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针对传统法学独尊“纸面上的法律”提出了“活法”概念。卢埃林认为:法律是官员关于纠纷的行为;弗兰克认为:法律并不是“书本上的法律”,而是“行动中的法律”;“活法”概念向人们揭示了:影响人们行为、决定司法审判的不仅只有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成文法和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官所创之法(判例法),社会现实的其他事物,如政治、经济、道德、习俗、甚至人们的感觉情绪都对法律生活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活法”将“法律”概念泛化,与其他社会规范混同;法律的“意义”并非必须期待“活法”来填充,现行法(实体法)已具有“先决强制力”;官员行动并不等于法律规则本身,而只是适用法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提出是建立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同的生活需求上,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首先经历的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及与之相适应的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的需求和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其次是来自社会的尊重与被尊重的需求,人们渴望过上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最后在物质与精神世界都丰富发展的前提下,人们更多的关注环境、生态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与共,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都与人的不同需求密切相关,而人的不同需求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3.
老庄抱朴守真的思想主张生命价值追求与物质生活方式的统一,对于当代人因物质与精神追求失调、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失衡,具有积极的调适意义。汲取老庄重精神追求轻物质享受的抱朴守真思想。有助于人们在面对物质享受的诱惑时能保持平衡安静的心态,在纷繁的物质社会中能保持自己的本性而不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4.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物质财富积累程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等。农村成人教育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必将为农村物质生活最终达到小康水平作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活着,其意义取决于他的活法,是活法赋予了活着的意义。活着是生存状态,活法是生存方式,是活法决定了活着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上,必然会寻求某种幸福的生活形态,而幸福与否,则直接与他的活法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是不可能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是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环境体系的。马克思《资本论》多次提出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指的正是这一个问题。 人类不仅需要粮食,需要燃料,需要牲畜产品,需要鱼类和菜蔬,需要衣着、住屋和生产工具,而且还需要有清洁的空气和饮水,等等。人们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必然要从环境体系中取得其所需要的东西。人们在陆地上种植粮食,牧养牲口,采育森林;人们在河流湖泊里捕获鱼类,采获水里的植物,人们在矿区开采各种矿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人们在城市里建立工厂和作坊。所有这些,都是要同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关系的,都是要同自然环境的光、热、空气、水分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发生关系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产活动,不能不同自然界的环境体系发生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为了生产和建设,也不能不同自然界的环境体系发生关系。马克思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作为人类生活的永恒条件来对待的。当然,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产、文化、思想和社会风尚发展情况的反映。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精神文明则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表现为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进步和提高。人类社会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祭礼作为人类观念作用于自然与社会而形成的信仰仪式,展现了不同社会阶段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庶民的祭礼中,农民的生活观念规定了自然界的秩序,同时强调社会主体间的平等对立,社会由对立通过祭礼达到协和的一体状态;在王侯的祭礼中,政治观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控制力量,强调政治以其权威通过祭礼达到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有时会出现奇特而有趣的现象,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风光景物,可能会呈现迥然不同、意境全新的景观.人类社会生活也有类似情况,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历史进程或同一社会生活现象,就可能使人们产生新的观觉,甚至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思想政治工作亦同此理,从不同视角去审视学生的心态活动,就可能使我们会有新的发现.特别  相似文献   

10.
一、核心知识解读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一方面,人们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的迅速消耗与破坏、环境的急剧恶化与退化,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文学一直存在着误解,认为文学就是风花雪月。其实,文学是人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表现的内容涉及最为基本的社会价值关系。文学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符号,是特定时代的文化载体,是人类文明符号的象征。文学可以体现一定的社会变迁,它以一种艺术方式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生存状态和人类价值,不同时期文学特点可以体现不同时代文化和社会特征。因此,文学作品是我们社会的必然产物,任何一种文学流派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又能动的反映时代的变迁。本文以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为例,阐释了文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家庭对公民政治文化影响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一般说来,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识、观念的积淀。本文拟从狭义的角度来探讨。文化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文化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政治思想、理论、信仰和价值判断等的总积淀,它规定着人们政治行为所发生的背景和趋势。政治文化主  相似文献   

13.
动物作为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与人类亲密相处的过程中,动物的特性已经被人们逐渐感知并对其形成了一定的认识。随着历史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语言文化里不断出现许多和动物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不同的国度里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与意义。英汉民族对于动物的认知基本一致,其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国家,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文化氛围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条件各方面的差异,词汇所承载的信息和意义也就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民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或不同的语义联想。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争论的文化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文化视作物质或精神的本身,造成了认同过程中的结构错位,是导致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中西文化争论的根本原因。其实,文化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认同的符号,是存在的特殊形式。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和物质的反映。它是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又制约了人类自身的活动。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恰恰为文化定位偏向的人们提供了争论的理论依据。但是这种争论并非完全没有意义,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人类对现象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服饰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饰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服装社会学、服饰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及功能,以期在服饰文化的研究中找到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天然世界,人涉世界,人的世界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把握。本文意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出发,对这三个概念试作辨析与界定。 天然世界范畴是一个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范畴。有的学者把自然界、生物体的人以及人类社会都纳入天然世界范畴,这实际上与我们通常讲的物质世界范畴重合了。人及人类社会不仅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自然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具有物质的属性。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人及人类社会的结构确实是作为社会存在被容纳在物质  相似文献   

17.
巴金的《寒夜》具有多重的思想意蕴,值得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解读。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哲学方面提出了多角度的解读方式:传统的社会学的解读方式往往从人们的经济来源、政治地位、生活状况去考察社会的公正性。它关注的是人物的生活处境和状况;文化学的解读方式则从不同群体的人们所具有的不同文化背景强化其有别于其它社会群体的独特思想观念。心理学的解读方式从社会的传统文化习惯出发,阐释了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哲学的解读方式从哲学的高度透过一个个形象的命运来揭示人生、社会、人性的道理。总之,《寒夜》是一部具有深厚意蕴的文学巨著,随着人们思想认识和社会的变化发展,它的阅读空间将会不断地拓展。  相似文献   

18.
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饰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饰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服装社会学、服饰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及功能,以期在服饰文化的研究中找到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出现农村大量留守群体.以安庆市镇江村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得出如下结论'留守老人总体上对物质生活比较满意,但是在生活照料、医疗保障方面仍面临着困境;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时常感到孤独抑郁;留守老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期望不高,希望子女对自己付出更多情感.因而,应该提倡传统孝道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筹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加强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生活实践的观念表现,并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特别是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变迁,我们要能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深刻地认识意识形态变迁的过程,分析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反过来促进意识形态的变迁,进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