好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出版工作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深化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编辑》2011,(5):4-13
近年来,新闻出版行业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下大力气推动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办联合人民网推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与未来展望"大型系列访谈节目,展示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的科学发展之路。系列访谈从中央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的打造、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新闻出版企业上市及"走出去"等角度入手,多维度解析新闻出版改革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分析成功原因,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经相关方面同意,本刊整理了访谈的主要内容并将陆续刊发,希望广大编辑同仁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3.
一路 《传媒》2005,(1):8-9
2004年我国报刊业改革在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带动下,进一步向前推进,在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新闻出版系统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共六大以后,中央出版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和中央宣传部出版科。党报委员会的职能最具代表性,宣传部也兼有部分出版机构的职能,这是上海时期中央出版机构设置的一大特色。由于上海环境严峻,这一时期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的设立很不稳定,出现了中央发行部与中央出版部等出版组织机构,其职能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5.
我国出版体制的历史沿革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成立,直属政务院领导。它是中央人民政府负责指导和管理全国出版事业的总机关。与此同时,新闻总署成立,各大区和一些省市也成立了新闻出版局或新闻出版处,确立了中央和省两级新闻、出版管理体制。195...  相似文献   

6.
随着2010年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完成了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中国出版业转企任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出版业后转制时代由此拉开帷幕。出版社转为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刚刚  相似文献   

7.
1月6日下午,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报告中提到,2011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发挥文化改革排头兵作用,不断取得新突破。柳斌杰表示,2011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有三大"深入"。一是深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列入首批改革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展开,地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二是深入推动出版传媒企业落实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推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中央和地方国有出版企业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联合重组。如此看来,在政策层面,出  相似文献   

9.
随着2010年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完成转制,标志着全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遵循新闻出版业繁荣和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新闻出版产品的需求。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开拓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  相似文献   

10.
马颖 《出版广角》2022,(5):39-42
近年来,主题出版凭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优势,成为各出版单位甚至整个出版行业的创新点和提升双效的重要抓手。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法律图书的主题出版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法律出版人应明确策划导向、提升策划能力,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按照资源整合重组、资本整合重组、资源和资本相结合整合重组、生产模式重组的方式,开展联合重组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组建出版传媒企业集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出版单位转企是要确立其市场主体地位,使其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是要更好地进行资本运作,提高市场知名度,加快企业集团发展速度;是为国际化跨国经营奠定基础。在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出版社体制改革进程中,人民卫生出版社有能力组建大型医药卫生出版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推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中央和地方国有出版企业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联合重组。如此看来,在政策层面,出版业的跨地域重组已没有问题,而且作为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一种模式探索,正受到新闻出版总署越来越多的支持与关注。对此,近两年各出版单位对跨地域重组也是兴趣盎然,开始了更多更深入地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出版产业谋求突破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来看,如今只剩半年的冲刺时间了,路线确定,  相似文献   

15.
业内历来有把出版社按行政隶属关系分为中央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的传统,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划分,至2003年全国共有地方出版社348家,占总数量的60%,中央出版社(包括行业及高校所办出版社)218家,占40%。区域性出版社的产值也占到出版产业总产值的70%以上。 中国出版产业的区域性发展现状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研究我国出版产业的区域性特征及“中央”和“地方”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地方科技出版社与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高校出版社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结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实际做法,指出地方科技出版社只有明确专业立社的发展思路,依据自身的优势,确立专业细分领域,出台相应的学术著作出版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出版基金,才能做强高端学术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17.
出版产业生态的丰茂繁盛,是出版产业做优、做强、做大的鲜明标志,也保证着出版产业的持续良好发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18.
出版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以周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共识。出版体制改革也必须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出版工作也必须用改革来统揽全局。对此,我们的实践在积累,认识在深化。有人曾经把中国的改革划分为准备阶段和攻坚阶段,并说准...  相似文献   

19.
刘志 《中国出版》2013,(9):43-45
到2010年年底,我国出版界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全部完成,出版单位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一切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作,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合同管理制度是现代出版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同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包括出版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合同管理成  相似文献   

20.
按照已经确定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所有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10年底前完成转制。部委出版社改制是今年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意义更在于,或将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