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移民在美国被视为“模范少数族裔”。华人的吃苦耐劳和任劳任怨使他们成为受欢迎的廉价劳动力,也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受到比其他少数族裔更多的歧视和排挤,甚至连政府也制定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中国佬》中追溯了历代华裔美国人的经历,反映了华人从未被当作真正的美国公民,他们所受的待遇总是与“中国”发生关联,他们的社会地位深受中美关系的牵制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佬》中,汤亭亭以四代华裔移民为原型,通过讲述他们在美国的艰辛生活和思想状况,重新对边缘人物进行阐述。不仅揭露了作为边缘人物的华裔男性的艰难处境更展示了他们不屈不挠、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彰显汤亭亭如何构建小人物的英雄形象,进而表明华人在美国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刘沥 《海外英语》2014,(15):206-207
《典型的美国佬》是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的成名之作,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墨讲述了作为少数族裔的中国主人公在美国实现其美国梦的成长经历,该文旨在探讨《典型的美国佬》中所运用的成长理论策略,揭示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少数族裔在美国打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中"法律"一章,列举了从1868年到1978年美国移民法中有关华人的各项歧视性的法令法规,与作品中的家族故事并置,显得很不协调,但在一定程度上为家族故事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和语境,在此基础上汤亭亭又想象式地呈现了家族中四代华人移民的血泪斑斑的故事,借此法律提供的背景,从而进入华裔族群的集体记忆.法律条例与文学想象互相支持,彼此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猛一听“美国华裔文学“这个词,你可能以为这不过是一支美国少数民族文学流派,内容单调,无非是写中国移民与美国社会的冲撞或者同化.你这是远远望去,走近一看你会发现“美国华裔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千差万别,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中的两部佳作《中国佬》(1980)和《典型的美国佬》(1991)(两书的中译本均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就是两部很不相同的美国华裔作家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佬》中,汤亭亭描述了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家族四代华裔男性的生存状况,融故事、史料、神话于一体,把个人的经历、家族的遭遇扩及到整个华人移民群体的记忆。作者艺术地再现了华裔移民艰苦的生存和发展史,并对美国历史进行颠覆与改写,肯定华裔移民为美国的开发和建设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特定的生活环境使得华裔作家对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反映在作品中常常表现为对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一代移民和完全西化的华裔青年的形象的刻画。在此过程中,作家也加深了对自身华裔族群的文化属性的认识与思考,厘清了族裔文化的独特属性,从而有助于确认族裔集体身份。本文将以华裔作家雷祖威(DavidWongLouie)的短篇小说《爱的痛苦》为例,通过对文中的华人母子形象的分析,找出作家对其对华裔族裔身份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乐丽华 《文教资料》2008,(24):23-24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中"四人帮"之一.任璧莲在其作品中精确阐释了美国华裔这一散居群体的身份认同.本文对其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中的美国华裔散居者的文化认同进行了解读.在美国伊始,张家人期待着落叶归根,坚守着中国的儒家道德主义.但随着回国梦的破碎,他们开始拥抱美国信仰: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通过对他们的孤立和同化策略的谴责,任璧莲对美国华裔散居者的文化认同进行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9.
1991年,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小说描写了三个中国移民在纽约的经历。他们满怀梦想和希望来到美国,投入到美国社会,不断被美国主流文化所同化。于是,他们由最初批评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最后转变成了他们蔑视的那种人——"典型的美国佬"。当我们不再只是以一个人的种族民族及宗教特征来评判一个人,而是以一个人的价值来评判它,这样也就是比较理想化的解决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是美国文学的畅销之作,她用中国文化材料建构起自己的文学世界,同时也用自己的文学之笔将华人及华裔历史真实呈现在主流社会读者面前。其作品《中国佬》可以说是文学书写与历史记录的杂烩。作者以这种写作手法,达到修正美国官方历史,夺回族裔话语权利,实现美国华裔拥有美国的写作目的。历史与文学的互动作用使其作品有了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假说谈起,凸显其书写的多元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晨曦 《考试周刊》2013,(59):13-13
美国华人的最初自传文学是早期华人移民为生存所讲述的并非完全真实的个人历史,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华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使华人失去了在美国的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现代华裔美国作家继承了这种自传文学传统,重新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力图塑造一种属于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自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书写是美国华裔作家表达华人世界的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华裔踏上美国的国度起,华裔逐渐被标榜为野蛮、肮脏、劣等和温顺、勤奋、节俭。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汤亭亭、谭恩美、赵建秀等新一代华裔文学家进行英文创作,其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引起中西方文坛的广泛关注。华裔作家在作品中热爱尊重中国文化的积极方面,同时又疏离了含有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这些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既爱又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其作品中改写中国神话,重建"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做华文报纸记者奔走于教育界,近年来采访过近百位教育官员、双语老师和新移民学生,旁听过十几回双语教学课,也曾列席过美国双语敬师年会,发表了许多相关消息和报道,对这种美国独创的、为新移民子弟服务且行之有效的数学方式喝采叫好。华人和其他少数族裔需要双语教育,这也是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不意近年来反移民风潮骤起,取消双语教育呼声日高,政客们唬人说“语言不统一,国家会分裂”,美国只能有英语,并筹划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主题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研究了汤婷婷《中国佬》中对恢复被扭曲的华裔刻板形象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对种族和性别界限的质疑.小说《中国佬》通过改写历史神话传说的叙事方式,颠覆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重塑了中国人在东方主义话语中的形象,旨在寻求美国华裔身份中的美国属性及族裔属性和谐共生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人的自传文学传统开始于早期华人移民为生存所讲述的并非完全真实的个人历史,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华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也使华人失去了在美国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现代华裔美国作家特别是汤婷婷和谭恩美等人在继承这种自传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刻意在她们的自传作品中重新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并力图塑造"混合文化"这一新的华裔美国人的自传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中国佬》对"镜花缘""鬼伴""关公情节"三个故事的改写,阐释《中国佬》与历史和文化的互文关系,指出"镜花缘"是华裔牺牲的预示,"鬼伴"是美国梦的破灭,"关公情节"则是华人的精神支柱。小说作者汤亭亭用文字使那些被历史压抑和淹没的华裔族集体得以重现,并用自己的手法质疑历史和主流记载的真相,借历史和神话故事构揭露历史之外的事实,为华人先辈们悲壮的英雄事迹和贡献做出证明。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美国的语言问题也是很多语言专家和社会学者长期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移民及少数族裔的语言问题,使他们尽快地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之一是双语教育。但双语教育对于少数族裔来说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本文通过对双语教育历史以及发展的梳理,结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双语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利昂与拉尔夫分别代表了唐人街华人和郊区华人两个不同的群体。两人同属任璧莲所定义的美国人的范畴内,其经历亦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命运却大为迥异。通过分析原因,笔者提出,华裔移民要想真正融入主流社会,既取决于华人本身的努力,也取决于主流群体能否公正对待华人。  相似文献   

19.
任璧莲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通过迁徙母题,巧妙地展示了华裔移民追求美国梦的心路历程。表面上,作家延续着“美国梦”叙事,实际却运用一个个运动的迁徙意象,质疑美国梦,揭示华裔移民美国梦的虚幻和移民在美国社会所遭遇的残酷现实。  相似文献   

20.
孙峰 《宜春学院学报》2013,(11):99-102,154
按照族裔来划分的话,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可以归纳为非裔、华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别.在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开始有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类型小说在内涵、思路与方法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厘清美国少数族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从而进一步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