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抽动症的孩子除了常见的面部、四肢抖动外,有的有喉部发声的症状,像打嗝或者像尖叫,也有的连续"啊啊啊"地发声或咳嗽一样地发声。个别10岁以上的孩子还会伴发不自觉的脏话,或怪词"操操操"一连串地发音,或者"性交性交性交"一连串地说。孩子都是在无意地、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  相似文献   

2.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尽己所能为孩子谋求"幸福"。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其投资未来就是在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则以为留下万贯家财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幸福。但每每问起当今的父母:"你的孩子幸福吗?"父母又似乎很矛盾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了心理上的幸福感。"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抛开各种社会因素,笔者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孩子缺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有些疾病,似甲又似乙,相似度极高,它们就像一对双胞胎,让人难以区分!孩子流鼻涕、咳嗽、发烧,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孩子嘴里有疱疹,以为是手足口病,医生却说是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长时间流鼻涕,为什么有的孩子是鼻炎,有的孩子却是鼻窦炎?它们就像一对对双胞胎,让人搞不清谁是谁。首选得知道是什么病,才能更好地治疗、护理。现在,我们先把它们认认清吧。  相似文献   

4.
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尖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尖子"。但实际情况常常是,孩子学习中上游,说好不好,说差不差,就是拔不了尖。相信有这种感受的家长大有人在,看看别人家的"尖子生",只能投以羡慕的目光。其实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商差别不大,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突出,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平平呢?教育学家把其归咎为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也就是常说的生活和学  相似文献   

5.
融立 《家长》2014,(Z1):45-48
正父母可以为孩子充沛的感情开一道沟渠,给他方向和引导,让他驶向成熟的航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快速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有的忧心忡忡,有的灰心失望,有的烦躁易怒……很多父母都说:"那个可爱的孩子消失了,现在的他经常对我们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他们可以和朋友通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并报以愉快的笑声,却  相似文献   

6.
教师节快到了!学生们都在校园里兴奋地跑来跑去,有的人手上捧着笔记本,有的人拿着小点心,还有人紧紧抱着老师不肯放开……究竟孩子准备了什么特别礼物给老师呢?当初为了让学生的热情传遍校园,我提出了"爱要大声说出来"计划;同时发下九宫格宾果集点卡,请孩子分成几个小组,到校园中找出九位老师,大声对他们说出"教师节快乐",并且请教师给予拥抱或握手,最后才能将宾果卡奉上,让老师留下印记,索取签名或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08,(11)
策划背景: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多,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家长对子女爱护有加,使得不少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如何教育孩子们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自强不息?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莫莫 《幼儿教育》2013,(11):18-20
城市生活,让孩子渐渐远离了大自然的怀抱,也让我们越来越少体会那份原始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花生是长在树上的,还是长在土里的?土豆开花,为什么果实却在土里?一粒西红柿种子,种下去后,需要多少天我们才能够吃到又大又甜的西红柿?为什么有的蔬菜吃叶子,而有的蔬菜吃它的茎……和孩子一起体验种植与收获的乐趣。没有地方?不要紧。只需要几个大花盆或  相似文献   

