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了“纸馅包子”的出笼前后。  相似文献   

2.
“纸馅包子”被戳穿是假新闻后,互联网上对虚假新闻掀起了一片谴责声。这是新闻界的耻辱,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影响,使老百姓对媒体产生信任危机。虽然“纸馅包子”事件发生在电视媒体,但是网民的声音已经向所有的网络新闻工作者发出了警示:杜绝网络虚假新闻,已经刻不容缓,否则,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会随着虚假新闻的传播而滑坡。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前哨》2010,(5):29-31
虚假新闻是人民群众最反感的新闻界消极腐败现象之一。近年来,全国新闻界为纠正和防范虚假新闻作了大量工作.但虚假新闻仍然在公众视野里频频出现,如“纸馅包子”事件、“索马里护航舰队逼退潜艇”事件,以及引起全国各种媒体广泛关注、情节跌宕起伏的陕西“周老虎”事件。等等。当这些虚假新闻被揭露时,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我们传媒界背负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罗建华 《新闻记者》2007,(12):38-41
2007年夏天,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炮制的一个“纸包子”新闻露了“馅”,引发新闻界对现有媒体用工体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7.
近来,新闻界频发一个又一个“新闻”,引得全社会关注与警觉。这,就是一系列虚假新闻的恶性出台,如北京“纸箱馅的肉包子”、江西“恶毒后妈摧残小女孩”,等等。  相似文献   

8.
主题策划     
北京电视台发生的"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在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引发了大家对新闻  相似文献   

9.
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本文拟从成因及对策两方面,浅谈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如何防范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0.
我所经历的假新闻赵金:现在,全国新闻界正在开展打击虚假新闻的活动。虚假新闻,在各个媒体和各个记者身边时有发生,因动机的不同,有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之分。"纸馅包子"事件是明显的故意失实行为,而其他一些失实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史上最毒后妈”、“纸馅包子”、“中国将抛售美元”……最近一段时间,一条条具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向新闻真实性和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制止和防范新闻失实,成为摆在新闻界一项刻不容缓的严肃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把做文章比作做包子:如果文字很长,像包子一样皮很厚,咬了几口还没有吃到馅,读者就会厌烦了。而编辑的工作就是“做包子”:一方面要保证包子里有“馅”,另一方面要保证让读者一口能咬到“馅”——实实在在的新闻信息。但遗憾的是,像这样皮薄、馅多、味美的“包子”并不多。这里面既有编辑“技术”的原因,也有新闻“原料”的原因,还有操作“配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北京电视台一名记者杜撰的“纸馅包子事件”刚刚过去不久,“陕西周正龙假虎事件”又大白于天下,这些层出不穷的假新闻事件令新闻界为之蒙羞,其恶劣影响严重伤害了媒体及政府的公信力。假新闻始终与媒体如影随形,“假虎事件”不会是最后一个假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馅做的包子》节目,被许多媒体转载,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经有关部门调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是彻头彻尾自我炮制的虚假新闻。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稿用记者訾北佳目前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处罚金1000元。2007年上半年,从所谓“蕉癌”、“毒香蕉”事件的发生,到《纸馅做的包子》粉墨登场,虚假新闻的产生,正如中国记协通报所言,“严重败坏了国家的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无论是“毒香蕉”假新闻的传播,还是“纸馅包子”登台,除了新闻媒体内部管理制度、审稿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尚有欠缺外,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众多的社会生活类报纸,为了产生轰动效应和提高发行量.大量刊登所谓社会的“奇闻逸事”,不惜笔墨地大肆渲染色情和凶杀的场面,有时甚至把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事,编造得栩栩如生、“真实有据”。连有的权威媒体也出现了《纸馅做的包子》这样令新闻界蒙羞的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北京电视台一名记者杜撰的"纸馅包子事件"令新闻界为之蒙羞,其恶劣影响严重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假新闻始终与媒体如影随形,"纸馅包子作为有良知的新闻人,我们在为此  相似文献   

17.
一场令全国新闻界瞠目结舌的"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造成北京电视台主管副总编辑引咎辞职;生活节目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该中心无正职主任)、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与新闻的真实性的关系这个论题,曾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新闻界的一个争议颇为热闹的话题.从华南虎事件和纸馅包子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新闻策划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纸馅包子”事件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一则报道,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后经证实是一则精心策划的假新闻。这起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纸馅包子”事件使我们不能不正视当前我国广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思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最近,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不但在新闻界引起震动,而且也成了全国舆论的焦点。面对这样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大多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