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若从西部大开发对外宣传保山或开发旅游文化的角度考虑 ,似乎在初级阶段“哀牢文化”更具特色和吸引力。“哀牢文化”对外宣传成定势后 ,再逐渐推出“永昌文化”。但不能停止对“永昌文化”的研究(因为永昌文化的研究内涵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经济的开发必然要受到相应文化形态的推动。所以在这里提出设计文化并对其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进行研究。着重阐述了设计文化的性质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多样性,结合西部社会状态进行分析,将设计文化理念应用于西部经济建设,提出了“西部设计,设计西部”的宏观战略。  相似文献   

3.
湖北西部是炎黄文化重要的发源地,是华夏多元文化的集中交汇点。在国家“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文化优势和广阔的文化旅游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西部文化的根本特色是:恬淡平和,易于满足,刻苦耐劳、质朴淳厚,不求发展、不求创新;封闭自足,留恋故土;亲近自然,拥抱大道。这些文化特色的每一项都不是纯粹的缺点,而包含合理的成分。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注意考虑西部的文化色即西部的“区情”。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经济的开发必然要受到相应化形态的推动。所以在这里提出设计化并对其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进行研究。着重阐述了设计化的性质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多样性,结合西部社会状态进行分析,将设计化理念应用于西部经济建设,提出了“西部设计,设计西部”的宏观战略。  相似文献   

6.
开发西部、治理西部、养护西部,是中华民族的“饮水思源”工程。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确立,东南诸省的热情投资,使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当地出台的开发配套政策,反映出随时代进步的理性水平,然而如何做好市场经济市场下的开发章,仍是缺乏经验的课题。在新世纪的开发中,自觉促进明转型,是件具有根本意义的任务。不看清潮流的走向,不摸清自己的底子,盲目地跟随潮流是不行的。历史不是过去了就算了,历史会对今天发生影响。纵观上下五千年,西部的历史传统是一个“大”字,做好“大”开发,最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去干,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  相似文献   

7.
西部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其审美精神与文化特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建构西部文化,弘扬西部精神,是西部大开发中学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有着重大政治意义,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可靠物质保证;只有始终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只有始终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广泛稳定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9.
人文文化在西部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部人文文化的现状和特征,是其创新的现实基础。现代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求,使西部人文文化创新的目标定位在重塑西部人文精神上。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生态文化的发展,科学精神的滋养,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弘扬和有利于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既要有政策、资金的支持,还要有科学、信息的支持。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信息储存和检索系统的核心”的图书馆,在西部大开发中可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支持,因而它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进而论述了图书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其作用的具体方式以及图书馆建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凸显。其中,文化安全越来越受人瞩目,已经成为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使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国内外文化地理学家提出的“四主题说”,“五主题说”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六大主题,并对这些主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提出文化源地相继占用理论,文化冲突论,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模型,文化感觉区,文化景观学说。  相似文献   

13.
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提出新的文化分析方法:感觉结构;并且促成了伯明翰学派的"葛兰西转向"。他的文化理论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思考,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亦有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维系现代社会的重要文化场域,在我们创造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学校教育享有正式、正统的文化地位,被赋予广泛的社会合法性和强大的社会公信力。从学校教育同整个社会文化的互动来看,学校教育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续构、文化形塑、文化分配和文化感通功能。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类文化就在不断交流、冲突、融合与共享中发展着,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的浪潮使得文化的交流、冲突、融合与共享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势头。这种势头的出现,给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考察全球化中的中西文化交流,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西文化交流的契机,才能更好地从最深层次上去理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制约性和文化共通性的内在机理图式。  相似文献   

16.
崔慧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8+177-168,177
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会引起误译。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缺省和文化预设引起的文化性误译,旨在能够更好地了解造成误译的原因从而指导今后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制约唐山建设文化大市的主要因素,提出应该从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唐山文化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唐山文化;加强唐山文化研究,强化文化队伍和文化设施建设;建设高校,发挥高校在唐山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施韦泽的文化哲学和伦理学虽然主要是一种个人伦理和宇宙伦理,但毕竟还包括着重要的社会伦理维度。这一社会伦理维度集中地体现在他关于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理论研究及对其不懈追寻的实践之中。这种综合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西方启蒙运动精华,又经其敬畏生命原则独创而升华的理念和行动,是整个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将给予面对21世纪复杂现实的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传统文化在不断变迁,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变迁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规律,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证明,本文通过历史反思,对变迁中文化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分析,肯定了变迁的必然性和必须性,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龙头文化,从炎黄文化到炎黄学,是一种提升,更是一项学科建设。这项学科建设完全符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的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时代要求,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我们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改变当前炎黄文化研究存在的结构性困境,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相转化,将不同研究成果内在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