9.
武耀亭 《家庭教育》2002,(11):34-34
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就训斥:“你不也长着手吗!为什么不打他!”或教孩子:“打不过就咬,咱是正当防卫,咬死不偿命。”有的孩子打架,被批评时,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先动手,我是正当防卫。”不难看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怎样才算正当防卫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孩子都有无数个愿望,这些愿望有的得到了满足,有的也仅仅是"愿望"而已。如果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处理好了,孩子和父母都会满意:处理不好,可能还会酿成悲剧。今天的"悄悄话"栏目,我们邀请了几位同学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说起来都知道打孩子不好,有的父母亲打过孩子后常常会心疼得掉泪。可环顾四周,有几个父母不打孩子,又有几个孩子从没挨过父母亲打呢?“打是疼,骂是爱”,“这都是爸爸妈妈为你好”,这样的话从爷爷那儿传给爸爸,从爸爸那儿传给儿子或女儿。每个做父母的在打孩子的时候,都有足够的“非打不可”的理由,可平静下来,多多少少总会滋生一些懊恼。进而或许会想:孩子该不会怨恨我吧?用“打”来惩罚孩子是不是太残酷了?偶尔打一次可以吗?象征性地“打”孩子有效果吗?为什么有的孩子打也没有用呢……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并不足为怪,欢迎您来这里交交心,谈谈自己的想法、做法,来信来稿请注明“‘打孩子之我见’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是幼儿的启蒙教育的地方,对幼儿发展,个性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父母是幼儿最亲的人,孩子的许多第一次,都有父母的直接或间接参与。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父母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教育中,到底扮演的是什么样角色呢?一、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角色(1)英雄。在许多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都是英雄,都很崇拜。家长在孩子心中是无所不能的,孩子一言一行都要进行模仿。(2)"坏人"。有的孩子对爸爸感觉不冷不热,没感情。传统观念中,爸爸一直是"严父"的角色,家里对宝宝批评、惩罚都是父亲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中小学纷纷宣布提前放假。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孩子、教师和家长都猝不及防,回想起去年的超长假期,不少家长感到压力骤增。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在假期中高效学习与成长呢?一、孩子学习方法不对头怎么办寒假来了,有的家长马上进入"假期模式",与孩子一起放松下来;有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多种课外班,迅速让孩子进入假期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的幼教工作,我发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孩子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由此可见,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激发幼儿进行探究的欲望,是智慧开启的重要源泉.那么,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激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呢?  相似文献   

15.
户外运动时间到了,像往常一样,在做好准备活动后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操场。其他班级的孩子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玩"蜂巢",有的在玩攀岩墙……我们来晚了,那些现成的大型玩具是玩不到了,那我们玩什么呢?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那些比较适合大班孩子的运动器具中班孩子可以用吗?谁来帮我们摆放这些运动器具呢?"在不经意间我自言自语起来。"我们  相似文献   

16.
父母离异,孩子的情绪有一段混乱的时期。有的孩子会变得消沉、沮丧;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生气、退缩、自卑或攻击行为;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快乐。不管他们“变好”还是“变坏”,任何不寻常的表现都表示你的孩子需要有人帮助。这时离异父母应怎样帮助他们呢?一、离婚后,尽可能不要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改变生话方式可能对你有些好处,但却会毁了孩子。他们需要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事实上你也可能需要。  相似文献   

17.
问:我女儿3岁半,平时只要一咳嗽我就会紧张不安,生怕孩子"咳坏了肺",急着让孩子服用止咳药。我的同事告诉我,这样做并不科学,是这样吗答: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人体的一种生理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等排出体外,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故有人形象地认为适当的咳嗽对呼吸道起着自净作用。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此时呼吸道局部粘膜发生炎症反应,分泌物增多且黏度增高,妨碍粘膜上纤毛运动,细胞和细菌的尸体加上腺  相似文献   

18.
每次作业发回去之后,我总会听到学生说:"哎呀,这里怎么会错呢?""真可惜呀,我少看了一个字。"……有的家长也常在教师面前说:"我的孩子怎么不懂读题呢?让他自己读就做不来,我帮他读,不用和他解释他也会做。""我的孩子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考不好?问他有什么不懂不会的,他又说全都懂、全都会。唉,这孩子真是马虎。"……孩子和家长都会  相似文献   

19.
爱在细微处     
爱,像一缕缕灿烂的阳光,照亮、温暖孩子的心灵。我做了二十年的小学班主任,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所创造的美好,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都愿意真诚地贴近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内心或快乐或忧伤或迷惑或不解的声音。我用点点滴滴的爱,和风细雨般化解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爱在细微处,由此我也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尊敬与喜爱。一、小纸条里传递爱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文文静静,有的孩子倔强好强……每个  相似文献   

20.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到基层某学校听了几节音乐课,发现每节课里都有几个“被遗忘的”孩子。他们或呆坐墙角,独处一隅;或无所事事;在座位上转来转去。当这些孩子发觉我关注的目光后,有的赶紧去看邻座的书;有的不好意思地挪开了目光;有的冲我傻呼呼地一笑,就若无其事地东张西望。望着他们那一张张无奈的小脸,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的学生当中不也曾有这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