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86-6发表了《对于一个习题的看法》一文.陈继武同志认为现行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课本《立体几何》中的一道习题:“平面ABC外一点P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ABC的内心,求证:OP⊥平面ABC.”(P52习题第18题(2))是一道错误的命题.其实这一命题是正确的,否则课本P32例1:“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  相似文献   

2.
高级中学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一组不等式: 1.如果a,b∈R,那么a2 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P9性质定理). 2. 已知a,b是正数,且a≠b. 求证a3 b3>a2b ab2(P12例3). 3. 如果a,b是正数,且a≠b是正数,求证a6 b6>a4b2 a2b4(P16习题2).  相似文献   

3.
高级中学数学第二册 (上 )第六章一组不等式 :1 如果a ,b ∈R ,那么a2 b2 ≥2ab(当且仅当a =b时取“=”号 ) (P9性质定理 ) .2 .已知a ,b是正数 ,且a≠b .求证a3 b3>a2 b ab2 (P12 例 3) .3.如果a ,b是正数 ,且a≠b是正数求证a6 b6 >a4 b2 a2 b4 (P16 习题 2 ) .从结构上看 ,三式之间有惊人的相似 ,反映了相关数学的本质属性 .由此类比拓展 ,可以得到更一般性的结论 ,形成新的解题序列 ,发挥教材的效应 .引申 1 如果a ,b是正数 ,那么an bn≥an- 1b abn- 1(n∈N ,n >1 )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 .证明 an bn - (an- 1b abn- 1)…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有些习题 ,解答起来十分简单 .教学中若对这些习题深入钻研 ,或给以应用环境 ,或创设变化情境 ,便能设计出对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及探索研究问题能力十分有益的题组来 .举例如下 :题 1  (新教材第 11页习题 6 .2第 1题 )求证 :   a +b22 ≤ a2 +b22 .针对这一习题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个题组 :1 公式的应用例 1 设a、b∈R+ ,a +b=1,求证 :(1)a2 +b2 ≥ 12 ;(2 )a4+b4≥ 18;(3) (a +1a) 2 +(b+1b) 2 ≥ 2 52 ;(4) (a+1a2 ) 2 +(b +1b2 ) 2 ≥ 812 .证明  (1)∵ a2 +b22 ≥ a +b22 =14 ,∴a2 +b2 ≥ 12 .(2…  相似文献   

5.
二次根式的大小比较 ,是《二次根式》一章的难点 ,其比较方法多种多样 ,这里介绍九种供大家参考 .一、比较被开方数此方法是先将根号外的数移进根号内 ,通过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来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例 1 比较 32与 2 3的大小 .解 :∵ 32 =32 . 2 =182 3=2 2 . 3=12则 18>12∴ 32 >2 3.二、平方比较法此方法是先将二次根式平方 ,然后通过比较平方数的大小 ,来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例 2 比较 3+ 5与 2 + 6的大小 .解 :∵ ( 3+ 5) 2 =8+ 2 15,( 2 + 6 ) 2 =8+ 2 12 ,则 8+ 2 15>8+ 2 12 ,∴ 3+ 5>2 + 6 .三、求差比较法此方法是将两根式相…  相似文献   

6.
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求证与此相关的另三个数也成等差数列,这是《数列》一章经常出现的习题。例如“已知 a~2,b~2,c~3 成等差数列,求证1/(b+c),1/(c+a),1/(a+b)也成等差数列。“(高中代数第二册复习题二第6题)从数列的定义出发,证明过程往往较繁,本文介绍一个新的方法。命题:已知三个数 a,b,c 成等差数列(公差  相似文献   

7.
比较无理数大小是一个难点,它不同于比较有理数大小,本文就此作些说明. 一、比较被开方数根据:若a>0,b>0,a>b,则a~(1/2)>b~(1/2). 例1 比较5 6~(1/2)与6 5~(1/2)的大小. 解将根号外的数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高三复习阶段 ,师生往往陷入无边的题海 ,忽视了课本 .而课本是知识体系的浓缩 ,反映的是知识间的经典关系 ,让学生对课本产生兴趣 ,系统掌握 ,提高创新 ,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1 通过对例习题的解法探讨 ,激发对课本的兴趣 .1.1 一题多解在高三复习过程中 ,由于学生已把高中所有基础知识学完 ,所以在做课本习题时 ,可以把思路放宽一些 ,做某部分习题不一定仅局限于这一部分的内容 ,可以横向联系 ,做到一题多解 .例如 在不等式部分有这样一道习题 :求证 :(ac +bd) 2 ≤ (a2 +b2 ) (c2 +d2 )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P1 6练习 2 )思路一 :作差…  相似文献   

9.
<正>在人教版《数学》(第二期)第119页,给出了习题7: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 求证:y1y2=-p2.综观文中关于抛物线有关的例题与习题,许多都与过焦点的一条弦有关.例如,第118页例3: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相似文献   

