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俊 《教师》2011,(9):92-92
新课程改革将数学学习中的实践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生能够充分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小学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构建高效化课堂,锻炼学生的意志,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以往的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学习,成为新的时尚。数学课堂也一样,知识的传授过程应变得靠近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数学是一种思维工具,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是课标思想的"四基"之一,数学知识的形成不单单是教师课堂的直接传授,也应是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唤醒、借助直观、适当拓展等方法,对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升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课堂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怎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呢?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以充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掌握数学内容,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我在工作实践、学习中,有几点体会: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很快达到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活动.只要教师依据教学实际,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不断猜想与验证的积极学习活动,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符合数学学习规律,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学实践活动必将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田莉莎 《云南教育》2005,(14):14-1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课堂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怎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呢?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以充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掌握数学内容,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我在工作实践、学习中,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要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需要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这就充分强调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有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已经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思维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关注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使新课程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呢?一、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学习“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是数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考查、操作…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怎么学"决定着教师的"怎么教",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的让位给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里,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即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说学活动就是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阐述自己学习情况的活动.它是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的形式,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过程、学法运用效果的有效方法.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通过交流来学习的.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理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概念,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改革是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促使学生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与能力。这就要求数学课堂上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一时间课堂气氛呈现出一片民主、和谐、生机勃发的景象,然而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形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6.
林军 《考试周刊》2010,(23):67-68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揭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课堂活动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兴趣,向学生提供更多从事课堂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课堂活动经验.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活动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巧用新理念,用活新课程,灵动新课堂.  相似文献   

20.
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所需的知识的过程。数学课堂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知识的生成,而这种生成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