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其关注的主题由自然物质世界转向了人自身,转向了人的生命及与人的生命不可分割的生活.文章从生命哲学的视野采审视当下的儿童教育,发现儿童教育忽视了儿童生命的价值,并带有很强的教育功利性.提出教育要尊重儿童,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让儿童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妇人》(Little Women)作为一部儿童小说,描述的是南北战争期间一个普通家庭的四个女儿的成长故事。该文选取了《小妇人》第一部中四个女孩乐此不疲的游戏——“天路历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挖掘出了作者设置该游戏的真正意图: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内容上传达了当时主流的清教思想;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儿童小说中“说教”的教育方式,更加符合儿童天性,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该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立足于文本,分析了游戏三次出现的不同形式和内涵,并总结出游戏在小说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则是通过游戏设置的作用,分析其体现的作者的独特的教育思想;第三部分从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家庭背景分析作者独特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这两部产生于不同国度的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都以19世纪英美中产阶级生活为题材,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从比较文学的主题学出发,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发现两部作品的相同主题所表现出的不同地域人类文化的类同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其关注的主题由自然物质世界转向了人自身,转向了人的生命及与人的生命不可分割的生活。文章从生命哲学的视野来审视当下的儿童教育,发现儿童教育忽视了儿童生命的价值,并带有很强的教育功利性。提出教育要尊重儿童,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让儿童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5.
钟雯 《教育导刊》2021,(5):33-36
当前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面临着"幼儿参与表面化、主题内容模糊、互动功能不足"等困境,文章通过对班级主题墙创设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的反思,从儿童视角提出班级主题墙创设的路径:班级主题墙设计创意应源于儿童、邀请儿童进行主题墙设计、引发儿童与墙面内容"对话"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园教育信息化与本土化特点,分析了班级主题墙创设...  相似文献   

6.
巴格莱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文中对<教育与新人>中的要素主义思想,从思想基础、核心教育观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部人类教育的历史.就是研究儿童和发现儿童的历史。在中国现代教育百余年的发展轨迹中。回归生活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同样是其不变的主题.而课程作为教育的“心脏”。  相似文献   

8.
追寻儿童科学教育的真义: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设置80多年的历程,可以发现偏狭的理性主义价值观与工具主义价值观是多年来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取向.本文在分析、批判这种取向的基础上提出儿童科学教育应以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为其价值定位,应以探究、体验、发现为核心,以追寻儿童科学教育的真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文《狼和小羊》近百年来出现过三种不同的教育主题,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主的小学语文教材,只强调启迪儿童识别好人坏人、让儿童养成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这种教育主题,导致教材的教学预设存在推动和诱导儿童欺弱者、找借口、做无赖的倾向.如何淡化教育主题的单一预设,审慎选用教育主题,发挥教材的全面教育作用,是教材编制者和教师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特别重要。儿童是教育科研最具生命活力的主题。本文从"观察儿童""学校课程""重塑儿童观"三个方面阐述写作的选题途径,例证儿童是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第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中马奇家四姐妹一方面拥有革新意识,坚持信仰,热爱劳动,追求独立,散发着新女性的魅力;一方面积极维护传统中的美好因素,努力扮演好女性的家庭角色,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小妇人们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源于作者奥尔科特所处时代的两种思想: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这样的思想鼓励小妇人们即敢于肯定现实、自食其力;也敢于超越物质的限制,寻求心灵的本质,而这些都是当代的女性们所应该具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是现代性思维特征的教育方式,存有宏大叙事的理论僵化、少数儿童成为本质主义的"剩余"、对少数儿童教育的理论"歪曲"等本质主义困境。全纳教育虽然面向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但极具乌托邦性质。为此,我们应坚持本质主义建构和后现代主义批判统一的教育路向。  相似文献   

13.
回顾我国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置和发展的历程,偏狭的理性主义价值观与工具主义价值观是其多年的价值取向。重新认识儿童,从儿童是小小科学家反思批判当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发现儿童需要的是生活科学而非学科科学;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而应是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儿童不是接受式地学习科学,而是在探究、体验、发现中学习科学。  相似文献   

14.
美育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我国古有“诗教”、“礼教”、“乐教”之说.本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更明确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他说国民教育,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他认为在人的培养上,五育都很重要,是“今日教育不可偏废者也”.他还认为美感是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的“津梁”,能起变革社会的作用.1909年他任教育总长时提出,教育上应特别重视美育.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教育方针.在西方,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作为教育儿童的教科书,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提出“体育教育儿童的身体,音乐教育儿童的心灵”.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以"进步教育网络"为代表的美国新进步主义教育在21世纪出现了日趋活跃的迹象,在继承传统进步主义思想和物质遗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愿景和教育原则,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新进步主义注重儿童的兴趣和成长,强调发展整体儿童和培养儿童的创新动手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抵制压制儿童的有力工具,也是消解僵化教育的良方.但在美国当前的政经格局下,短时期内进步主义教育还不可能成为美国公立学校改革的主导力量.以渐进的、渗透的、逐步被接受的方式去发展,也许是符合进步教育理论气质的一种较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从比较的角度研究《白鹿原》与《日瓦戈医生》的主题.这两部作品的主题都在彰显一种富有理性色彩的战争观.都注重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反思暴力及种种类似的坏的冲动.所不同的是,《白鹿原》的价值基准是儒家的伦理观念,而《日瓦戈医生》所依本的则是具有基督教色彩和个性主义倾向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7.
《红字》是部多元主题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广受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其女主人翁海斯特.白兰更是倍受评论家喜爱。从比较狄姆斯代尔和珠儿父女这两个受到较少关注的人物的相似点出发,可管窥超验主义思想在《红字》中的体现;同时可以发现,霍桑与爱默生、梭罗的超验主义世界观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杯酒留痕》是当代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颇受评论界关注的一部作品。对该部小说有关宗教、历史、伦理等人文元素的研究是读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尝试切入作品中的另一凸显主题———对他者的伦理认同,分析和阐释小说中人物从自我中心主义到他者的伦理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台梭利教育机构遍布我国各地。蒙台梭利儿童观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其致力于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并促进其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主题活动关乎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存在脱离儿童经验、重知识而轻情感、主题活动缺乏层次感与整体性等问题。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出发,提出幼儿园要创设尊重儿童个性与经验,开展开放、温馨自由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20.
儿童拥有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前者是基础与前提,后者是派生与条件保障.当儿童的内在价值被剥夺、强行转化为满足成人和社会需要的工具,就导致形形色色的工具主义儿童价值论.血缘功利主义、宗法等级主义、阶级等级主义、市场功利主义是迄今为止这种价值论的主要表现形态.它通过形成根深蒂固的"儿童偏见",致使儿童被虐待和忽视.超越工具主义,根除偏见文化,让儿童人格尊严成为社会首要善,让每一 个儿童获得解放,是儿童价值论的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