10.
在三角证题中,除了熟练运用公式外,证题技巧也是一个关键.现就运用等比定理巧解某些三角题,举例如下:例2求证(高中《代数》上册(必修)P.1853(8))例3求证:(高中《代数》上册(必修)P.1974(1))例4求证:(高中《代数》上册(必修)P.1974(2))(高中《代数》上册,(必修)P.20420(9))运用等比定理巧证三角题@林顺元$江苏高邮市曙光中学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123页习题3.3第10题:“已知数列{a_n}是等差数列,S_n是其前n项的和,求证: S_6,S_(12)-S_6,S_(18)-S_(12)成等差数列.设k∈  相似文献   

12.
新版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 (上 )有这样几道习题 .第 1 1页习题 6 .2第 1题 ,求证 :(a + b2 ) 2 ≤ a2 + b22 可以改写成 a2 + b2 ≥(a + b) 22 .第 1 6页习题 6 .3第 1 (2 )题 ,求证 :a2 + b2+ c2≥ ab+ bc+ ca可以变形为 :3 (a2 + b2 +c2 )≥ a2 + b2 + c2 + 2 (ab+ bc+ ca) ,所以 a2+ b2 + c2≥ (a + b+ c) 23 .第 3 1页第 5题 ,求证 :3 (1 + a2 + a4 )≥ (1+ a + a2 ) 2 ,则是上题的一个特例 .由此 ,我们可以推广之 ,得 :定理 :ai∈ R,i =1 ,2 ,… ,n,则当 n≥ 2时∑ni=1a2i ≥(∑ni=1ai) 2n (1 )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n =2时 ,a21+ a22 ≥ …  相似文献   

13.
高中《代数》(甲种本)第二册P91中例8:求证2~(1/2)+7~(1/2)<3~(1/2)+6~(1/2),用了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方法证明。在后面的练习题、习题和复习题中都安排了同类题。这些题可推广为下面的更一般的命题: 若0相似文献   

14.
习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本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刻意探讨习题在解题中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又为指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高中代数(甲种本)第三册P.83,18(2)求证:C_(n-1)~m C_(n-2)~m … C_(m-1)~m C_m~m =C_n~(m 1) 这道习题的结论可来巧妙地解一些数列求和题。例1 求下列数列的和: (1)1 2 3 4 … n; (2)1·2 2·3 3·4 … n(n 1); (3)sum from k=1 to n k(k 1)(k 2)(k 3)…(k p-1)。解:(1)1 2 3 4 … n。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习题6.3第2题是:已知a≠b,求证a6 b6>a4b2 a2b4.有关的参考书给出了下面的证明:  相似文献   

16.
现行六年制重点中学课本《立体几何》有这样一道习题:平面ABC外一点P到三角形ABC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三角形ABC的内心,求证:QP⊥平面ABC.(P.52习题第18题(2))本人认为:这个命题是错误的.其原因是在"平面外一点P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之条件,不一定能推出QP⊥平面  相似文献   

17.
题目 已知a>b>c,求证:1/a-b+1/b-c+1/c-a>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P30复习参考题六.6). 笔者对本课本习题的证法进行挖掘,并根据挖掘出的一些证法将题目加强、演变. 证法1:∵a>b>c,∴a-c>b-c>0,a-c>a-b>0,∴a-c/a-b>1,a-c/b-c>1,∴a-c/a-b+a-c/b-c>2,∴a-c/a-b+a-c/b-c>1,  相似文献   

18.
难题征解     
1.设六个实数x_1、x_2、…、x_6满足:|x_i|≤5,i=1,2,3,4,5,6,且x_1 x_2 x_3 x_4 x_5 x_6=0。求证:其中必存在连续的三个数,其和的绝对值不大于5。(浙江诸暨何鼎潮和边学平提供) 2.一个实数列a_1、a_2、…,若存在一个自然数m,使得对每个自然数i均有a_m i=a_i,则称此数列为循环数列。求证:对任意  相似文献   

19.
颜泂沛 《考试周刊》2014,(78):45-46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第46页习题2.3 B组第2题和第62页习题2.5 B组第2题,其内容如下:2.3B:2.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Sn是其前n项和,求证:S6,S12-S6,S18-S12也成等差数列.2.5B:2.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求证:S7,S14-S7,S21-S14也成等比数列.这两道题的解法紧紧围绕数列的性质特征,依据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事实证明,将课本例、习题进行加工、改造和深化,是竞赛试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一、仿造编拟此法比较容易,所编的问题往往与“原型”形异实同。例1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之比为2:3,求证:6b~2=25ac(初中《代数》第三册p.153第3题)。改编:如果方程x~2+px+q=0的一根为另一根的2倍,那么p、q所满足的关系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