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如果一篇文章的句子中能用上几个新鲜活泼的动词,就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篇好文章正如一盘好菜一样,动词是诸种佐料中的“味精”。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十条要求,其中第六条就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应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儿。”我国新闻界虽然没有对记者在写作中使用动词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实践已经证明:  相似文献   

2.
一篇新闻,只有事实的陈述而不含细节描写,就好似一幅画只有远景没有中景和近景.内容再好,也难以吸引、感染和打动听众。有生动传神的细节,人物会鲜明丰富,事物就会栩栩如生,环境就会典型传神。细节对广播尤为重要。如果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就可以把发生新闻事实当时的场景、情景、人物、乃至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性格等等历历浮现在听众的眼前。可见新闻中的细节描写,自有其一般事实叙述所没有的传神的威力。  相似文献   

3.
论文学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载体,是新闻事实的“衣裳”,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是事实和语言的结合体,如果光有鲜活的事实,没有精美的语言来表达,那无疑就逊色不少,也影响了事实本身的吸引力,所以优秀的新闻作品,读起来应铿锵悦耳,富于音乐感,  相似文献   

4.
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吸引力,是新闻工作者最为关心、关注的问题,也是新闻工作者想要达到的理想效果。陆定一对新闻的解释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范长江认为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由此可见,新闻是大家想要知道的事实存在,如何增强民生新闻的可视性,新闻中的一些小要素,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标题的落脚点要小所谓落脚点小就是要满足受众中最基本的群众的信息需求。这种信息性的标题要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准确传递新闻中重要的信息,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关注点。  相似文献   

5.
新闻语言的弊病与传媒素养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从发 《新闻世界》2009,(12):47-48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的社会影响力甚为巨大。而就新闻本身而言.新闻语言因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而成为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因此,高度重视新闻报道中的语言问题,用准确、客观、公正及规范化的新闻语言以胜任媒体“社会的良心”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6.
新闻语言和新闻事实的关系.是新闻语言学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点要特别引起我们注意: 一新闻语言源于新闻事实,要受客观事实的制约和检验是先有新闻事实,还是先有新闻语言?这个问题是不难回答的。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当然是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新闻语言。因为事实是第一性的,作为表述事实的语言是第二性的。新闻语言源于新闻事实,就要忠实于新闻事实,源于新闻事实,受新闻事实的制约和检验。这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而文学,在反映生活时,可以采取典型化的手法,人物的模特儿,不拘泥某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鲁迅谈创作》第12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  相似文献   

7.
黄静  徐洁 《新闻知识》2005,(9):70-71
新闻语言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首先对新闻中的“事实”做了学理上的厘清,认为其具备明显的主观含义。“新闻是被建构出来的”,其中语言尤其是修辞技巧有很大作用。我们分析了新闻语言建构真实的一般机制,同时,更进一步分析新闻事实的不同层次,称之为事实光谱,新闻语言在不同光谱上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理性之美:新闻语言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许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色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给新闻做标题是一门艺术。同一条标题,出于高手之笔,往往引人入胜;出于平庸之手,常常叫人恹恹欲睡。好的标题,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新闻中的事实,要使人似乎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正在变动的新鲜事儿。所以,标题(作动词用)是一门要紧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应该纳入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语言要以理取胜,以理服人,以其严密的思维和逻辑性,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同样,消息、通讯也常在新闻事实中融入记的见懈,尽显其哲理。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细节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尽量少用解说,而多用画面或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如果摄像机能及时捕捉到若干精彩的细节画面,录下出彩的同期声,就可以令观众对新闻事实发生时的场面、情景、人物乃至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性格等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动词是语言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因素,新闻写作和其他写作一样,一向重视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的表达效果。生活中瞬息万变的画面,生活中展示出来的千差万别的动作美,都有赖于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反映。“多用动词”,“善用动词”,已成为新闻写作的经验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都是实实在在的。因而,作为新闻传播的载体——新闻语言,就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具体地表述各类新闻事实的任务。只要一翻开报纸和刊物,一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新闻作品的语言具体准确,生动形象,简练朴实,鲜活动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犹如置身现场,感同身受。但也有少数新闻作品的语言比较空洞、抽象、笼统、含混,使人感到仿佛是雾中看花,若明若暗,若隐若现,模模糊糊,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14.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5,(12):44-4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凼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闻反映的是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新闻语言应该是客观的。用客观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现在已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中仍大量存在主观性语言。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中的主观性语言有两种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视:一种是议论、评价性语言。这种语言在“文革”时期的新闻写作、新闻报道中表现十分突出,“文革”后至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纠正,但也还一定程度的存在。那种表现很明显的,已不多见了,有的表现不太明显,却大量存在。如有一篇写某县发生一起多人食物中毒事件的新闻稿…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著名学者说:你想让文章写得生动些吗?那最好是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这确是经验之谈。用新闻术语说,就是:让事实说话,在行动中写人。但少用不等于不用,要说新闻一律不用形容词,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准确地使用形容词,也能使文章熠熠生辉。不过有一条原则,是宁精而  相似文献   

17.
新闻事实是记者通过调查采访,整合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以新闻语言还原出来的客观事实.新闻来源于客观事实,由事实所构成,但却不是客观事实本身.客观事实是基础,是新闻的根据.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再现,是事实的记录,是传播者通过一定载体及时传播的受众关心而未知客观事实的语言记述.简言之,新闻就是及时传播的事实记述.新闻的记述不仅应当全面,还应当客观真实,追求新闻的事实真实是无限的.这种对事实真实的无限追求,也是新闻传播全面性的客观必然要求,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闻事实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是靠图像和声音向人们提供新闻事实的,因此也就决定了有声语言在电视新闻中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于主题,服从、协助或引导画面的表达。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异同1.新闻的本质和基本要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或者说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真实性,思想性,时间性,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真实性就要求新闻的语言包括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完全准确无误,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虚构或夸大、缩小。对事实的说明、解释也应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歪曲或掩饰。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条件,新闻报道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给新闻做标题是一门艺术。同一条标题.出于高手之笔,往往引人人胜:出于平庸之手.常常叫人恹恹欲睡。好的标题.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新闻中的事实.要使人似乎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正在变动的新鲜事儿。所以,标题(作动词用)是一门要紧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应该纳入新闻工作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